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礼旭:中国远祖如何教导他的后裔(第五篇)求学问是一个放
放下心中的执着点其实求学问是一个放下的过程,放下很多的执着点,心里就没有罣碍。心里一没有罣碍,心清净了,就长智慧。假如每一天罣碍的是想吃些什么,想穿些什么,想玩些什么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01
-
不去看佛菩萨,佛菩萨就会不高兴吗?
为什么抱着烦恼不放?很多时候,我们对已经发生的事情耿耿于怀,其实就是抱着无益的烦恼不放。也许,昨天你跟同事吵了一架,心中一直忿忿不平,再想到这个人以前对你的所作
佛答时间:2024-08-18
-
宣化上人:我们能修这个法门,是释迦牟尼佛最高兴的一件事
修念佛法门这是释迦牟尼佛最高兴的一件事宣化上人慈悲开示:现在我们讲这个净土法门。念佛,这叫净土法门。净土就是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那个国土。这个净土法门没有人明
宣化上人时间:2024-08-05
-
住宅风水之家里窗户的设计也是大有学问的
建造房子必不可少的就是要开窗户,没有窗户的房子不透气,屋外的新鲜空气进不来,屋内产生的污气也出不去,人住的时间久了就会很容易得病的。今天我们就来讲讲住宅风水之家
风水知识时间:2024-06-28
-
办公室鱼缸风水大有学问 看你都选对了吗
风水其实是围绕在我们身边的一种气场,冥冥之中影响着我们的运势,很多人都知道有家居风水一说,但对于工作的人来说,办公室也有它自己的风水气场。水生财,不少企业就会在
风水知识时间:2024-06-27
-
佛教处世观:正视平常心,得意也别忘形,高兴也不狂喜
我曾在杂志上看到一则笑话:清朝有一老童生,虽步入中年但仍未考中秀才,某年恰与儿子同科。到了放榜这天,儿子被录取,赶紧回家报喜,而他的父亲正在房内洗澡。儿子高声道
学佛受用时间:2024-04-27
-
达真堪布:遇到好事,高兴了,就是执着顺境了
达真堪布:遇到好事,高兴了,就是执着顺境了一说万法都是空性,没有好坏,没有善恶,有的人就认为不用取舍了。在胜义谛上、在体上讲,无论是好还是坏,无论是善还是恶,都
金玉良言时间:2024-03-31
-
所以真正的学问,是从定中得来的
◎佛在哪里?佛在你自己心里头,你的清净心是佛,你的平等心是佛,你的觉悟心是佛。◎不明白的时侯不肯放下,坚固的执着,殊不知执着是最烦恼的根源,你能够把执着放下,烦
邪淫果报时间:2023-12-31
-
佛教故事:禅·看开:高兴或烦恼,全在于你如何选择
高兴或烦恼,全在于你如何选择当我们面对不利处境或者对所面临的问题感到无能为力时,烦恼与忧虑就产生了。对此,很多人觉得天经地义。其实,即使改变不了外部环境,我们还是能
佛教故事:禅·看开时间:2023-08-25
-
索达吉堪布:听到刺耳的话就生气或不高兴,该怎样调整心态?
索达吉堪布:听到刺耳的话就生气或不高兴,该怎样调整心态?问:虽然常言说“忠言逆耳”,但一般人还是喜欢听甜言蜜语,听到刺耳的话就会生气或不高兴。该如何调整心态? 索
佛学常识时间:2023-08-25
-
专学佛法义理就高兴,遇到俗务就厌烦,这种心态对吗?
我是一个普通上班族,初学佛时总觉得每天除了上班就是吃饭、睡觉、通勤,能学佛修行的时间简直太少了。想到人身难得,无常迅速,而我又把时间“浪费”在俗务上,焦灼烦恼之
学佛感悟时间:2023-08-17
-
打高兴窗,回收别人
古早以前,一个偏远山区的村里,住着一位小有名气的雕刻师傅;因为这师傅的雕刻技巧不错,所以邻近一村落的寺庙,就邀请他去雕刻一尊“菩萨像”。可是,要到达那村落,必须
佛教故事时间:2023-08-15
-
《学佛群疑》03学佛也需要知识和学问吗?
学佛也需要知识和学问吗?这问题相当含糊,易于混淆。首先,我们肯定孔子所说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意思是一般大众,懂得越少,就越能专心一意地照著老师所教的
《学佛群疑》圣严法师时间:2023-08-10
-
佛教故事:为人处世:为人处事这门学问
学问为人处世看似简单,实则是门博大精深的学问,要学以致用好还真不是件简单容易的事。掌握好一定周旋技巧,在处理社会人际关系上便能让你如鱼得水,自快畅游;反之则举步维艰
佛教故事:为人处世时间:2023-08-03
-
时间:1970-01-01
-
学佛遇到的这十种善知识,大有学问
我们学习佛法,常听到“善知识”一词。对其含义的认识,则往往较为笼统。其实,善知识是佛教中的一个专有名词,不同于现代汉语中指代的某种学问。在佛法中具有的含义大体是
般若电影时间:2022-07-03
-
学问 | 修行人为什么要少语止语?
一、真正做到“善护口业,不讥他过”,使自己能尽最大的努力修好十善业,积累往生的福德资粮。同时,可以防止辛苦修积来的一点福报从说话之中流失掉,也可避免因口过而招来
素食师兄时间:2022-05-20
-
印光法师答念佛600问——205.知识份子如何信因果?印祖为什么劝知识份子把学问抛向东洋大海外,力修净业?
知识份子如何信因果?印祖为什么劝知识份子把学问抛向东洋大海外,力修净业?知因果,则不敢损人以利已,伤天而害理矣。世之强暴,语以道德仁义,或绝无动心处。语以因果
净律社时间:2022-05-10
-
为人着想的心,才是真正的学问
交朋友第三个本分,要懂得互相赞叹,互相肯定。古代读书人有一个不是很理想的态度,叫做文人相轻,自己有学问,别人也有学问,就很容易不舒服,很容易嫉妒,这样好不好?这
蔡礼旭老师时间:2021-10-19
-
当你不高兴的时候,查一查原因
唐朝时候,有个宰相叫鱼朝恩。有一次,国王接见一个老和尚,是国师,国王封的国师。这次这个皇帝召见这个国师的时候,鱼朝恩在旁,他就向这个国师请教,他说:国师,什么是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1-02-17
-
佛现前先不要太高兴,你继续念佛
这个祖师有讲过,魔王可以模仿阿弥陀佛,有可能。但是当你念佛的时候,他就受不了了。因为你念佛的因不可能招感魔王,魔王他只会模仿阿弥陀佛的表象,他不可能具足阿弥陀佛
净界法师时间:2020-12-12
-
在你最高兴的时候,苦跟着就来了
人人都知道这个身体一定要死的,但没有一个人想到我明天会死吧?不会这样想的,没有人这样想的。本来谁也知道,寿命活不到一百年,顶多活到一百年,活一百年很少,一万个人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0-11-04
-
家人不高兴我布施该怎么办 ?
问:我常常将先生给我的钱财拿去布施有需要的人,现在他知道了,很不高兴,遇到情绪不好的时候就藉此大发脾气。请问师父,我这样做有罪过吗?以后我应该怎么做?净空法师答
佛学入门时间:2014-01-12
-
净空法师答:世间学问没有学好,佛法亦无功夫,请问应如何是好?
问:学习世间学问时,想到这是浪费时间,应该把时间用在佛学上。但学佛时又不放心世间学问,因为它可以赚钱活命。因此,世间学问没有学好,佛法亦无功夫,请问应如何是好?
汉传法师时间:2014-02-04
-
净空法师答:有些道场因少供奉而不高兴,请问应如何做?
问:供奉三宝是佛弟子当然之事,供奉和布施在于真诚、清净心,供养多少则是随缘,视各人情况而做。但有些道场因少供奉而不高兴,请问应如何做?净空法师答:供养少了,道场
汉传法师时间:2014-02-09
-
季羡林:其学问“在中西之间”
学问在中西之间季羡林的学术成就与中国的东方研究 季羡林 季羡林先生走了,走的时候虽然已是高龄,依然让人感觉突然。在中国近现代的学术史上,无论从哪个方面讲,季羡林先
佛学入门时间:2014-02-16
-
达真堪布:为了使对方高兴可以说一些奉承话吗
问:为了使对方高兴,不生嗔心,作为一名学佛者,有时违心地对众生说些漂亮话、奉承话,算是绮语还是爱语呢?达真堪布答:这个要看具体的情况。如果你是真心为了对方,为了
藏传法师时间:2014-02-16
-
达真堪布:什么是真学问,什么是真本事
真正的学问是看破!真正的本事是放下!即使你在别的方面有再高的学问,有再多的知识,也只是增加分别,增加妄想、执着罢了。分别、执着是远离真理,违反真相的。不分别、不
藏传法师时间:2014-11-20
-
达真堪布:尽量让众生高兴,别让众生烦恼
佛法是饶益众生的。让众生高兴,这是善事;让父母高兴,这叫孝顺。如果你真有修行,真有智慧的话,所作所为都是修行的方法、修持的过程。人都不听,还说:“我的早课还没有
藏传法师时间:2014-12-10
-
每一日禅:得是一种本事 舍是一门学问
“得”是一种本事,“舍”是一门学问,没有能力的人得不到,没有悟性的人舍不得;舍得金钱才能赢得自己,主宰生活;舍得功名才能静下心来,顺其自然,品味人生。舍得之妙,
其他文章时间:2015-02-02
-
每日一禅:选择什么装进心里 是一门学问
心里装着别人的错误,就会到处用放大镜挑毛病,一再地折磨他人,也无利于自己;心里装着善良、宽容、感恩,生命就会充满阳光,他人的一切不好,会在你博大的胸怀中瓦解冰消
其他文章时间:2015-06-25
-
知识,学问,智慧
知识和学问不是学佛的前提,重要的是要有善根,相信因果,相信三宝,心性具备了人的品德,即可入佛门。因为佛法是清净解脱的法门,假如一个人就连基本的伦理道德都不具备,
佛学入门时间:2015-10-26
-
蔡礼旭:学问要克服浮躁之气
一个人的学问,第一要克服的是什么?浮躁之气要定下来。所以“为学第一功夫,要降得浮躁之气定”。一浮躁了,看缘都看不清楚。“宁静以致远”,心静下来方方面面分析得比较
大德居士时间:2015-11-12
-
你为什么又不高兴了
恶业的形成,有些是通过身体造作的。比如杀生,杀害的对象大到像人或其他大动物,小到蚊子、蟑螂这些小动物;你走在路上不小心踩死很多小生命,也是杀生。每个人都会造这样
藏传法师时间:2015-11-17
-
嘎玛仁波切:你为什么又不高兴了
恶业的形成,有些是通过身体造作的。比如杀生,杀害的对象大到像人或其他大动物,小到蚊子蟑螂这些小动物。其实将水煮沸杀菌,也是杀生。你走在路上不小心踩死很多小生命,
藏传法师时间:2015-12-08
-
修道不是做佛教学问
修道和做世间学问不同,世间学问越学越多,总觉得不够。而修道则相反,开悟了,一切都通了。有个道友讲,自己以前看佛经,都感觉看不懂。后来他坚持念了半年地藏经,每天坚
佛学入门时间:2015-12-10
-
什么才是真学问真本事
什么是真学问?什么是真本事? 真正的学问是看破!真正的本事是放下!即使你在别的方面有再高的学问,有再多的知识,也只是增加分别,增加妄想、执着罢了。分别、执着是远
藏传法师时间:2016-01-20
-
家人不高兴我布施该怎么办
问:我常常将先生给我的钱财拿去布施有需要的人,现在他知道了,很不高兴,遇到情绪不好的时候就藉此大发脾气。请问师父,我这样做有罪过吗?以后我应该怎么做?答:你要把
佛学入门时间:2016-03-10
-
提升孩子的道德学问要从哪里下手?
提升一个孩子的道德学问,从哪里下手?从他的存心下手,直截了当。你不要看孩子毕恭毕敬跟你鞠躬,可能你走了之后,他就变了一个脸。所以,要抓住根本,要抓住真实的东西,
汉传法师时间:2016-03-17
-
为人着想的心,才是真正的学问
交朋友第三个本分,要懂得互相赞叹,互相肯定。古代读书人有一个不是很理想的态度,叫做“文人相轻”,自己有学问,别人也有学问,就很容易不舒服,很容易嫉妒,这样好不好
大德居士时间:2016-04-16
-
佛门一个“行”字 大有学问!
佛教三行(一) “行”有三行提到“行”,我们会想起“行动”。或者“迁移”,或者“走路”,一般是身体从一个地方移到另外一个地方。这便是现代汉语中“行”的一个常用概
其他文章时间:2016-07-04
-
谈谈佛教的饮食学问 过午不食与素食
在中国,佛教虽然只是少数人信仰,但佛教里的有关饮食上的学问倒值得人们学习和探讨。例如“过午不食”与“素食”。众所周知,在现实生活中,人人都少不了进餐,而进餐次数
佛学入门时间:2016-07-16
-
去寺院该如何上香?里边大有学问
去寺院该如何上香?一、上香礼佛的真实意义是什么?寺院是佛教徒培福修慧的场所,古称丛林,通常在寺院大雄宝殿上供奉的叫释迦牟尼佛,是古印度净饭王的太子,后出家修行,
佛学入门时间:2016-09-18
-
宣化上人:人为什么要睡觉?里面大有学问
人为什么要睡觉?究竟为什么人要睡觉呢?这个人,“一阴一阳之谓道,偏阴偏阳之谓疾”,偏于阴,或者偏于阳,这就是有了病了;那么阴阳调和,这就没有病。在睡觉的时候,这
汉传法师时间:2016-09-18
-
别高兴太早,只是业力没有现前
佛在《无量寿经》中讲:“善恶报应,祸福相承,身自当之,无谁代者。”业因果非常复杂,不能妄自推测认为没有事。伟大的佛陀亲口讲过,业因果关系非常复杂,除了佛的智慧,
佛学入门时间:2016-12-06
-
别高兴太早 只是因果报应没有现前
别高兴太早,只是因果报应没有现前(资料图)文:达真堪布佛在《无量寿经》中讲:“善恶报应,祸福相承,身自当之,无谁代者。”业因果非常复杂,不能妄自推测认为没有事。伟
佛学入门时间:2016-12-07
-
没钱没关系 能孝顺父母 让父母高兴 就是在学佛
没钱没关系,能孝顺父母,让父母高兴,就是在学佛(资料图)佛法里面经常讲发心,你有没有学佛、有没有修行就在于这个心。若是心没有发出来,那就不是在学佛、不是在修行;心
藏传法师时间:2017-01-18
-
相逢是缘,让对方高兴,让自己安心
一信徒问师:师父,现在的微信很发达,也给我们带来了便捷的生活方式。同时又有了好多纠结,朋友圈里的好友特别热衷建群聊天,我自己本身不是一个很善于交际的人,不想参加
汉传法师时间:2017-02-14
-
你可知睡觉姿势的学问?
---------摘自《佛教仪规入门》第十二讲:睡卧、法器佛门有很多规矩,睡觉也讲求姿势,内有很大的学问。一、身体姿势有四:(1) 左侧卧 — 是一般世俗人随随便便的睡姿。此
汉传法师时间:2017-03-10
-
达真堪布:让父母高兴叫孝顺,让众生高兴叫行善
恩田是对自己有恩德的人,指的是一切父母众生,尤其是现世的父母。其实过去世中的父母和现世中的父母是一样的,对我们的养育之恩也是一样的。但是,我们现在对过去世中的父
藏传法师时间:2017-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