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圣旭法师:多病多灾多难,完全在于念头
阿弥陀佛,大家好!今天跟大家分享:多病、多灾、多难,完全在于念头。人的念头很重要,老想伤感之事、悲观之事,就容易给身体带来多病。因为当人的念头老往不好的地方去想
汉传人物时间:2025-06-30
-
问题不全在欲望,而是在于执着
问题不全在欲望,而是在于执着问:您认为欲望需要消除吗? 这得看你对欲望的定义了。 希望开悟是好的欲望,我们不希望消除它。世俗的问题在于,它不断愚弄我们,我们总是想
悟性时光时间:2025-05-20
-
大寂尼师:无间地狱罪刑求一念间息苦暂住不得,除非业尽方得受生,地藏菩萨为何能救「无间地狱」罪苦众生?
释大寂法师回答(大寂比丘尼)2、无间地狱罪刑求一念间息苦暂住不得,除非业尽方得受生,地藏菩萨为何能救「无间地狱」罪苦众生?佛放光普照地狱救拔地狱众生要有「特殊因缘」甲
汉传人物时间:2025-05-02
-
寂静法师:成功的关键在于创造不平衡
人生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这个问题是很高深。我们都想要健康,都想要发财,都想要家庭好,都想要子孙好,可是到底怎么样才能好?这些事情背后其实是有些特别的规律的。比如我们梅花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9
-
黄念祖:念佛关键在于不忘
黄念祖:念佛关键在于不忘底下是夏老师的话,这一段很重要啊。“念到成片,一心不乱,理一心,事一心,都是证。一般说来,不忘就是证。苦乐忙闲老有这一句,就是证。这是证
禅理故事时间:2024-09-17
-
时间:1970-01-01
-
真正的智慧在于隐藏
真正的智慧在于隐藏真正的智慧在于隐藏,真正的才华在于沉默。泥问佛祖:“我以全部的生命滋养荷,荷高贵美丽,享尽人间一切荣华富贵,而我却饱受讥嘲冷落,我不嫉妒、不为
佛教知识时间:2024-07-12
-
“一念间”,家庭的幸福密码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虽然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和催人泪下的描述,但是在娓娓道来的叙述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怨妇娇妻因为佛法而真实改变的心路历程,看到了一个不务正业、没有
学佛受用时间:2024-03-31
-
还是在于你的心
还是在于你的心从前,在喜马拉雅山的雪山脚下,有一位修行人在那里过着平静地修行生活。有一天,当这位修行人出门的时候,忽然发现门口躺着一只冻僵的小老鼠,于是就把它抱
禅理故事时间:2024-02-21
-
达真堪布:此岸彼岸一念间
达真堪布:此岸彼岸一念间无论是学修普贤的十大愿王,还是学修诸佛菩萨的行愿,就是为了往生,为了面见阿弥陀佛。往生的愿望很重要,是不是真心想往生,真心想到西方极乐世
佛本生故事时间:2024-01-15
-
修行不在于能否静下心,而在于能否赤裸心的本性!
若我们的内心在修法过程中掺杂诸毒烦恼,修法就没有丝毫之利益。因此欲令自己的善根在修行过程中不被一切恶缘摧毁,三殊胜之清净正行尤为重要。修学禅定也同样如此。我们在
时间:2023-09-02
-
佛教故事:禅·看开:富有或贫穷,全在于你怎么看待
富有或贫穷,全在于你怎么看待有个年轻人老是埋怨自己时运不济、生活不幸,终日愁眉不展。一天,有个云游的老僧问他:年轻人,你干嘛不高兴?我不明白,为什么自己老是这么穷。穷?
佛教故事:禅·看开时间:2023-08-25
-
佛教故事:禅·看开:快乐或痛苦,全在于你是否计较
快乐或痛苦,全在于你是否计较有个富人一生气就会跑回家去,然后绕着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三圈。后来,他的房子越来越大,土地越来越广,但只要一生气,他仍要绕着房子和土地跑三圈
佛教故事:禅·看开时间:2023-08-25
-
佛教故事:禅·看开:高兴或烦恼,全在于你如何选择
高兴或烦恼,全在于你如何选择当我们面对不利处境或者对所面临的问题感到无能为力时,烦恼与忧虑就产生了。对此,很多人觉得天经地义。其实,即使改变不了外部环境,我们还是能
佛教故事:禅·看开时间:2023-08-25
-
佛教故事:禅·看开:幸或不幸,全在于你看的角度
幸或不幸,全在于你看的角度禅师外出云游,借宿在一个老婆婆家里。一连几天,这个老婆婆都在不停地哭。禅师很纳闷,便问她:你为什么整天都在哭呢?有什么伤心事呀,可以告诉我吗?
佛教故事:禅·看开时间:2023-08-25
-
别人杀生不关己事?真修与假行都在一念间
冬夜,寒风嘶嘶的呼啸着,空中一颗星星也没有,似乎只有严寒伴随这万籁俱寂。突然,“砰砰砰”的敲门声打破了夜晚的沉寂,此时的我正因病在家休息,丈夫在单位值班,屋里静
感悟受用时间:2023-08-23
-
佛教故事:心生菩提树:与人相处之道,在于内心的容忍
与人相处之道,在于内心的容忍很久以前,有一个年轻人,脾气非常不好,动不动就与人打架,因此,人们都很讨厌他。有一天,这个年轻人无意中游荡到了大德寺,正遇到清心禅师
佛教故事:心生菩提树·佛教小故事时间:2023-08-08
-
佛教故事:佛心禅语中的人生智慧:天堂、地狱一念间
天堂、地狱一念间据说,人死后都去了两个地方,一个叫天堂,另一个叫地狱。人人都向往美好的天堂,那地方没有苦难,没有辛劳,按需分配,要啥有啥,想啥来啥;居有屋,食有
佛教故事:佛心禅语中的人生智慧时间:2023-08-03
-
高楼之建首在筑基,攀之于高而在于实
《世法哲言》(六)高楼之建首在筑基,依次而上,空中楼阁于世弗成,事业之就亦复如是,足踏其实,步无虚发,真知之具由然实鉴,具实者于高难而不畏其困,故攀之于高而在于
世法哲言时间:2023-07-16
-
浮生若茶,甘苦只在一念间
我们的一生就像是一小撮茶叶,而命运就像是冲茶的水,可能是温水也可能是滚水。如果我们期待泡出一杯好茶,便不该渴望舒适的温水。那些从未经历过苦难和挫折的人,就像是用
学佛受用时间:2023-07-06
-
幸与不幸,全在于你怎么看
幸与不幸,全在于你怎么看 幸福与不幸、痛苦和快乐就像是硬币的两面,不幸与痛苦在正面,幸福与快乐就会被转到反面;当你把幸福与快乐放在正面的时候,不幸与痛苦也就离开
佛教知识时间:2023-07-05
-
济群法师:关键不在于免费还是收费
济群法师:关键不在于免费还是收费记者:宗教用品是神圣的,《梵网经菩萨心地戒品》明文规定“不得贩卖佛像佛经”。之所以这样要求,就是为了维护宗教的神圣性。可现在很多
佛学常识时间:2023-06-19
-
悉地和魔障只有一线之隔,就在于是否执著!
【总而言之,上根者今生,中根者中阴,下根者法性中阴以下至生有中阴以上,不仅将成就如来金刚持,且能无间断成办利生事业。】显现即身成就者还是非常多的。以前新龙有一位
清净的本源时间:2023-01-27
-
佛陀说法【世法哲言】之二十五 顺逆之道
风顺之道莫放肆而疏忽之,艰难之途当振作而谨慎之,面顺而失之慎灾必至焉,迎难行而奋取福田由然。我们任何一个人,处在一帆风顺、幸福的道路上的时候,千万不要放肆和疏忽
佛陀住世时间:2022-06-28
-
顺逆在于一念间
绝大部分人感觉自己很不顺,尤其是工作比较紧张的人。在向自己询问问题的各种各样的人中,大家普遍的念头是感觉自己很不顺。总是感觉自己工作不顺利;生活不顺利;学习不顺
明一法师时间:2021-05-15
-
身心愉悦的秘诀在于能够放得下
一定要从现在开始,就要用佛法的般若妙慧,把我们对这个世间所有执着的东西学会放下。你要知道,你执着于一个人,这个人就是你痛苦的根源;你执着于一件事,这件事就是你痛
本源法师时间:2021-05-03
-
烦恼没那么可怕,关键在于你怎么去对待
如果为众生难度而烦恼,把烦恼归结在众生身上,那烦恼就是外在的,我又何故烦恼?当知众生难度,那是因为我们缺少了善巧方便的智慧与应有的慈悲心。烦恼皆来源于我的内心之
隆相法师时间:2021-03-14
-
人生的自在,就在于去留自便
历史上的中国禅者,僧,我特钦佩慧能;俗,则是傅翕。这傅大士,有一偈,未出家时,便令我痴迷。偈曰: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当时,不是因为识
本性法师时间:2021-01-19
-
念佛法门的重点在于感应道交
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佛陀问我悟入圆通的法门,我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我最好的选择就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我就是以一念忆佛念
净界法师时间:2021-01-08
-
发菩提心后,如何面对顺逆的因缘
我们再看对治退还。为欲对治虽已发趣,复退还因,故立忍进波罗蜜多。退还因者,谓处生死有情,违犯所生众苦,及于长时善品加行所生疲怠。发了菩提心以后,这菩提心刚开始我
净界法师时间:2021-01-07
-
把人生的顺逆因缘,当做成就自己的一种方便
若知自性是众生,故愿度脱,自性是佛道,故愿成就。这种人是不简单,他知道《楞严经》,一切法不离开现前一念心性,一切法都是一念心性所现的假相,所以一切法都在一念心中
净界法师时间:2020-11-20
-
好运不在于星辰
从前,在北印度的波罗奈斯住着一户有钱人家。他们为儿子安排了和临近村子的一个善良诚恳的女孩的婚事。这个女孩也很美丽,他们认为再也找不到比这更好的儿媳了。新郎的家人
佛教故事时间:2014-02-14
-
好机会往往错失于一念间
人命在呼吸间,若没有好好把握时光,宝贵的时间就很容易稍纵即逝。苦修悟真理 庄严大欢喜佛陀在世时,修行之初是修苦行,当他觉得这种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苦行,并不能体
佛教故事时间:2014-02-14
-
圣严法师《天堂、地狱一念间》
一位太太来到农禅寺,向我抱怨她的孩子难以管教,而引用佛经说:‘家庭真如牢狱。’我劝慰她说:‘那要看你以什么样的角度来看你的家庭了,如以情结的纠缠
汉传法师时间:2014-02-16
-
美丑一念间
一切唯心造。有人用心美化世间,有人却丑化了社会、丑化了自己──这都源自人的心念啊!心念正确 利益人群人生观念真的要把握好,方向一点都不能偏差。我们从近来社会的种
汉传法师时间:2014-02-16
-
生命意义在于尽本分,发挥良能
人人都要感恩,珍惜时间与空间,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能否尽本分,发挥良能。我常说:人生要尽本分,才能得本事。人最基本的两件本分,一是行孝,一是行善,要确实
汉传法师时间:2014-02-16
-
修行不在于找「境界」
修行学佛,重要的不在于找「境界」,最主要的应是「自然」。每个人来到世间,都带有一分很美的自然之美;只要多数人受到后天社会习气的薰习,使得习惯变坏了。若不能顺于自
汉传法师时间:2014-02-16
-
一念间,火宅或净土
人实在离不开因缘,有人结的缘是劣缘、恶缘,有人结的缘则是善缘、好缘。佛陀曾说「世间如火宅」,而火宅之中亦有清凉的境界――净土。一切唯心,境界能由我们自己去选择,
汉传法师时间:2014-02-16
-
“佛性”在于专一
凝视的眼睛、紧闭的嘴唇、稳定的手势、在接触球的一刹那竭尽全力随后又快速抬头……看似简单的动作对于别人永远是个充满变数的过程,但是只要李昌镐一接触,他就能凝心静气
佛学入门时间:2014-02-17
-
布施的重点在于改造思想
所有经典的学习,是改造思考模式。我们尽量养成布施的思考模式,有东西尽量试着跟人家分享,养成持戒的思考模式,为什么菩萨要历事炼心,因为要改造你的想象力。布施本身的
汉传法师时间:2014-05-10
-
净土易往而无人,病根在于缺乏厌离心
我们看到一些同修,如果生活当中碰到一些挫折了,或者忽然检查得了一个重病癌症了。这时候他想到,哎呀!我要赶紧念佛啊求往生。如果后来再复查癌症没有了误诊了,哎!那算
汉传法师时间:2014-06-01
-
佛法的意义在于慈悲和智慧
佛法的意义在于慈悲和智慧,不取决于念经持咒的多少。有的人非常乐于助人,即使他没有烧香念佛,就因为他没有以自我为中心,无私奉献,这就是菩萨;有的人看经书非常认真,
汉传法师时间:2014-07-09
-
人之所以痛苦,就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工作之所以令人渴望、挣扎、苦恼,是因为它牵涉现实、价值、欲望,包括人性。如果你正面临困境,不如给自己一点时间,去沉淀一下自己的心灵。把承受改变为享受,也许并不是
其他文章时间:2014-09-16
-
一日禅:生命的魅力在于“静”
生命的魅力在于“静”。外表的宁静给人以美,内心的宁静给人以慧。外表宁静,因安稳而给人静穆之美,因无争给人以祥和之美。内心宁静,因淡泊而不受诱惑,因凝神而思远,因
其他文章时间:2014-09-22
-
印光大师:学佛之道,在于实行
学佛之道,在于实行。若只张罗门面,不修实行,则亦只得门面之空名而已。既欲往生西方,自利利人,必须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
汉传法师时间:2014-10-25
-
慈法法师:净土法门最可贵在于当下随顺往生之心
摘录于慈法师讲解的《善导大师观经四帖书》我们一定要反复的在“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这个根本的愿望上善自思维,这样的誓愿就是饶益一切愿生者,愿生者必生,是佛成佛的根本
汉传法师时间:2014-11-14
-
净界法师:佛法的重点在于智慧的观照
正确听闻佛法的三要素:专心、信心、恭敬心。龙树菩萨说,一个人成功跟失败,重点是机会来临的时候,你要把握,你要掌握最佳的时机。而听闻佛法,上课的时候是最佳的时机,
汉传法师时间:2014-11-23
-
大道在于无私
现在人学佛,很复杂,思维很广阔,能举一反三,看起来是好事,好像见识多广,其实是障道。比一个简单例子,观音菩萨能救水火之难,你讲给他听,他一定不相信,落入火中,念
其他文章时间:2014-11-29
-
人的痛苦在于要自己好
人的痛苦,在于想要追求好。比如说婚姻,找对象,或者找工作,都想要最好,甚至求菩萨、拜佛、诵经、做功德,都是想要更好,或者最好,以这个心态来修行,痛苦和烦恼就永远
其他文章时间:2015-01-11
-
慧净上人:学佛的目的在于今生离开轮回成佛度生
在既梦又苦的人生中,遇到弥陀慈悲的救度,被弥陀所拥抱的人,是世间第一幸福的人。再怎么强调说明都不会过分的,是学佛的事。学佛要知道有“三世因果、六道轮回、善恶报应
汉传法师时间:2015-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