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欲了生脱死、解脱成佛,则必须依于佛言祖语作为起修、实践的参照坐标,反之就会南辕北辙,永远难有成就的一天。而在历代众多的祖师中,蕅益大师无疑是具有举足轻重的一位,他作为明末四大高僧之一,被后人尊奉为净土宗第九代祖师,其宏博的净土思想、崇高的德学风范以及精严的净业行持对中国佛教影响深远。本文仅略述三个方面,旨在增强现代人对念佛法门的信心,并能够遵循过来人的足迹,不走弯路,从而直达西方净土之妙高峰顶,得无量光寿之究竟乐。
生平简述
蕅祖应世于明末清初(公元1599~1655年),法名智旭,号西有,别号八不道人。俗姓钟,江苏吴县(今苏州市吴中区、相城区)人,其父亲持念大悲咒十年,由母亲金氏梦见观音菩萨送子而生。
蕅祖七岁就菇素,幼年好儒学,发誓灭佛、道二教,并作论数十篇大破之。十七岁时,偶然阅读到净宗八祖莲池大师的《自知录序》《竹窗随笔》,顿然反省,遂将之前所著的辟佛论全部焚毁。二十岁注《论语》而大悟孔颜心法,该年冬天丧父,闻《地藏菩萨本愿经》而发出离心。二十二岁专志念佛,每日持诵佛名。天启元年(1621 年)二十三岁,发四十八愿,自命为大朗优婆塞。第二年(1622 年),一月之内三次梦见憨山大师,当时憨师远在曹溪(今广东韶关曲江区东南),因而就近在憨师门人雪岭法师座下剃度,时年二十四岁。蕅祖仰崇莲池大师而作私淑弟子,二十五岁受具戒于云栖和尚像前,二十六岁受菩萨戒于云栖和尚塔前。二十七岁遍阅律藏。二十八岁时母病亡,为报母恩,在丧葬之后掩关深山。关中大病,乃以参禅功夫求生净土。之后,多次组织结坛,率僧俗二众闭关念佛,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因蕅祖的大力弘扬,有效扭转了当时轻视净土念佛之势,莲风一时大振。
永历八年(1654 年)夏,蕅祖在浙江灵峰病卧。在病期间,于十二月仍启建净土念佛社,作发愿文。次年一月(五十七岁)示疾,遗命弟子将自己火化后的屑骨和粉,分施水陆禽鱼,以结西方缘。圆寂三年后,门人如法荼毗,见蕅祖趺坐巍然,发长覆耳,面貌如生,火化后,牙齿俱不坏,与鸠摩罗什尊者的舌相不坏同一征信。门徒们因不忍遵从遗命,便奉灵骨建塔于灵峰。
蕅祖一生著述颇多,是净宗祖师当中最多的一位,约四十多部三百余卷。此等钜著,远播海外,流传千古,对后世影响极大。如净宗重要著述《弥陀要解》,但凡净业行人,无人不知,且依于修学,并深得净宗十三祖印光大师的赞许:自佛说此经以来第一注解,妙极确极。纵令古佛再出于世重注此经,亦不能高出其上矣。再如,在三次遍阅律藏而撰述的《重治毗尼事义集要》,自明代至今,都是习律之士的参照坐标。弘一大师更是赞为明清诸师,律学著述,此书最精湛。
据上可知,蕅祖的本迹不可思议,印祖常云其乃法身大士再来。
净土思想
蕅祖博通三藏、了达世典,上顺诸佛意,下应群生机,秉承了净宗历代祖师一脉相承的思想和理念。他不仅自己笃修净土,更以此化导他人,在《弥陀要解》中判言:信愿是决定能否往生西方的关键,若具足信愿,散心称名也能往生(下品下生)。从蕅祖示寂后牙齿俱不坏这一有力征信,足以证明此一判释真实不虚,实乃金口诚言。
蕅祖的净土思想丰富无比,见地精纯,以下略述三点:
(一)持名念佛是简易圆顿、第一方便的成佛妙法
对于如何快速解脱生死、成就佛道,蕅祖推尊信愿念佛,求生净土,其原因在《弥陀要解》中有明确阐述:持名一法,至简易、至稳当、至直捷、至圆顿,能普遍加被上、中、下三种根机的众生,八万四千法门都不能超过其上。这句佛号,无论男女老少、贫富智愚,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念,因此具有收机最广,下手最易的特点。又如他在《示明西》中提出:出三界火宅有横、竖两途:以自力断惑超生死者,名竖出三界,事难功渐;以佛力接引生西方者,名横超三界,事易功顿。接着,又引佛经进一步说明: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可得度脱,如乘船渡海,不劳功力。
对念佛法门的胜异殊特,蕅祖在《弥陀要解》中给予了精辟剖析,称其为《华严》奥藏,《法华》秘髓,一切诸佛之心要,菩萨万行之司南。我们知道,《华严经》是众经之王,是释迦佛一代时教中阐述一生成佛的法门,然而《华严经》的最终归宿是在《普贤行愿品》,而《普贤行愿品》却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华严经》中,文殊菩萨智慧第一,普贤菩萨行愿第一,他们和华藏世界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统统以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作为究竟归依处,由此奠定了往生净土一法作为此经归宗结顶之法的超胜地位。
至于第一方便,蕅祖这样阐释:阿弥陀佛是万德洪名,以名召德,罄无不尽。故即以执持名号为正行,不必更涉观想、参究等行。为了进一步说明念佛法门是第一方便,在《灵峰宗论答邓靖起三问》中,蕅祖又举《观经》中诸佛有异方便,令汝得见的经文为证,只要能至诚称念弥陀名号,无论解与不解,都能如染香人,身有香气,念念都是成佛的正因,念念都能得到弥陀的慈悲摄受。
据上可知,一句阿弥陀佛,实在是阿伽陀药。从契理契机的角度看,因为它不靠自力修证,唯依佛力摄受,胜异方便,直捷圆顿,而收获的利益却非常的究竟圆满,所以是最适合五浊恶世这个时代的法门。若能信愿念佛,即可超越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是为简易;带业往生,横超三界,是为直捷;一得往生,便圆证三不退,一生圆满佛果,是为圆顿。这正是蕅祖推崇信愿专持名号的原因所在。
(二)信愿称名,万修万去
《华严经》云: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法。信愿行乃净宗的核心纲目,有信才能发愿,有愿才会起行,才会有最后证得菩提道果。在蕅祖的净土思想中,信愿行同样占据着核心地位,此类开示甚多,以下略述三点:
1.信愿行的重要性及内在关系
蕅祖在《要解》中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这一针见血的论述,将信愿行的重要性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内在关系和盘托出。能不能往生西方净土,完全在于你有没有信愿。若无信愿,即便将名号念得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银墙铁壁那般,亦无得生之理。反之,在具足信愿的前提下,散心称名也能往生。
蕅祖在《弥陀要解》中的开示足以发人深省。首先,他引述永明延寿大师的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来说明凡夫在秽土靠自力修行很难成办,因受业力所牵,即便是悟门深远、操履潜确之人,倘若分毫习气未除,未免随强偏坠;其次,又举出初果昧于出胎,菩萨昏于隔阴,圣人靠自力解脱成佛尚且如此之难,生死凡夫就更不用说了。那怎么办呢?蕅祖明确指出了生死凡夫唯有信愿持名,才能仗佛慈力了生脱死,除此别无他途。
2.信愿持名即是大善
根福德因缘在这短暂的生命里,如何快速获得大善根、大福德,从而成就往生西方净土的大因缘,应该是每一个念佛人所关注的问题。对此,蕅祖在《弥陀要解》中明确提出了信愿称名,即大善根大福德,即无上菩提心的观点。他首先界定了善根的定义,即菩提正道名善根,即亲因;然后提出了往生极乐的助道因缘,即种种助道施(布施)、戒(持戒)、禅(禅定)等名福德,即助缘。为了简别大善根福德的是非究竟行相,蕅祖进一步列举二乘和人天的善根福德的陋劣,指出唯有信愿持名才是多善根、多福德之因。声闻、缘觉之所以善根福德少,是因为他们没有发菩提心,仅仅为求自利、自安;而人天有漏福业福德少,是因为人天有漏福业不可常保,悉皆散坏。因此,以上二类皆不可生净土。那么,从念佛法门的角度,如何快速积聚往生净土的资粮呢?就此,蕅祖明确指出当以信愿庄严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则一一声皆具足多善根多福德,这就是成就往生的大因缘。这与莲池大师的执持名号,愿见弥陀,诚多善根、大善根、最胜善根、不可思议善根之说一致。
再者,深信切愿念佛,其目的是为了求生西方,生西方是为了成佛,而成佛正是为了度一切众生,这就是大乘的无上菩提心。
3.信愿称名万罪灭
《观无量寿佛经》云: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这句经文明确阐述了念佛是忏悔罪业最好的行法,但还是有很多人对此心存疑虑。曾有人如此请教蕅祖:平时至心念佛,或者散心念佛,能否除罪?蕅祖回答:如日出,群暗消;称洪名,万罪灭。 的确,就连世间的太阳,其光芒尚能破除山河大地所有的黑暗,更何况是阿弥陀佛的万德洪名呢?蕅祖在《自赞像》中说:信得是心是佛,乃信是心作佛无论专心散心,声声灭罪八十亿劫。散心称名,不仅能除罪,还是成佛的种子,这种子千生万劫犹如金刚永远不坏。蕅祖还举了公案来证明:佛世有一老人求出家,五百圣众(大阿罗汉)皆谓无善根。佛言:此人无量劫前为虎逼,失声称南无佛,今此善根成熟,值我得道,非二乘道眼所知也。
(三)念佛方法
就观想、观像、实相、持名这四种念佛方法,蕅祖则拈出持名念佛。他认为,持名念佛一法,含摄了观想、观像及实相这三种念佛。又说:有事持理持。事持者,信有西方阿弥陀佛,而未达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但以决志愿求生故,如子忆母,无时暂忘。理持者,信西方阿弥陀佛,是我心具,是我心造,即以自心所具所造洪名,为系心之境,令不暂忘也。
说到念佛的要点,蕅祖则强调:别无奇特,只深信力行为要耳。同时,他还特别提出,念佛最忌的是,今日张三,明日李四;遇教下人,又思寻章摘句;遇宗门人,又思参究问答;遇持律人,又思搭衣用钵。此则头头不了,帐帐不清。又说,无论老少智愚贫富,都要深信切愿来念佛,要制定好每日念佛的数量作为功课,若三万、五万、七万,在念佛的时候,用数珠记好数字,莫论散心、定心,这样尽形寿去念,以决定不缺为准,如此而不得往生者,三世诸佛便为诳语。
综上可见,在蕅祖的净土思想中,无论是对净土法门胜异殊特的阐释,还是对信愿行核心地位的强调,都比以前莲宗诸祖又有了登峰造极的阐扬。另外,在他的净土著述中,信愿行贯穿始终。他如此强调信愿,无非是更加表明念佛法门实在是极难信之法,其义理之深邃,唯佛与佛乃能究尽。如《弥陀要解》所云:为浊世众生说渐法犹易,说顿法难;为浊世众生说余顿法犹易,说净土横超顿法尤难;为浊世众生说净土横超、顿修、顿证、妙观已自不易,说此无藉劬劳修证,但持名号,径登不退,奇特胜妙超出思议第一方便,更为难中之难。因为以上的种种难,蕅祖发出弘愿:天下古今,信鲜疑多,辞繁义蚀,余唯有剖心沥血而已。呜呼!寥寥数语,字字包含了蕅祖救众苦、兴莲宗的大悲。
匡扶圣教的精严行持
蕅祖不仅是一位建树甚巨的儒佛思想巨匠,也是一位笃志精勤的大行者,操履雪亮,德匡众人,以下兹举二点以申之:
(一)弘律护教
蕅祖除了专修专弘净土外,也因为不忍众生苦,不忍圣教衰,而在早年发出以弘律为己任之志,欲借戒之威德,匡正僧众,绍隆三宝。蕅祖的律学造诣非常深厚,对大、小乘戒律皆通达精练。早年因目击法轮坏,深深感到导致教内衰微现象的直接原因是对戒律的不重视,于是提出了我思救苦方,无越毗尼藏的呐喊。他认为法赖僧弘,要想建立正法幢,则必须先绍隆僧宝,那么当务之急就是要广泛弘扬律法,令僧众学戒持戒,先建立自行,然后众行才能建立。如此,佛法就能兴隆并久住世间。
在此前提下,蕅祖发出求五比丘如法共住,令正法重兴之志,撰有大小乘律宗著述多部,如《梵网经合注》《菩萨戒本经笺要》《重治毗尼事义集要》《沙弥十戒威仪录要》等。此等著述不仅利益了当时的僧尼,同时也对后世大有裨益,成为后世出家人建立僧格、如法持戒的轨范。
蕅祖志向远大,悲心切切,曾多次宣讲毗尼,听者最多的时候十余人,能力行者仅二三人。因此,蕅祖曾感叹:半世倾肠腑,寥寥有几知。庶几二三子,慰我半生思。又云:目击法轮坏,欲挽力未能。良由无始世,不植胜善根。今以决定心,求生极乐土。由此可知,蕅祖此时的思路已经发生转变,他要先解决自己的生死,再来此土兴隆佛法。而解决生死的方法,他选择的是净土法门。
(二)持戒念佛
蕅祖虽然不再求五比丘共住,但他自己严净毗尼,且以持戒功德回向西方。那么,是否只需持戒就能究竟解脱呢?蕅祖这样开示:专护性遮令清净,仍须念佛求生西。因为苟无信愿,则戒感人天,定感色、无色界,慧克二乘权果而已。也就是说,若不信愿念佛、求生净土,而仅仅是持戒,那所得到的只是人天福报,即便是僧尼的戒条全部持守清净,获证的也只是声闻极果阿罗汉。因此,蕅祖劝诫众人在持戒的同时,必须信愿念佛,并将持戒等所有功德回向西方净土。他还提出:若知回向,虽误作恶行,速断相续心,起殷重忏悔,忏悔之力,亦能往生。在《自像赞》中也说:设能信愿求彼土,虽曾有犯亦成机,是以我今但念佛,一句弥陀法界师。这与净宗六祖永明延寿大师所持的即使因烦恼力强而导致破戒,然念佛忏悔,亦可往生的观点同出一辙。
如果说以上是针对只持戒、不信愿念佛者的开示,那么,对于认为持名为径、学律为纡之辈,蕅祖更是作了圆满的拨正。他说: 持戒、念佛,本是一门,原非异辙,净戒为因,净土为果。又说:一心念佛者,必思止恶防非,而专精律学;专精律学者,方能决定往生,而一心念佛。最后他又将以上种种回归到念佛上,他说,只要一句阿弥陀佛念得熟,不仅三藏十二部最高深的教理,禅宗的千七百公案,大小乘律的三千威仪、八万细行、三聚净戒,乃至于菩萨的四弘誓愿、六度万行,皆在里许,全部收摄尽。以上精辟的开示,无不包含着蕅祖的智慧与悲心。
综上可知,无论是弘律还是弘净,蕅祖都本着将佛陀伟大的悲智传递给每一位众生的本怀,尤其是后来专修专弘净土法门,就是希望每一位众生都能毕生念佛、同生净土,获得当生了生脱死的无上大利。蕅祖的悲愿与行持,是末法时期僧俗二众效仿的楷模!
结语
纵观蕅祖的一生,通宗通教,知律知净,最终选择专修专弘净土,以此广利人天。他极力倡导信愿念佛,将禅、教、律融归于净土,又明确指出念佛一法,圆超禅、教、律,是一代藏教之指归。作为明清佛教的中流砥柱,蕅祖的净土情怀,在其身口意三业中处处显现,就连名字、法号,也在宣扬弥陀净土。西有是蕅祖的号,源于《佛说阿弥陀经》所说的在此世界的西方,有世界名曰极乐(依报);彼土有佛,号阿弥陀(正报)。很显然,他要向世人告示,西方净土的依、正二报为实有。而蕅益也表达了精修净业之意,蕅为 莲之因,随之而生荷,进而开华结莲,来晓谕世人:念佛之人,当一心念佛,自然能够乘坐九品莲台,横超三界,往生西方,直趣无上佛果,得究竟真实利益。
蕅祖笔耕不辍,著作等身,此等千古文章,实在是他宝贵的经验所在,对整个中国佛教贡献巨大,其德业功绩,令后人敬仰赞叹。他的净土思想与行持,犹如无明长夜中的智慧火炬,为后世行人指明了方向。他被尊为净宗九祖,名副其实,当之无愧。吾辈行人,实在应该见贤思齐,死尽偷心,老实将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方不负我蕅祖之深切婆心!
大安法师:净土法门的修行和生活净土法门虽然是有很终极的出世间的关怀,但是它是不离开世间法的,实际上他是能够帮助世间法的,所以净土法门为什么讲净业三福?是你首先要
大安法师时间:2025-03-19
智海法师答:当然念佛有多种法门。我们最好不要因为自己根基排斥其他法门。如果知道人身危脆,知道自己业障,只要能够对净土发生信愿,和我们从三藏十二部经典学习,也是一样的
汉传人物时间:2025-03-18
出自净土法门法师《地藏经讲义》【业力甚大,能敌须弥,能深巨海,能障圣道。】业力很大,大到什么程度?下面举三桩事情。“须弥”这是大山,业力能够移山倒海,山大海深,
因果报应时间:2025-03-14
我用不正当的手段得到高的位子,得到很大的财富,不是用正当手段,所得到的都是命里有的,不仅命里有,还打了折扣。譬如你命里的地位是部长,一打折扣呢?一打折扣你就变成
因果报应时间:2025-03-14
1、世间人为什么会有“爱别离”?这是我们过去世自己造不善业,破坏别人的家庭,使别人家庭不能够完聚,于是我们在这一生受到果报。2、古时候,破坏人家的家庭的事情少,破
因果报应时间:2025-03-14
佛在经论里面告诉我们,世间人的福报,财富是修「财布施」得来的,你布施得愈多,你得的财富就愈多。今天我们看到这个世界上,有许多商业巨子、大企业家,他们拥有很大的财
因果报应时间:2025-03-13
苦乐等相,实在讲六道里头统统都有。地狱里头有乐吗?有,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提婆达多堕阿鼻地狱,他在阿鼻地狱里所享受的跟忉利天没有两样。他确实是在地狱,但是他在地
因果报应时间:2025-03-12
出自净土法门法师《华严经讲记》第一次大战距离第二次大战二十年了,二次大战到今天半个多世纪了,第三次世界大战没爆发,什么原因?得力于现在的高科技的信息,彼此之间沟
因果报应时间:2025-03-09
现代人不好度,你要是以善心、真心去对待他,他马上就怀疑你有什么企图?你有什么用心?立刻就提防。你能怪他吗?不能。为什么?今天整个社会一切众生都失掉信心,不但对别
因果报应时间:2025-03-09
1 现代的社会,夫妻不和、父子不和、兄弟不和,这是普遍的现象。为什么会不和?你要讲原因,那是宿世的因缘。 2 家庭不和谐,别人的离间、挑拨,这只是缘。因是什么?因是
净土法门时间:2025-03-07
1现在弥勒菩萨告诉我们,我们感官当中的宇宙,一秒钟放多少张?一千二百八十兆。2二十四张就把我们欺骗了,现在是一千二百八十兆,我们完全不知道是假的,完全不知道性是清
净土法门时间:2025-03-07
这位同修问一个问题,他说:“您说因果不空、不昧因果,只要参透‘祸福无门,惟人自召’的原理,不必求什么。可是念佛可以消罪,‘念佛是因,成佛是果’,世间的一切,还有
净土法门时间:2025-03-06
《金刚经》后半部讲‘诸法皆空,因果不空’。‘诸法皆空’就是世出世间一切法,皆是虚妄不实的;‘因果’也是诸法,也是虚妄的,但是它‘不空’。为什么性宗说‘因果不空’
净土法门时间:2025-03-05
1 讲到业障,通常讲三大类:烦恼障、业障、报障。2 佛门里面常讲,“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这个三障就是烦恼障、业障、报障。3 既然有三障,为什么我们单单说
净土法门时间:2025-03-05
1 今天制造假药的人很多,这些人要负什么因果?这些人决定堕阿鼻地狱。阿鼻地狱出来之后,如果有一天到人道,他生生世世得重病,无药可治,他所遇到的全是假药。2 因为他以
净土法门时间:2025-03-05
1 印光大师是大势至菩萨再来,他提醒我们,现阶段佛法教育,重点应该在因果教育,为什么?伦理道德败坏了,佛法乃至于儒、道的圣贤教诲,都已经堕落到谷底。2 如何来挽救劫
净土法门时间:2025-03-05
沉香是大自然賦予人類的美好物質,自古不僅受到皇家貴族的推崇喜愛,也是手工藝人用於雕刻的材質。由於沉香原材的極度稀缺,沉香雕刻存世有限,卻也在中國工藝美術史中有過
沉香资讯时间:2025-03-04
惠能一路饥餐渴饮,日夜兼程,眼看就到大庾岭了。他正想轻松地喘口气歇歇脚,猛地听到背后人声嘈杂,回头一看,顿时大惊失色。只见有数百人正呐喊着追来。离得太远,听不清喊的什
禅宗公案时间:2025-03-04
请问佛前清水是否要天天换?用玻璃盖住如法吗?答:要天天换干净的。水是最重要的供养具,它表清净心、平等心,在《无量寿经》的经题,「清净平等觉」,心地清净、平等就会
净土法门时间:2025-03-04
少康大师(688 - 763)唐代高僧,中国佛教净土宗第五代祖师。俗姓周。唐缙云仙都山(浙江缙云)人。母亲罗氏梦游鼎湖峰仙境,有玉女授给她一朵青莲花说:“此青莲花表大吉祥,
佛教知识时间:2025-03-01
僧崖禅师,俗姓牟氏,年少即异于常儿。他每游山泉,必先礼而后饮,有时目不转瞬地望着溪流坐以终日。人问其故,他答非所问的道:是身可厌,我将来一定把它烧了。捕鱼放入水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7
比丘尼恒持法师讲于2015年9月16日编按:以下段落,摘自2015年9月16日恒持法师和鲍果勒居士合教的“修行的原理”课程。当晚的主题是净土法门,持法师讲解了藕益大师(1599-16
宣化上人时间:2025-02-25
问:生净土法门如何?月溪禅师答:假如找们在这个世界没有工夫参禅,如在家人士农工商,事务很多,我们不求在这个世界见自性,生在极乐世界,再修见性的法门,如经中说:西方净土有听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3
学习净土法门,对一般的信众来说,或者一般没有接触佛教的人,还是要有一定的善根的,因为他猛的一听、不容易相信,就是西方极乐好像不可琢磨,虚无飘渺。 再加上我们受的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20
居士:修净土的居士,在世间法与出世间法的认识与实践上,应持什么看法、做法,请指示!法师:修净土的居士,首先,要建立一个与净土念佛法门相应的心态与知见,净土法门是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20
原文 譬如人入大城中,必先觅安下处,却出干事,抵暮昏黑,则有投宿之地。先觅安下处者,修净土之谓也;抵暮昏黑者,大限到来之谓也;有投宿之地者,生莲华中,不落恶趣之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17
修净土的重点在修孝道吗?居士:我是一名修净土的佛子,可是弟子觉得修净土着重在孝道,净业三福也教给我们修行的规范,是否对呢?更深入一点讲,《地藏菩萨本愿经》是讲孝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16
马祖道一大师开示大珠慧海禅师大珠慧海禅师,初次到江西见马祖道一大师的时候,马祖大师问他:“你从什么地方来?”大珠慧海禅师回答:“我从越州大云寺出发到这里来的。”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5-02-14
伍、八识规矩颂讲话《八识规矩颂》为玄奘大师所造。“圆”必依“规”,“方”必依“矩”,此造物的法则。玄奘大师欲在“八识”之下,分配“心所”的多寡,以及“性”、“量”、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3
玖、因明入正理论讲话大前提——凡主张断欲者,都是会灭种族,小前提——佛教是主张断欲,断 案——故佛教是会灭种族。这是对于“民族主义”相冲突。大前提——凡主张戒杀者,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3
七、几个小问题今天我要随意讲的几个问题:(1)宣传佛教与国家有没有关系?(2)佛教徒对于国民有没有利益?(3)要国家还要佛教否?(4)要国家不要佛教可以吗?希望在座诸君,以学者的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3
二、迷信的辩论在一个野外,遇到一班远足的朋友,我们的辩论会,就在一条小溪边,濯足的濯足,洗脸的洗脸,拭目的拭目情态下开始了。起初由一个在旁边乱石上坐着而颇为滑稽的甲君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3
叁、唯识三十颂讲话《唯识三十论》之本颂系世亲菩萨最后所作,惜自未释论。迨后由陈那菩萨等先后作释,共有十家,而以护法菩萨的正义,玄奘法师为之传译。后由窥基法师所请,遂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2
二六、怎样叫做清净怎样叫做清净?现在把它分作五段来说明:甲、清净的内容清净这一句话,在表面上看起来,好像很单纯,其实,分开来也有好几种:(1)一般人所说的清净,以为是只要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2
四三、作人希望世间作人,倦眠晨作,饥餐渴饮,类皆已易数十寒暑;或望购爱国奖券作富翁,或望造时世之豪杰,诸如此类无不知之熟矣,岂尚有其他作人之希望应讨论欤?虽然,人富不易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2
八、人和畜究竟在什么界线上分别人和畜究竟在什么界线上分别呢?如果说人是有衣,有食,有住,有行,有工作,有生殖,有团结,有智巧;这样简单答覆的话,那么,畜生虽然没有衣,但是它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2
七、人类的道德究竟有没有标准人类的道德,究竟有没有标准?已成为现代一般人的疑问。例如以酒敬客,也算是宾主间道义上应有的事,算不得是一件违反道德的行为;但是,一遇到饮醉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2
四四、成佛希望四大希望——第一,作人希望,第二,脱苦希望,第三,得乐希望,业已次第讲过;今天继续来讲第四《成佛希望》。在讲《成佛希望》以前,应当讨论如何叫做佛?觉悟世间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2
五、佛教与宗教有一班人以为佛教是宗教,还有一班人又以为佛教是哲学,又有一班人还说佛教是合乎科学。佛教究竟是不是哲学和科学,现在暂时撇开不说;至于佛教是不是宗教,倒要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1
二七、佛教与佛学佛教、佛学、佛化、佛法,从普通的一般眼光来看,似乎没有什么分别,但是过细思索一下,它每一个名词,都有它的用意与解释的,否则为什么不用一个就够了呢?诸君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1
三、责任与光阴一个人看他肯做事不肯做事,那是看他肯负责任和不肯负责任来判断。假定不肯负责任的话,连自己家庭中的事业,他也是不愿意去做,何况与他不关痛痒的事情呢?果能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1
一一、辩论术的结构今天在座诸位多半是知识份子,所以我今天讲的题目是辩论术的结构,作一种学理的研究,不是对普通人讲的。佛经上所谓三藏是《经藏》、《律藏》、《论藏》。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1
南无阿弥陀佛!摘自净土法门法师《金刚般若研习报告》这几天报纸上你们看到有很多贪污的,非法得到许许多多钱财的,这都犯法。有人来问我,他们得到的这些钱,将来在因果上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09
净土释疑新论(一)净土释疑新论(二)净土释疑新论(三)净土释疑新论(四)净土释疑新论(五)净土释疑新论(一)净土宗第十二代祖师彻悟禅师,尝说:佛法大海,信为能入;净土一门,信尤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8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略疏唐终南山草堂寺沙门宗密述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略疏序金紫光禄大夫守中书侍郎尚书门下平章事充集贤殿大学士裴休撰夫血气之属必有知。凡有知者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8
南无阿弥陀佛!摘自净空老法师讲《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不但世间,出世间统统离不开因果定律。世间为什么乱?世间为什么这么苦?如果诸位很冷静的去观察,一定可以找到它真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08
南无阿弥陀佛!摘自净空老法师讲《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 编号:03-05-01这次我从新加坡回来,新加坡有个同修告诉我,他是个做生意的人,他说现在生意很难做,伙计不听话。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08
这里被称为“人间净土”是一座雄伟的古老佛刹,可容纳1000僧人楚布寺位于西藏拉萨以西60公里堆龙德庆县西北楚布河上游,海拔4300米,距西藏拉萨市西郊约七十公里外,是噶玛
悟性时光时间:2025-02-06
壬二、略明因人灭恶生善功德因人指的是菩萨,菩萨受持楞严咒有什么好处呢?灭恶生善。假设我们今天不受持楞严咒又有什么过失?癸一、明不持之失【汝等有学未尽轮回,发心至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5
观心论(并序)(亦名煎乳论)天台修禅寺沙门智者述问曰。佛经无量。论亦甚多。弘法之人诜诜盖世。听受之众无处不有。是则法雨普津四众。露润利益无边。何所见闻。更何利益而造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