-
韩清净:十义量 佛教义第二
佛教义第二已辩世间有情今次当说佛所说教。唯佛圣教济拔有情出世间故,诸佛出世由悲愿故,种种圣教善方便故。云何佛教?谓诸如来言音所说,三藏所摄、三乘相应、十二分教。
居士人物时间:2025-10-17
-
你需要减多少就苗条又健康
成功减肥小贴士下面是布兰特纳的成功减肥小贴士:1、 三餐规律。饮食规律的人比不规律的人消耗更少的卡路里。2、 用一个盘子,坐下来,享受你的三餐。根据布兰特纳的说法,
素食资讯时间:2025-10-16
-
陈兵:生与死 - 佛教轮回说-第二章 非断非常的佛教轮回观
第二章非断非常的佛教轮回观当佛陀出世时代,印度大地上涌起了一派思想革命的热潮,民智大启,思路大开,各种新兴沙门集团的职业修道者们,通过对婆罗门教传统观念的批判,
居士人物时间:2025-10-14
-
陈兵:如何发真实菩提心?其成就的标准的是什么?
问:如何发真实菩提心?其成就的标准的是什么?答:《发菩提心经论》里面讲,有五种观察发起菩提心。但是发起以后是不是非常真实呢?也未必。有一个大乘经里讲,发菩提心有
居士人物时间:2025-10-14
-
调整饮食制度 素食也可以很健康
调整饮食制度 素食也可以很健康在现代社会中,出于道德、环保、宗教以及健康等因素,越来越多的人成为素食主义者,吃素俨然已成为一种时尚。然而有的营养学家指出坚持素食
早吃素时间:2025-10-14
-
陈兵:佛教心理学 第九节 佛法对科学心理学及现代文明的启迪
第九节佛法对科学心理学及现代文明的启迪佛教心理学年久资深,内涵丰富,除了在佛教修行和心理治疗、世俗应用上具有的实用价值外,它最值得重视的用途,应该说在于对科学心
居士人物时间:2025-10-13
-
陈兵:生与死 - 佛教轮回说-第五章 死亡、死后与出生
第五章死亡、死后与出生佛典中把众生一期的生命,分为生有、本有、中有、死有四大阶段,这里的有,为生存、存在形式之义。生有,指投胎受生的最初一刹那身心;本有,指从出
居士人物时间:2025-10-13
-
陈兵:生与死 - 佛教轮回说-第七章 生死之超越
第七章生死之超越中国佛教徒常说:生死事大,强调生死问题是做人应予严肃对待的头等大事。从佛法的眼光看来,人生、者、病、死、恩爱别离、怨憎相会、所求不得、贫穷、灾祸
居士人物时间:2025-10-13
-
达真堪布:佛教的油子
达真堪布:佛教的油子很多人刚开始接触佛法的时候,壹提到自己往昔所造的恶业,还有点畏惧,有点追悔心,也有点眼泪,而现在胆子越来越大了,越来越没有那种状态了。恶业的
五福临门时间:2025-10-13
-
陈柏达:改变命运的原理 第四章
改变命运的原理 第四章一、吉凶祸福的根源心念为什么会有吉凶祸福的现象呢?原来只要我们一动念,我们的心地中就留下印象(种子)。所以古代人把心称为心地或心田,真是太有道
居士人物时间:2025-10-11
-
达真堪布:什么是所谓的世间?
达真堪布:什么是所谓的世间? 所谓的世间,不是妳这个人的体壳,也不是妳的言语和行为,而是烦恼和习气。若是妳没有烦恼,没有习气的话,妳就超越了,不是世间的了,已经
五福临门时间:2025-10-11
-
徐恒志:关于佛教经论的研究方法
一、端正学习教理的态度(一)佛弟子应该研究佛教教理我们知道,世间任何学问都有它一定的理论基础,佛教是宇宙间的伟大真理,也是一种伟大的学术,三藏十二部多至八千余卷
居士人物时间:2025-10-10
-
达真堪布:什么是三身佛的刹土?
达真堪布:什么是三身佛的刹土? 一个三千大千世界是一尊化身佛所化的刹土。每一尊化身佛都有自己的刹土。五部佛的刹土都属于是报身佛的刹土。比如西方莲花部的主尊是阿弥
五福临门时间:2025-10-10
-
徐文明:佛教与当代社会道德伦理的相互撞击
当今社会是一个复杂多变的社会,物质生活的丰富,科学技术的进步,极大地刺激了人们压抑已久的种种欲求,而民主时代的到来,自由程度的提高,多元价值观的涌现,使得传统的
居士人物时间:2025-10-09
-
越“土”越健康生活中最不起眼五大长寿素食
越“土”越健康生活中最不起眼五大长寿素食在中国上千年的饮食传统中,老祖宗们留下了一些本土食物,它们虽然看似不起眼,却有助健康长寿。 1.松子清肠润肌肤。珍珠般的松
早吃素时间:2025-10-09
-
元音老人答:成佛资粮是什么?
问:成佛资粮是什么?元音老人答:成佛的资粮:(一)打坐入定,除障开智慧;(二)广做善事,积累福德。因佛是二足尊,即。
居士人物时间:2025-10-08
-
达真堪布-观察上师是否具足法相最重要的标准是什么?
达真堪布:观察上师是否具足法相最重要的标准是什么? 站在大乘佛法的角度讲,主要看他有没有无伪的慈悲心和菩提心,有了这些就是具足法相的上师。《大圆满前行引导文》中也
五福临门时间:2025-10-06
-
研究表明谷物都有益心脏健康
研究表明谷物都有益心脏健康美国《营养学》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结果指出,多吃谷物有利于心脏健康。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维克森林大学的麦伦博士和他的同事们对28.5万人进行了长
早吃素时间:2025-10-05
-
素食健康:春天长肝气可多进食酸味食品
春季普通人无需进补春天一般都会挑选富含维生素的主食,比如发酵的全麦食品。另外,春天还可多进食酸味食品,助长肝气,甚至可以吃一些醋、柠檬汁等有机酸。为了补充维生素
素食健康时间:2025-10-02
-
刘素云:这个世界什么能量最大?
有人问,说在这个世界什么能量最大?老法师说了,我不知道你们记没记住?就阿弥陀佛最大,在这个宇宙之中能量最大、能量最善的就这四个字,阿弥陀佛。你把其它的都排掉,就留这个
居士人物时间:2025-10-01
-
送您一张人体的保健地图,(对健康帮助很大)
送您一张人体的保健地图,(对健康帮助很大)送您一张人体的保健地图,让您明明白白,轻轻松松做保健。 保健地图 嘴 20~35岁男人要吃好——每天补充足量的锌元素 这个年龄
早吃素时间:2025-10-01
-
看七窍识别你的五脏的健康
看七窍识别你的五脏的健康所谓“七窍”,主要是指面部的七个孔窍,即眼二、耳二、鼻、口、舌。五脏的精气分别通达于七窍,所以五脏有病,往往能从七窍的变化中反映出来。在
早吃素时间:2025-10-01
-
净土法门法师:当你有求的时候不应,什么原因?
『但当归依瞻礼供养赞叹地藏菩萨形像,如是所愿所求,悉皆成就。』这段话实在就是《行愿品》里面「如教修行供养」,法供养里面第一句。你只要真正能做到如教修行供养,你所
因果报应时间:2025-09-30
-
李炳南:什么是道_道是什么意思
道场是求道的地处,大家来道场,若不求道,只图热闹一场,这样什么好处也得不到。道是什么?道人人皆有,而人人皆不晓得,所以必须求道。现在有现在之道,将来有将来之道,
居士人物时间:2025-09-27
-
陈昭妃博士谈营养与健康
陈昭妃博士谈营养与健康今天我在美国各大学作演讲,他们也都同意说我们必须要注重免疫学,而今天我们更加发现我们对它的不认识,不可以用化学药品来刺激它,可能会造成各种
早吃素时间:2025-09-25
-
希阿荣博堪布:跨越时空的因果对现世有什么意义
问:跨越时空的因果对现世有什么意义?如何起到断恶行善的警示?答: 严格说来,因果都是跨越时空的,因与果不可能出现在同一时空点上。时空的间隔有长短远近之分,而这长短
因果报应时间:2025-09-24
-
陈凯歌:我尊崇佛教,它在你忍无可忍之时能给你力量
陈凯歌:我尊崇佛教,它在你忍无可忍之时能给你力量 这是关于中国著名导演陈凯歌的一段采访,在其回答记者关于信仰的问题中,陈表示尊崇佛教,因其赋予智慧及宽容。以下为
佛学问答类编时间:2025-09-23
-
南怀瑾:大禅师真有那么神?你走三步就能看出是否修行人?
虽然在走路,还是像打坐一样,轻轻松松,严严谨谨。不管前面有人,不管后面有人,心中无事,不要放逸,就照这样经行就对了,就是一动一静之间,走不是动吗?香板一敲,停下
居士人物时间:2025-09-22
-
用更简单的方法计算体重健康
用更简单的方法计算体重健康 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种新的计算体重上限的方法,这种方法只需心算就可以了,现在马上来试一试。大家应该都比较熟悉身高质量指数(又称身体质量
早吃素时间:2025-09-22
-
静波法师:不要理解错了佛教中的色不是你想的那个意思
静波法师:不要理解错了佛教中的色不是你想的那个意思静波法师 曾经亲见过一个人告诉别人:“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这个“色”指的就是女人……他还不说指男女,就说是专
佛学问答类编时间:2025-09-21
-
宣化上人:这个“禅”到底是个什么?
这个“禅”到底是个什么?——宣化上人讲述这个坐禅,你若喜好,那才可以坐禅;你若不喜好,就是坐禅也没有什么用。所以我们现在暑假班这一班人,可以说都是常好坐禅的人;
宣化上人时间:2025-09-21
-
隆波通禅师:正念动中禅的原理与方法 壹、原理 一、MAHASATI:“大念住”、“全然的觉”、“圆满的觉”
壹、原理一、MAHASATI:大念住、全然的觉、圆满的觉问:Mahasati Meditation (编:正念动中禅的英译,简称动中禅的念义是什么?答:Mahasati是一个巴利文(古老的印度语言)名词。M
南传人物时间:2025-09-19
-
隆波通禅师:2011年国庆仙岩寺禅修小参答疑(一):什么是觉知、觉性
问:什么叫觉知觉性?答:翻掌看看,知道吗?知道自己在翻手吗?清楚吗?这个就是觉知,跟得上吗?觉知得到吗?这就是觉知。以觉知来唤醒觉性,觉知得清清楚楚,完全没有烦恼,这就是觉
南传人物时间:2025-09-19
-
隆波通禅师:正念动中禅的原理与方法 壹、原理 三、觉知规律的动作
三、觉知规律的动作问:为什么要张开眼睛?答:日常生活中做事都要张开眼睛,因此练习就要自然张开,这样在日常生活中才能应用上去。眼要看,耳要听,才能知道外境。练习时看到、
南传人物时间:2025-09-19
-
坦尼沙罗尊者答:假定恶行既已造成后,其业力不能够影响生命。在佛教的道德观里,是否存在一种“公平”的概念
坦尼沙罗尊者答:我们有时谈论业力的公平性,不过业力的运作形式与我们一般理解的公平性并不对应。以下稍作解释。业是动机[意志]。每一时刻体验的业力由三部分构成: 旧业的果
南传人物时间:2025-09-18
-
坦尼沙罗尊者答: 怖畏的本质是什么? 是否有明智的怖畏? 怖畏是否总是关乎未来? 如果处在当下,是否会有怖畏?
坦尼沙罗尊者答:怖畏有三种成分: 对危险的辨知,对面临该危险的虚弱感的辨知,以及逃脱的欲望。有些怖畏是明智的,比如当你意识到自己未脱老、病 、死,为将来不受苦迫的准备工
南传人物时间:2025-09-18
-
达摩难陀长老:佛教徒信仰的是什么 序
佛教徒信仰的是什么达摩难陀长老 编著序当我在四十多年前抵达新马时,面对很多碰到问题的信徒。当时,很多佛教徒对正确的佛法和修行都缺乏理解和认识。他们提出了很多的问
南传人物时间:2025-09-16
-
达摩难陀长老:佛教徒信仰的是什么 第十章 佛教与修行
第十章 佛教与修行信仰-信心与奉献有正知才能导向正信,唯有正信才能获得智慧。信仰应该是有神论的意识形态。但是,在佛教里却不存在「有神论」。有神论的信仰是导致心智闭
南传人物时间:2025-09-15
-
达摩难陀长老:佛教与哲学
佛教与哲学佛陀的觉悟,不仅仅是智力的产物。在佛陀的时代,印度有很多学者,他们各自发展自己的思想和学说,有些甚至到各地去弘扬他们自己的思想和学说,或与其他思想家辩
南传人物时间:2025-09-15
-
达摩难陀长老:佛教徒信仰的是什么 第八章 佛教的道德规范与修持
第八章 佛教的道德规范与修持佛教与道德佛教的道德规范,并非人类功利主义所缔造的道德规范。今天的世界一片混乱,传统的价值观被全面的推翻了,唯物主义无所不疑的精神,
南传人物时间:2025-09-15
-
达摩难陀长老:佛教的两大部派
佛教的两大部派一个真正的佛教修学者,不应该执着于任何宗派。佛陀入灭后数百年,已出现十八个不同的部派,有各自的不同观点。这些不同的部派,基本是因为对佛法有各自不同
南传人物时间:2025-09-15
-
大安法师:受菩萨戒有什么好处?
你能求戒,得戒体,就能有相当的把握让你不去犯戒。如果你不去受这个戒,没有通过羯磨法得这个戒体,你本能烦恼的冲动,就容易犯那种错误。你受了戒,就有一种力量在阻断它
大安法师时间:2025-09-15
-
自制三色健康油豆腐
材料:老豆腐、胡萝卜、熟黑芝麻、黑木耳、色拉油。 准备工作:黑木耳泡发。 制作步骤: 1、将胡萝卜去皮刨成短细丝,泡发了的黑木耳剁碎,老豆腐切小块。2、将黑芝麻、胡
宴席时间:2025-09-15
-
法增法师:法增比丘答:什么是佛教?
法增比丘答:佛教是根据释迦牟尼佛(Sakyamuni Buddha)的教育,作为一个人的信仰,以佛的教法和实践为核心,而成为古代印度的一个独立宗教,时至今日,全世界各地都有佛教在传播,
南传人物时间:2025-09-14
-
法增法师:法增比丘答:佛教为什么有大乘小乘的分别呢?
法增比丘答∶在佛陀的时代只有一乘,那即是佛乘,释迦牟尼佛所教的道理;但是比丘众因为根基的差别,当时比丘众诵经者相聚诵习经,持律者相聚抉择律,论法者相聚论法,僧团就开始
南传人物时间:2025-09-14
-
法增法师:法增比丘答:如何辨别佛教是否是正法?
法增比丘答∶上座部佛教可说是现存的佛法里最纯的一派。在巴利三藏《长部》里的第十六卷中提到:「现在,阿难!如果你们任何一人这么想,我们失去了我们的导师不要这么想。只要
南传人物时间:2025-09-13
-
法增法师:法增比丘答:在家众修行的六根本是什么?
法增比丘答∶佛陀教导释子摩诃男(Mahānama)说在家众依正信、念戒、布施、闻法、修慧与舍的六根本修行。(1)正信主要是对佛陀的佛陀。佛陀佛陀是如来(Tathagata)、应供(Arah
南传人物时间:2025-09-13
-
法增法师:法增比丘答:什么是无明呢?
法增比丘答∶在《杂阿含298经》中佛说:「谓缘无明行者。彼云何无明?若不知前际(过去),不知后际(未来),不知前后际。不知于内(内六处),不知于外(外六处),不知内外。不知业,不
南传人物时间:2025-09-13
-
三个故事告诉你:什么才是真正的布施?
一、等我有了钱再布施一个修行者人听了因果布施的道理,对禅师说:“等我有钱以后,一定广修供养,做一些济世救人的事业”。禅师:等你有钱以后再行布施,那你永远不会有钱
布施功德时间:2025-09-10
-
佛使比库:佛使比丘答:我们谈到人满足于涅槃,所谓‘满足\’是什么?
我们谈到人满足于涅槃,所谓满足是什么?佛使比丘答:佛教徒教导人不应该喜欢这个,讨厌那个;满意这个,不满意那个,但是所谓的满足于涅槃又是什么呢?于涅槃感到满足叫作法欲(Dha
南传人物时间:2025-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