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意义上的做善事积累功德能生天,这种情况可以用轻松地用能量来理解,无外乎是能量积累超过人道的能量阈值,突破了人道的能量界限。所以说共业招感就是这样的,你的业力
因果报应时间:2025-08-06
人天眼目卷之三曹洞宗洞山和尚。讳良价。生会稽俞氏。礼五泄山默禅师披剃。得法云岩昙晟禅师。初住筠州洞山。权开五位善接三根。大阐一音广弘万品。横抽宝剑。剪诸见之稠林
人天眼目时间:2025-08-06
数日前接手书,知改建智者大师塔,令光作记。光文字拙朴,凑起八百六十余字,实则录诸记载,非我所作,故名为述。高僧传,释氏稽古略,均讹作寿六十七。故将生,及出家,入天台,以及
净土论著时间:2025-08-06
问:现在的人淫欲心都比较重,应该如何降伏这颗淫欲炽盛的心呢?请法师慈悲开示。大安法师答:是呀,现在众生的业障重呀,这是一个很大的烦恼,首先在观念上我们要认识到这
大安法师时间:2025-08-06
欲生净土,须先认清宗旨。普通修持,无不以开悟为希冀。而开悟一事,亦非易易。若知净土宗旨,决不预期开悟。若不注重信愿,开悟亦难了脱。若能一心念佛,不悟亦可往生。汝信中谓
净土论著时间:2025-08-06
下面有一段蕅益大师非常独到的见地,就是站在我们凡夫众生的层面来解释这个经文。我把这段《要解》念一下,非常重要。“复次,佛以大愿作众生多善根之因,以大行作众生多福
大安法师时间:2025-08-06
“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静坐但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儒、佛的圣人都在告诉我们一定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其实我们每个人检点一下,宽以待人,容人之过,这不是很容
大安法师时间:2025-08-06
第二节念佛的哲学念佛,可以说是一种“信仰的哲学”。净土思想,则是阐明这种信仰哲学的代表。根据佛教经典,念佛往生净土的思想,远自印度传来,开始于释尊在耆阇崛山的说法。
净土探微时间:2025-08-06
往生就非常纯粹的三个条件:只要你信、愿、持名。而且这里对你持名没有提很高的要求,没有说你一定要持到功夫成片、事一心、理一心。他没有做这个要求,他只要求“至心信乐
大安法师时间:2025-08-06
五脏的健康状况主宰着女性的容颜。如果五脏健康,女性自然呈现好的状态。哪些食物补五脏?小编今天就为大家细细道来,爱美的女性们跟着一起学学吧! 五味五色美容 五味和五
美容健身时间:2025-08-06
材料:芋艿籽、葱、油、盐、糖。做法: 1、 把芋艿洗干净后放入锅中,加水没过芋艿,大火煮沸;2、 改用小火,煮到以筷子能轻松插进去为好(芋艿要糯软才好吃);3、 把煮过的芋
宴席时间:2025-08-06
六祖坛经讲记(42)若修功德之人,心即不轻,常行普敬。心常轻人,吾我不断,即自无功;自性虚妄不实,即自无德;为吾我自大,常轻一切故。善知识!念念无间是功,心行平直是德;自修性
汉传人物时间:2025-08-05
一芦藤垒青雪,未隔天飘香。山鹊绕前室,观音暖冬心!二山中邀禅客,法雨访仙踪。有句堪作诗,闲情逸提壶。法海澄性月,金山觅知音。三剃发仗剑入金山, 清气浩荡震山川。千年潜修
汉传人物时间:2025-08-05
六祖坛经讲记(27)凡夫小乘大乘庄严非庄严是名庄严相体用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见山又是山缘起性空缘起随缘不变随缘一切一一切色空色万法归一万法假象真空妙有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汉传人物时间:2025-08-05
六祖坛经讲记(30)善知识!内外不住,去来自由,能除执心,通达无碍,能修此行,与般若经本无差别。【善知识!内外不住,】不执着外面的境界叫〔不住外〕,不执着自己的身心叫〔不住
汉传人物时间:2025-08-05
六祖坛经讲记 第61集传香忏悔第五六祖大师要传给各位「自性五分法身香」,把这品讲完之后,事实上《六祖坛经》已经谈完了。为什么在这一品六祖大师要谈忏悔呢?学佛,不知
汉传人物时间:2025-08-05
一七第七天诸位同仁、同学、善知识:今天是2009年11月15日、星期天,农历9月29日,是第一个七的圆满日。通过七天地精进禅修,大家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各自得到了禅修的利益。有
汉传人物时间:2025-08-05
昨接汝书,不胜慨叹!汝学佛者,何得以自己知见测佛境界,测之不得,遂生疑或乎?以凡情测圣境,是世人通病,而今尤甚!夫证真如者,则三际坐断,十界平沉。有因缘故,亦可于一念现无量
净土论著时间:2025-08-05
解析《心经》之“般若”正果《心经》,具称《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是佛教经论中文字最为简炼,而内容又极为丰富的一部典藉。它和《金刚经》一样,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影响极大。
心经讲解时间:2025-08-05
六祖坛经讲记(13)五祖归,数日不上堂。众疑,诣问曰:和尚少病少恼否?曰:病即无,衣法已南矣。问:谁人传授?曰:能者得之。众乃知焉,逐后数百人来,欲夺衣钵。一僧俗姓陈,名惠明,
汉传人物时间:2025-08-05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