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各个时期工笔画白描用什么笔
古代各个时期工笔画白描用什么笔,工笔画采用白描手法写的诗歌,看似平淡,细细品味,却意味深长。如孟浩然《春晓》、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都惜墨如金,分别粗
收藏知识时间:2025-06-28
-
道坚法师:出家人可以在社会大学里进修学业吗
出家人可以在社会大学里进修学业吗出家人当然可以在社会大学里进修学业。出家人的所受教育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接受社会义务的教育,即社会上每一个公民必须接受的教育,因
汉传人物时间:2025-06-17
-
中国古代生活用香的风俗考证
说到香,我们首先想到的多是宗庙祠堂和寺院道观里的香烟缭绕,于是香在我们眼里就成了一种祭祀和宗教的用物,其实香在古代人们的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用途。真正的香料并不产
香与国学时间:2025-06-14
-
古代持诵金刚经灵验功德记
序《金刚经》全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又名《般若三百颂》,与玄奘大师所译《大般若经》第577卷同一梵本。自古持诵者灵验极多,现代人工作繁忙,无暇广泛阅读,为此精
佛教知识时间:2025-05-30
-
古代写意人物画的分类
古代写意人物画的分类,随着计算机数字技术的发展,电脑软件功能的日益成熟,在一些数字化画图软件带动下,人物画技术已经进入无所不能,创造奇迹的时代。让人物画飞跃发展
书画知识时间:2025-05-27
-
古代名人养生9个“数字诀”
古代名人养生9个数字诀一德。明代养生家吕坤说:仁可长寿,德可延年,养德尤养生之第一要也。二宇。宋代文学家苏东坡认为,养生在于安和二字。安即静心,和即顺心,安则物
美容健身时间:2025-05-23
-
如本法师:出家人托钵的意义
出家,乃出离俗家牵缠杂务之束缚,以期证悟无上菩提为宗,志在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为旨。对自己而言,应自度自利,广修智慧福德,明心见性,证悟世出世法,圆成佛道。对他而
汉传人物时间:2025-05-10
-
如本法师:为何在家人的衣服不可模仿出家人衣服,出家人的衣
如本法师:为何在家人的衣服不可模仿出家人衣服,出家人的衣服也不可模仿在家人的衣服佛陀制定出家人的衣服,不能与在家(白衣)人的制服一样,其理由有两点:一、表徵出家修行之
汉传人物时间:2025-05-10
-
明贤法师:佛陀的十八种功德
在《大般若经》等大乘经典中,谈到了佛的十八种殊胜功德十八不共法。概言之,佛陀各类功德的圆满程度都远非阿罗汉乃至诸大菩萨所及,所以佛的功德都可以称为不共。而此处十
汉传人物时间:2025-05-06
-
大安法师:佛的十八种变化
佛是一切法得大自在,所以他由心转物,就有种种的神变。一般是表述为十八种变化。简单说一下,知道佛的果地上的德用那是不可思议了。第一是震动,佛种种变化能够使大地震动
大安法师时间:2025-04-17
-
不信佛的人与出家人的对话
有一位聪明的那先比丘,有一次,弥兰陀王故意要非难那先比丘,就诘责他说:你跟佛陀不是同一个时代,也没有见过释迦牟尼佛,怎么知道有没有佛陀这个人?聪明的那先比丘就反
佛教知识时间:2025-03-30
-
古代制香过程为什么称为和香而不是合香?
和香在古代有一整套严正的礼法和内涵,不是简单的合成。和在古代,1、是指和谐。《礼记》其声和以柔;2、适中、适当。《论语》礼之用和为贵;3、和睦、融洽;4调和、调制。
沉香知识时间:2025-01-26
-
古代造佛像的感应
造佛像能够让我们劫祸和罪孽得到消减,使我们在修行时更加的快速和专注,也能够为我们排除心中的焦虑和杂念,使我们在面对任何事情时都能快速的解决并冷静的思考,而且通过
学佛感应时间:2025-01-11
-
太虚大师:谈中印古代关系之偶感
谈中印古代关系之偶感中印学会、国联同志会、国民外交协会,在中央图书馆欢迎新近返国之文化教育访印团顾一樵、吴俊升、吴文藻,沈宗濂氏,朱骝先氏主席。邀顾、吴、沈四氏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9
-
明华居士:从世俗角度理解,我们为什么要尊重出家人?
虽然大家都知道一个道理,那就是当佛陀涅槃后,就不再在世间住世,而出家人就承担了如来家业,代表佛向世间传播佛法,所以当佛不再住世的时候,出家人就是佛的代表,所以出
居士人物时间:2024-11-02
-
宣化上人:不管是出家人还是在家人,要仔细来研究这两句话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菩萨离开迷惑颠倒之后,心中非常清净,常常相续不断,善巧使用神通自在的力量,度脱无量的众生,包括你我他在内。只有菩萨才能离开迷。什么迷?就是酒迷
宣化上人时间:2024-10-28
-
时间:1970-01-01
-
从中国古代香文化的衰落看当今香文化的发展!
我们讲过香文化的起源,发展,成长,繁荣,兴盛,也知道香文化随着朝代更替,以及战乱的洗礼,曾一度沉息,但未曾断绝,在盛世时期又将以全新的面貌现世。物极必反,盛极必
香道历史时间:2024-10-23
-
中国古代家具与佛教渊源
中华汉土文化,在历史发展的进程里,不断吸收外来民族的营养,不断地在融会中壮大自己。历史证明,吸收外来文化最多、最广,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佛教文化了。佛教文化的输入,
文化漫谈时间:2024-09-18
-
古代婚姻择吉日法 选用喜神日 不用忌神日
大家知道古代婚姻择吉日法吗?在古代,婚姻这样的头等大事都是由父母做主,俗话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父母作出的决定,子女往往只有听从的份。而到了现在,我国的经济不
风水知识时间:2024-06-22
-
古代择吉日结婚的由来 原来古人早就知道择吉日
择吉日结婚的由来在中国流传已久,在古代,男女成婚之前,必须要经过一系列的程序,这个程序步骤称为六礼,在六礼中占有比较重要地位的步骤就是纳吉和请期,这就和结婚择吉
风水知识时间:2024-06-19
-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二上 三、尊敬出家人
二上 三 尊敬出家人有一位出家的师父,到家里来,爸爸叫小和向师父行礼。师父回去后,爸爸对小和说:师父的志愿很大,离开家庭,到佛寺里去住,一面学习佛法,一面弘扬佛法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时间:2024-04-12
-
和尚个个功夫了得?出家人练武那些事~
在影视剧盛行的今天,很多人对于佛教的认识来源于此。因此身边的很多人认为“和尚们不问世事,个个功夫了得,可以打遍天下无敌手”,能把佛教作为智慧之学或哲学思想来看的
学佛导航号时间:2024-02-03
-
出家人为什么用钵吃饭?
钵,又称钵多罗、钵和兰等,是出家人常持道具之一,一般作为食器。其形状为圆形稍扁、底平、口略小。钵的材料,如铁制,称铁钵;陶土制,称瓦钵、泥钵、土钵。释尊所用的钵
初识佛法时间:2023-10-20
-
古代皇帝多信佛,所以是谁将佛教引入中原?
古代皇帝多信佛,所以是谁将佛教引入中原? 禅 那中国古代有很多皇帝崇信佛教,那么佛教最先由哪个皇帝引入中原的呢?他就是刘秀第四子刘庄,刘庄少年聪慧,几岁就可以作诗
图说故事时间:2023-10-01
-
古代持诵金刚经灵验功德记功德篇44~56
序《金刚经》全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又名《般若三百颂》,与玄奘大师所译《大般若经》第577卷同一梵本。自古持诵者灵验极多,现代人工作繁忙,无暇广泛阅读,为此精
念佛感应时间:2023-09-26
-
为什么女出家人被称作尼姑?
与“和尚”一词一样,“尼姑”这个词也是中国人的俗称,并不合乎佛制的要求,所谓尼姑,是指佛教的出家女性。本来在印度以尼(ni)代表女性,有尊贵的意思,不限佛教的出家
初识佛法时间:2023-09-16
-
出家人为何都以“释”为姓?
佛以释迦为氏,今为佛子者,宜从佛之氏,即姓释。佛教初来东土,到汉地传法的多是外国僧人,人们按照中土习惯,并为方便称呼,往往要给他们起个简化的音译汉姓。开始的时候
初识佛法时间:2023-09-15
-
达真堪布:出家人具足什么条件才可以接受供养
达真堪布:出家人具足什么条件才可以接受供养问:出家人具足什么条件才可以接受供养? 达真堪布答:作为出家人,从你出家的那一天开始,就可以接受供养了,但这是有条件的
佛学常识时间:2023-09-01
-
达真堪布:出家人可以用信财和自己得到的供养来赡养父母吗-
达真堪布:出家人可以用信财和自己得到的供养来赡养父母吗?问:出家人可以用信财和自己得到的供养来赡养父母吗? 答:出家人不能把父母当成供养的对境,但是可以当成布施的
佛学常识时间:2023-09-01
-
达真堪布:出家人可以赡养父母吗?
达真堪布:出家人可以赡养父母吗?问:出家人可以用信财和自己得到的供养来赡养父母吗? 答:出家人不能把父母当成供养的对境,但是可以当成布施的对境。是布施还是供养,主
佛学常识时间:2023-09-01
-
达真堪布:在家人可以收出家人给的东西吗?
达真堪布:在家人可以收出家人给的东西吗?问:在家人可以收出家人给的东西吗? 答:如果这个东西是属于他自己的,他自己愿意送,那就可以送了。如果是属于僧众、僧团的,那
佛学常识时间:2023-08-28
-
索达吉堪布:古代的大修行人是如何做到安忍不动的?
索达吉堪布:古代的大修行人是如何做到安忍不动的?问:古代的大修行人是如何做到安忍不动的? 索达吉堪布:禅宗三祖僧璨大师在《信心铭》中说:“一种平怀,泯然自尽。”修
佛学常识时间:2023-08-25
-
佛教故事:佛教与拜拜:佛不赞邪盛
佛不赞邪盛邪盛大会,古今中外都有。从前印度舍卫国,舍卫城中,有一个婆罗门青年,名字叫优波迦。有一天,他到祇树给孤独园,向佛陀顶礼问讯之后,坐下,作如下的问答:青年:「请问
佛教故事:佛教与拜拜时间:2023-08-23
-
索达吉堪布:出家人能否对在家人顶礼?为什么?
索达吉堪布:出家人能否对在家人顶礼?为什么? 问:出家人能否对在家人顶礼?为什么? 答:一般出家人是不许给在家人顶礼的,像《梵网经》中云:“出家人不礼拜国王、父母
佛学常识时间:2023-08-23
-
如何做一个合格如法的出家人?
这是和每一个出家人紧密相关却又常常被忽略的问题。特别是在当今末法时代,僧团内部不如法的现象层出不穷,如何提高僧人素质成为一项迫在眉睫的重任。目前,中国出家众有数
初识佛法时间:2023-08-20
-
佛教故事:隽永故事:出家人的至情至孝
出家人的至情至孝文/噶玛天津仁波切佛陀十大弟子,目犍连神通第一。在家时非常孝顺,父母亡故后追随佛陀出家,精进修行,终于证得阿罗汉果位。夜阑人静,窗外繁星点点、凉风习习
佛教故事:隽永故事时间:2023-08-18
-
古代经典放生故事四则(一)
毛宝以放龟免溺晋朝毛宝尚未成名时,有一次在途中遇见渔夫?带一只大白龟出售,毛宝心生怜悯,将它买来,放生江中。后来毛宝当大将军,镇守邾城。敌将石季龙率兵数万,大肆
戒杀放生时间:2023-08-04
-
古代经典放生故事四则(二)
大树仙人护栖怀鸟古时有一仙人,在深山修道,时常静坐在一棵大树下。屏除杂念,修习禅定。是时,正值冬天,气候非常寒冷,时近黄昏,有一只饥寒小鸟飞来,就栖息在仙人怀中
戒杀放生时间:2023-08-04
-
七宝随身的故事
舍卫国中,有位长者的妻子生了一个儿子。这孩子诞生时,天上降下了金、银、琉璃、水晶、砗磲、珍珠、玛瑙等奇珍异宝,遍满整间屋子。长者见到如此殊胜的瑞相,连忙请占相师
因果报应时间:2023-08-03
-
佛教故事:觉者的生涯:第五节 我已披上了出家人的袈裟,我将利用一切时间和精力求证菩
第五节 我已披上了出家人的袈裟,我将利用一切时间和精力求证菩提。/苦行僧悉达多那是阴历五月的月圆日。一轮圆月从喜马拉雅山的雪峰口冉冉升起。溶溶的月光沐浴着银色的大
佛教故事:觉者的生涯时间:2023-07-27
-
古代经典放生故事四则(三)
母鹿断肠许真君就是晋朝许逊,字敬之,汝南人。(今河南省汝南县)家住南昌,少年时代,喜武功,善射箭,爱好打猎。有一天到野外,射中一只小鹿,鹿母痛怜爱子,奋不顾身,冲
戒杀放生时间:2023-07-27
-
古代经典放生故事四则(四)
舍巨鳖厨婢愈疾程氏夫妇平素喜吃鳖肉。有一次偶然买回一只大鳖,吩咐厨婢宰割烹煮,当时夫妇有事暂时外出。厨婢心想:“由我亲手宰杀的鳖命,已经不可计数。今日我决定要释
戒杀放生时间:2023-07-27
-
古代经典放生故事四则(五)
蜈蚣听经明朝穆宗隆庆四年,莲池大师行脚止宿一寺,见人擒捉数条蜈蚣,用竹弓系住头尾,大师怜悯买来放生,但多数已经半死了,只有一条全活,急速逃生而去。后来有一夜,大
戒杀放生时间:2023-07-26
-
黄守愚:古代中国人过中国文化的“圣诞节”
黄守愚:古代中国人过中国文化的“圣诞节”西历2006年以来,我就开始倡导建构新中国文化话语,恢复中国文化自信,提出了一系列主张,比如有人提出将“春节”改称“元旦”,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24
-
世俗人和出家人的根本区别
瓦后宫主,2008世俗人和出家人的根本区别一个是拼命要获得,不断的追求、占有,包括财物、金钱、美色、名利、地位……等等,而结局却是无可奈何的步入灭亡(堕落沉沦)。一
答疑解惑时间:2023-07-22
-
古代放生愈病感应故事
神雀还救 赵履干永乐九年,北京饥,下诏赈恤。乡民赵履干,家八口,饿几死。履干患背疽,不能往受赈,忽有十余人提米至,云:皇恩发赈,我辈闻君有病,特代领送至。又贻药
戒杀放生时间:2023-07-12
-
如何称呼出家人?
方丈原来指禅林寺院中住持的居室或客殿。《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中说,印度那烂陀寺的僧房,宽皆方丈许,故叫做“方丈之室”。唐代以后,由于方丈往往是禅林之正寝,寺院住
初识佛法时间:2023-07-09
-
佛教法器:古代比丘生活器具-齿木
齿木(杨枝)齿木又名杨枝。它是原始佛教时期,出家人用以刷牙和刮舌的木片。它也是大乘比丘们所应该随身携带的十八物之一。唐代义净大师南海寄归内法传卷一说:每日旦朝,
佛教法器时间:2023-07-04
-
小蚌蛤生忉利天,出家人变草菇
佛说法的时候,有一个小蚌蛤,它在旁边也在听佛讲经,偶尔被人家无意当中踩死。因为小蚌蛤听经的缘故,所以它命终之后生忉利天,做忉利天王。以后,他以忉利天王的身分,再
佛教知识时间:2023-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