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帕奥禅师:怎样持戒才能不受地狱恶道烧烤,享有大功德?
问:据说佛陀对当时的信众所开示的大都是从施论、戒论、生天之论开始,然后观察信众的根基,给予开示诸欲的过患,及苦集灭道之诸佛本真。请告诉我怎样布施才能获得好福报?
南传人物时间:2025-09-07
-
帕奥禅师答:人与人之间尚有语言隔阂,何以不同种类的动物之间可以沟通?
问:禅师在开示中曾经提到我们的菩萨过去世投生为狮王时,有一只兔子在睡梦中被掉落的果实所惊吓 ,以为世界末日到了,因而引起整个森林里所有野兽恐怖。当时狮王则逐一地追查,
南传人物时间:2025-09-05
-
大安法师:一个不持戒的念佛人不叫真念佛人
中国大陆净土宗的传承是专一持名,不必再带观想。我们要有自信心,不要以为观想好像更高级,我持名好像更低一点;持名最高级,持名最称阿弥陀佛的本怀;这个名号就是实相,这
大安法师时间:2025-08-24
-
达真堪布:苦乐相似,心境不同
达真堪布:苦乐相似,心境不同凡夫会被世间八法染污,因为他们总是想追求快乐、逃避痛苦,患得患失。去追求快乐,得不到快乐时,就会痛苦;想逃避痛苦,却逃避不了,反而更
佛学问答类编时间:2025-08-04
-
索达吉堪布:任何苦乐都不会无因无缘
佛陀所揭示的因果,不是用来吓唬人的,而是用来提醒人的。这个真理,不管你是否相信,它都在那里,不增不减。有个牧民,一直生活在偏远的牧区。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来到一座
因果报应时间:2025-07-31
-
达真堪布:有禅定、有智慧的力量,持戒就会变成成就的助缘,变成方便
达真堪布:有禅定、有智慧的力量,持戒就会变成成就的助缘,变成方便如果懂得佛理,有智慧,受戒是不难的,是轻松、自在的。我们真正回到轨道上,那时是轻松、自在的!一点
佛学问答类编时间:2025-07-26
-
大安法师:如何正确地理解持戒和念佛的关系
问:现在修净土宗的人,对持戒念佛的理解总有偏颇,请深入细致地开示。大安法师答:关于持戒念佛问题。首先作为佛弟子,一定要持戒,要尊重戒律,要有殷重的持戒意识。戒,
大安法师时间:2025-07-23
-
人间天:从四对因果关系说生死轮回与学佛修行
《普门品》中有个商人的比喻,经文如下:“有一商主,将诸商人,赍持重宝,经过险路”。 字面上的意思大略是,有一位大商人带领一些小商人,携带了贵重的宝物,经过危险的
因果轮回时间:2025-07-15
-
永海法师:持戒的意义
《中阿含经》四二经 白话:阿难在黄昏的时候,从禅坐起,来到佛前,他稽首礼足,退坐一旁,请问佛陀 :「佛陀 ! 持戒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佛陀说 :「阿难 ! 持戒有无悔恨的意义。
汉传人物时间:2025-07-07
-
持戒念佛放生布施者,今生生活美满顺利,寿终往生佛国
虽然学佛的时间不算短,但是以前从来没有从佛法角度研究过人的命运问题。我年轻的时候命运就很坎坷,母亲改嫁,父亲在文化大革命时期被打成反革命关进监狱,平反后人也不知
放生愈病时间:2025-06-21
-
持戒不杀的厨师
持戒不杀的厨师约在佛灭度百年后,有位崇信天神的国王,每每在祠祀时,就大肆宰杀数百头的牛、羊、猪等家畜,作为供品,这项工作向来由御用的厨师来担任。有一回,一位新进
放生心得时间:2025-06-16
-
大安法师:一句佛号就能往生,是否就不用持戒修善
问:现在有弘扬净土的行人,说专持一句名号就可以往生,不用再学习经律论,也不用持戒,甚至不用修十善业。请问这种说法对吗?大安法师答:弘扬佛法是一件庄重的事情,关涉
大安法师时间:2025-06-12
-
大安法师:不持戒就没资格做一个佛教徒
问:信得及五逆十恶亦能往生,所以不需要戒烟、戒酒及至杀盗淫妄等,所做恶业障碍往生否?大安法师答:《观经》所述具造五逆十恶的众生,临命终时地狱猛火现前,此时善知识
大安法师时间:2025-05-19
-
阿含经故事:谁受苦乐
阿含经故事:谁受苦乐有一次,佛陀与众多比丘在前往摩揭陀国首都王舍城的途中,遇见了专程前来迎接的摩揭陀国国王频婆娑罗王。频婆娑罗王带领着众多的摩揭陀人,礼见了佛陀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5-05-09
-
如本法师答:请问佛法和生活之间,是否有关连?如何将佛法应用在生活上?
如本法师答:佛法的生活并没有离开人世间的生活,只是于人世间的生活从中觉悟而已!若离开人世间的生活,另外寻找佛法的生活,欲得证菩提(梵语bodhi),终无是处。换句话说:生活觉
汉传人物时间:2025-05-08
-
苦乐部 第九章
苦乐部 第九章如婆沙论说。鬼中苦者。即彼无威德鬼。恒常饥渴。累年不闻浆水之名。岂得逢斯甘露。设值大河。欲饮即变为炬火。纵得入口即腹烂燋。然如斯之类。岂不苦哉。第
因果故事时间:2025-04-04
-
禅师之间的对话句句都是经典
玄觉禅师初见六祖慧能大师,手持锡拄杖,围绕六祖走了三圈,然后站立在六祖面前,纹丝不动。六祖问:“禅师具足三千威仪,八万细行。从何方而来,如此傲慢?”玄觉禅师说:
佛教知识时间:2025-04-03
-
人与;人之间的宿世因缘
有一天,释迦牟尼佛对着所有弟子在讲经说法,忽然他叫起了阿难说: 你拿一个桶子,到前方五里路远的一个小村庄, 向一个在井边洗衣服的老妇人,要一桶水回来, 记得态度要
佛教知识时间:2025-04-02
-
大安法师:两土苦乐交互观照
大安法师:两土苦乐交互观照原 文如此信已,愿乐自切。以彼土之乐,回观娑婆之苦,厌离自深,如离厕坑,如出牢狱;以娑婆之苦,遥观彼土之乐,欣乐自切,如归故乡,如奔宝
大安法师时间:2025-03-19
-
智海法师答:多闻与修行两者之间怎么做才能相辅相成呢?
智海法师开示:我们要尽量多闻,广学多闻能够逐步成就闻慧、思慧、修慧。修行就是依修慧来成就。我们学习《菩提道次第广论》和《因果明镜论》之后就明白,成佛的因果是很深细
汉传人物时间:2025-03-18
-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浅谈因果关系
在这篇文章中,我准备简单地谈一谈有关因果的问题,其中包括因果的本体、分别、支分细节以及对因果的疑问。什么叫做因果呢?比如说,一个人去偷盗,在偷了东西以后,在他的
因果报应时间:2025-03-17
-
大安法师:持戒念佛,本是一门
原文 持戒念佛,本是一门。净戒为因,净土为果。若以持名为径,学律为纡,既违顾命诚言①,宁成念佛三昧?多缠障垢,净土岂生?夫如海无涯,岂不广大?保任解脱,岂不简易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17
-
学佛人和没有学佛人之间的差异
在没学佛之前,多数人都非常散漫,容易放纵,也经常会生起烦恼,喜欢造作恶业,而自己也不觉得这样做不对或是不应该,不但没有后悔之心,还会觉得自己精明强干、心安理得。
清净的本源时间:2025-01-25
-
纪晓岚:恩怨之间
恩怨之间文/纪晓岚有一个屠夫,买下一头牛,牛知此去必死,缒打拉拔硬不肯走,直到被打得气衰力竭,才被强拖着走。路上经过一家钱庄。老牛忽向门口两膝跪地,泪涔涔下,钱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09
-
宣化上人:佛教徒若不持戒即末法
我们是在造佛这个房子的基础,必须要从持戒着手做起。◎一九八三年六月十日晚间开示于万佛圣城妙语堂今天的题目是“佛教徒若不持戒即末法”。佛教“徒”,徒就是僧。佛讲佛
宣化上人时间:2024-11-23
-
梦参老和尚:持戒就是修福!贪嗔痴放不下,八苦离不开的
持戒就是修福!一切不利于众生的事不作,不利于众生的话不说,一切伤害别人的思想不想。清淨三业多作对众生有益的事。自心若不贪恋执着,烦恼就会轻一点!你现行的烦恼哪一样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1-19
-
念三皈依,与佛建立“量子纠缠”关系。附录重磅文章《缘分之间的量子纠缠》
“量子纠缠”揭示一个事实,当两个相互关系的粒子,其中一个粒子(状态)发生变化,另一个粒子即刻发生相应的变化。佛弟子呵护自己的“三皈体”,就要每天念三皈依,跟佛建
道了法师时间:2024-11-18
-
虚云法师:若不持戒而修行,无有是处
虚云老和尚:若不持戒而修行,无有是处用功办道首要持戒。戒是无上菩提之本,因戒才可以生定,因定才可以发慧。若不持戒而修行,无有是处。《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告诉我们,不持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1
-
宣化上人:持戒修定生智慧
你一念楞严咒,无论怎么样重的罪都消灭了。本来破戒是不可补救的,但是你若能念楞严咒,则能恢复你戒根清净。但是能念,不是就念一念,一定要得到诵咒三昧。这个咒就是从你
宣化上人时间:2024-10-26
-
宣化上人:魔就专骗人,叫人不要持戒,不要受戒
魔就专骗人,叫人不要持戒,不要受戒宣化上人慈悲开示:“若作圣解,则有空魔,入其心腑,乃谤持戒名为小乘,菩萨悟空有何持犯?其人常于信心檀越饮酒啖肉,广行淫秽。因魔
宣化上人时间:2024-09-02
-
圣喜尊者:不如活一日 持戒与禅修
Namo tassa BhagavatoArahato Samma-sambuddhassa.(礼敬世尊 阿罗汉 正等正觉者)Yo ca vassasata j?veduss?lo asamhito,ekha j?vita seyyos?lavantassa jhyinoti. ─Dhamma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3
-
对“持戒”心生畏惧?你大概误解了戒律的精神
■修行绕不开的基础在佛教的诸多行持当中,戒律是每个佛弟子都必须经历,但同时也让不了解的人心生畏惧的法门。虽然“持戒”是六度当中的第二度,但却不断有居士询问,是否
佛答时间:2024-08-18
-
宗萨仁波切:你肯相信吗?“在念头与念头之间,那里就有佛”
修行的游戏,归根究底,还是在“信”上。不管是宗教上的还是科学上的,都是基于“信”。哪怕是最最具有批判性、怀疑性的人,当他去批判、怀疑别的信念、理论、意识形态的时
文殊花开时间:2024-08-13
-
宣化上人: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都是从持戒成就的
《佛遗教经浅释》◎一九七九年宣化上人讲述于美国加州洛杉矶金轮圣寺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此则略说持戒之相。戒是正顺解脱
宣化上人时间:2024-08-03
-
事物的因果关系
事物的因果关系在自然界和社会中,各种现象之间是普遍联系的,因果联系是现象之间普遍联系的表现形式之一。因果联系是普遍的和必然的联系,没有一个现象不是由一定的原因引
佛典故事时间:2024-06-28
-
生活中避免不了犯戒,在家居士怎样持戒?
问:阿弥陀佛,师父吉祥,有一个问题请师父慈悲开示,在家居士持戒很难,生活中有时是避免不了犯戒,比如家里种了玉米长虫子,不打药就没有收成了,打药就杀生,在家居士怎
佛答时间:2024-06-14
-
从前有一位果农 修行佛法但没有结果 只因颠倒了因果关系
说是从前有一位果农信奉佛教思想观念,常常与寺庙禅师进行谈话,但是却不喜爱持戒以及禅坐。别人问他原由的时候他只说,他修持佛法是为了让自己练就无限量的大神通,而非为
风水知识时间:2024-06-09
-
站在生日与“死日”之间随想
农历十二月初八是释迦牟尼佛的成道日,中国传统的腊八节,也是我的生日。今年,我六十岁。清晨起床,我习惯性打开微信,看到师兄师姐们早早就送来了生日祝福,心里充满了温
学佛受用时间:2024-05-05
-
追问及思考:在无量光明与风中残烛之间选择
夜凉如水,远方有着无尽的黑暗。我不禁联想到了无始以来的轮回,那不是一个永远没有光明的黑暗吗?难道人生注定要轮回吗?明天的太阳会打破今晚的黑暗,然而刺破这无始轮回
学佛受用时间:2024-05-03
-
放生指南:如何放生才是持戒
所谓持戒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持守小乘不伤害众生的戒律,另一种是持守大乘利益众生的戒律。可是这要如何具备呢?如何放生才是持戒呢?要尽量想办法,在放生的过程当中,不
放生指南时间:2024-03-09
-
放生心得:与母狗之间的小故事
希阿荣博上师在《无尽藏》中说:善良之人不会一边伤害旁生一边讲人间友爱,因为他的仁爱之心是平等针对一切众生的。我总记得,法王如意宝只要看见有动物受苦或者被杀害,都
放生心得时间:2024-03-08
-
人与人之间的误解是如何产生的?
某选秀节目中,一位女士在作画,她对着一个年长的评委一通乱画,台下的评委们看得不以为然并且都失去了耐心,于是集体灭灯。这位女士忍着委屈继续画,最后将图画倒转,撒上
学佛受用时间:2024-02-11
-
虚云法师开示录-戒律之如法传戒持戒守戒
佛教的月刊上常说,佛门遭难,滥传戒法,规矩失传,真理埋没,这些话我也常讲。前几十年我就说,佛法之败,败于传戒不如法。若传戒如法,僧尼又严守戒律,则佛教不致如今日
佛经论著时间:2024-01-12
-
达真堪布:同修道友之间,如果发现对方有过失,应该指出吗?
达真堪布:同修道友之间,如果发现对方有过失,应该指出吗?主要是观察自己的发心。你出于一个好心,没有什么恶念,对方也能接受,至少不会有什么不好的影响,这样的情况下
其他因果故事时间:2023-11-05
-
道证法师:坚持戒行学无为,让心持戒得自在一点,既不勉强,也不辛苦
道证法师:坚持戒行学无为,让心持戒得自在一点,既不勉强,也不辛苦“坚持戒行学无为”—— 要持戒,是要有非常坚强的信心和愿力,才能够做下去,所以叫作“坚持”。“坚
近现代往生纪实时间:2023-10-12
-
达真堪布:为什么金刚兄弟之间不和睦就会影响成就
达真堪布:为什么金刚兄弟之间不和睦就会影响成就达真堪布上师是父亲,坛城是母亲,金刚兄弟之间是生生世世的缘分,生生世世的兄弟姐妹,一直到成佛,成佛以后也要在一个坛
悟性时光时间:2023-10-07
-
菩提心师兄:为何诵经时双目之间涨,出声诵与金刚诵
菩提心师兄:为何诵经时双目之间涨,出声诵与金刚诵道友:师兄,我已经连续好几天晚上惊醒,感觉屋里有人,念几句金刚经,就能继续睡。但不知道这种情况要持续多长时间?因
佛学常识时间:2023-09-10
-
星云法师:持戒的开示
有的人因为怕持戒不自由,怕犯戒,就不敢受戒。其实,在佛教里面,戒律包括的范围很广。持戒个人可以升华,可以净化,可以进步;假如你犯戒了,也有很多的方法让你减轻,比
星云法师时间:2023-09-04
-
释门法戒录:诵经持戒 遇难成祥 (刘宋 慧庆)
诵经持戒 遇难成祥 (刘宋 慧庆)南北朝(刘宋)释慧庆,俗姓竺,广陵人。住庐山寺,精通经律,戒行高洁。受持法华,思益等经,每夜诵经,听见暗中有赞叹声。元嘉年间(公元424453年),
佛教故事:释门法戒录时间:2023-09-03
-
佛教故事:因果故事:苦乐部 第九章
苦乐部 第九章如婆沙论说。鬼中苦者。即彼无威德鬼。恒常饥渴。累年不闻浆水之名。岂得逢斯甘露。设值大河。欲饮即变为炬火。纵得入口即腹烂燋。然如斯之类。岂不苦哉。第
佛教故事:因果故事时间:2023-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