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摄心念佛法
至于念佛,心难归一。当摄心切念,自能归一。摄心之法,莫先于至诚恳切。心不至诚,欲摄莫由。既至诚已,犹未钝一,当摄耳谛听。无论出声默念,皆须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
净土论著时间:2025-07-20
-
静波法师:好事坏事,不如无事
很多时候,得不偿失,好好想一想;很多小偷,很多损人不利己的人,或者是损公肥私的人,这样的人,如果他们能想想后果,绝对不会冒险,绝对会一本正经地做人。这就是一个例
汉传人物时间:2025-03-23
-
方立天: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二十章 临济宗的一念心清净与无事是贵人说 第一节 心清净与自信心
第二十章临济宗的一念心清净与无事是贵人说唐代末期,禅师义玄(?-867)创立了临济宗。临济宗人忠实地继承了马祖、希运等禅师的心性思想,在平常心是道、无心是道的思想基础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2
-
我市再添一处佛教文化旅游景点
9月22日上午,喀左县长寿山毗卢寺云居楼落成开光,为我市再添一处佛教文化旅游景点。省宗教局副局长赵佐贤、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玉华、市政协副主席李陌尘及我省各地佛教
文化漫谈时间:2024-10-04
-
宣化上人:不用出声,在心里念,这就是摄心的良法
一切一切的道理,都在摄念和离欲。宣化上人慈悲开示:怎样能离欲?就要摄念。什么是摄念?就是摄持心念。也就是摄心、令心不跑。所谓“心猿意马”,要看守它们不要向外跑。如
宣化上人时间:2024-09-04
-
摄心,永远摄住的是自己的心
一位师兄携妻拜访一位法师。这是一对在修行上很精进的夫妇。妻子说:一次跟老公发了脾气,之后马上认错了,可是随后的生理期,肚子还是疼的不行,就打电话给他的老公诉说。
学佛导航号时间:2024-08-18
-
净土法门法语:把心放在一处就是定,定久了就开智慧
1佛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把心放在一处就是定,定久了就开智慧,智慧开了无事不办。我们接受弥陀的教诲,把心放在名号上。制心一处,这一处在阿弥陀佛。不但真的是制
向生净土时间:2024-08-02
-
惠空法师:摄心在法门中
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练习养成随时摄心的习惯,我们常说的平常用功,其实就是随时随地的摄心。摄心,不是把心紧绷起来,而是把心从外尘境界上收回来。我们的身心世界,以唯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1
-
亲佛法师:佛七开示 第四讲 制心一处无事不办
佛七开示第四讲(二月十六)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农历二月十六,是榕桦寺“佛七法会”的第四天。释亲佛住持继续给打七信众进行开示。现谨取主要内容如下:念佛主要是摄心,摄心清净
汉传人物时间:2024-06-28
-
道家静心三诀 在烦躁的都市当中找到一处净化心灵的地方
在学问上,道学是一门底蕴强大的知识体系。其中,主张的思想,运用的法术,都能给人的心灵带来很大的震撼。在如今纷扰的世界里,想要恢复一片清静无为的内心净土,可能大家
风水知识时间:2024-06-15
-
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念佛的关键是摄心
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念佛的关键是摄心尊者师父上人慈悲、诸位善知识慈悲,阿弥陀佛。弟子之前写过一篇报告「摄耳谛听」,表达得不够充分,今天这篇做为补充,题目是「都摄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04
-
印光法师答念佛600问——364.怎样才能摄心归一?为什么不可定求瑞相?
怎样才能摄心归一?为什么不可定求瑞相?欲得摄心归一,需生死心切,恳切至诚,着实从心中念,切勿滑口读过。或依《文钞》十念记数之法,自可易于归一也。若不以心归一为事
净律社时间:2022-10-17
-
闾山法师:无事如有事,有事如无事!
《菜根谭》里有一句话:无事常如有事时,提防才可以弥意外之变;有事常如无事时,镇定方可以消局中之危。意思是说:无事时像有事那样时时提防,才能应对意外变故发生;有事
闾山法师时间:2022-05-12
-
不能降伏妄念,不能摄心,统统叫盲修瞎练
学佛的同修,念经也好,念佛也好,不能降伏妄念,不能摄心,统统叫盲修瞎练。念经文,念佛号,还在胡思乱想,这就是修行功夫不得力,久修无成的关键所在。要降伏妄念,从
环环素食时间:2022-04-20
-
果能摄心一处,则无事不办
摄心为戒,因戒生定。从定发慧。《楞严经》当知摄心二字具足戒、定、慧。三无漏学。断除贪嗔痴。则诸恶不起。自能众善奉行。故摄心二字岂独挽救人心。维持世道。果能摄心一
虚云老和尚时间:2021-09-10
-
摄心的先决条件是什么
世间上,皈依人多,吃素人少;受戒人多,持戒人少;杂乱心多,念佛心少;既然大家是修行人,那就必须把三少转为三多,甚至圆满!那么怎样子才能转为多呢?我看还是先从这心
悟公上人时间:2021-08-20
-
如何理解「以摄心专注而念」
问:如何理解彻悟大师以摄心专注而念,为下手方便一句此处的摄心?大安法师答:这句话已经把如何摄心告诉我们了,就是专注而念。怎么专注呢?就是大势至菩萨所讲的:都摄六
大安法师时间:2021-07-05
-
但于事上通无事,见色闻声不用聋
无常迅速,生死事大。众生界中顺生死底事,如麻似粟,拨整了一番,又一番到来。若不把生死两字贴在鼻尖儿上作对治,则直待腊月三十日,手忙脚乱,如落汤螃蟹时,方始知悔则
大慧普觉禅师时间:2021-05-29
-
念佛是否以摄心为上
问:若有安静的时间总想看经书听开示,请问师父,是不是这一句佛号,还是以摄心为上?宏海法师答:当然以摄心为上,摄心的质量是不一样的,经典里面说了,散心念念一句消六
宏海法师时间:2021-05-25
-
「无事不登三宝殿」的说法从何而来
人们常说:无事不登三宝殿。无事不登三宝殿说法从何而来?是什么意思?三宝殿指的是哪里?无事不登三宝殿是指佛教寺庙中有礼拜、供养等法事方入佛殿,无事不得随便在此走动
其他文章时间:2021-05-18
-
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
那么,愿生西方极乐世界又有什么样的依据呢?他能得到什么利益呢?这里又进一步的说出了一句非常非常惊心动魄的话:【所以者何?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为什么要发
大安法师时间:2021-03-10
-
无事最可贵
朋友来喝茶聊天,问说:觉得什么样的生活最好?我说:无事最可贵。朋友不明其意,说:既然无事最可贵,又何必忙着写文章、读书、讲演呢?这倒使我沉吟了,无事并不是不做事
林清玄时间:2021-02-28
-
念佛摄心的方法
原文:至于念佛,心难归一。当摄心切念,自能归一。摄心之法,莫先于至诚恳切。心不至诚,欲摄莫由。既至诚已,犹未纯一,当摄耳谛听。无论出声默念,皆须念从心起,声从口
印光大师时间:2021-02-02
-
制心一处,才能无事不办
莲池大师在《竹窗随笔》中有花香一篇,说到:庭院中百合花开,白天虽然也能闻到花香,但香味微淡。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香气才特别浓厚。这并不是我们的嗅觉白天迟钝、深夜
如瑞法师时间:2021-01-06
-
制心一处是成功之道
蕅益大师《灵峰宗论》是有提到的。蕅益大师引用艳喜,散乱艳喜,愚痴特迦,大事已办。他说,一个修行人,不管你这个人心多散乱,也不管你业障多重;一个人成就不成就,跟你
净界法师时间:2020-12-20
-
印光法师答:什么是摄心念佛?
问:什么是摄心念佛?印光法师答:至于念佛,心难归一。当摄心切念,自能归一。摄心之法,莫先于至诚恳切。心不至诚,欲摄莫由。既至诚已,犹未钝一,当摄耳谛听。无论出声
佛学入门时间:2013-12-26
-
慧律法师答:老实念佛制心一处?
问:老实念佛制心一处慧律法师答:如果有人问我:‘法师,我今年七十几岁了,随时可能会死,已经来不及参禅悟道,也没有太多时间去参访善知识,你可否告诉我有那一种最快、
佛学入门时间:2014-01-08
-
如何才能摄心念佛呢
问:平时念佛都是散乱心在念,如何才能摄心念佛呢?大安法师答:摄心念佛的方法,即是大势至菩萨所云: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在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中,注重摄耳根与意根,这二
汉传法师时间:2014-02-20
-
济群法师:「无所住」和「制心一处」是否矛盾
问:《金刚经》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但师父们经常说要安住其心,又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我想知道,无所住而生其心和制心一处是否矛盾?到底应该住还是不住?济群法师答
汉传法师时间:2014-02-25
-
眼内有尘三界窄,心头无事一床宽
一个人若心胸狭窄,眼里容不得半点沙子,那即使给他全世界的一切,他仍然觉得这个世界太小,有诸多不满;一个人若心胸宽广,对任何事物都不执著,那即使他生活简陋,屋里只
藏传法师时间:2014-05-21
-
眼内有尘三界窄 心头无事一床宽
一个人若心胸狭窄,眼里容不得半点沙子,那即使给他全世界的一切,他仍然觉得这个世界太小,有诸多不满;一个人若心胸宽广,对任何事物都不执著,那即使他生活简陋,屋里只
藏传法师时间:2014-06-06
-
如何看待「丛林以无事为兴盛」
记者:您如何看待百丈怀海禅师所撰的《丛林要则》中“丛林以无事为兴盛”这句话?传印长老:祖师要求高啊,百丈怀海禅师所撰的《丛林要则》上有这条,一共有二十几条的训示
佛学入门时间:2014-07-06
-
自有一双无事手,为作世间慈悲人
广植净莲养身心。自有一双无事手,为作世间慈悲人。——唐·黄檗希运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工作,就难免会犯错误,知错能改才是最重要的;当别人犯了错
佛教故事时间:2014-10-23
-
宣化上人:修道就是修能将一念心制之一处
佛教注重因果,循环报应是丝毫不爽的,种何因就结何果。种善因就结善果,种恶因就结恶果。种骂人的因,就要受挨打的果。种打人的因,将来就要受被人杀的果。古人说:‘杀人
汉传法师时间:2015-01-04
-
“制心一处,无事不办”--现代人比古人更需要禅修
现代人的生活,日趋紧张而复杂,因此,如何运用有限的时间,让我们的身心产生巨大的效能,创造自在幸福的人生,实在是十分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课题。佛典中常说:“制心一处
其他文章时间:2015-02-08
-
能知天下本来无事,便是万事如意
由于现代资讯传播迅速,带给人们焦虑的梦魇也相当多,只要社会中、世界上、国际间,有一些风吹草动,不论直接或间接,不论是为自己、为家族、为社会、为国家、为政治、为经
汉传法师时间:2015-05-09
-
此念佛四法,能令心归一处
学佛应念佛,念佛当一心。蕅益大师开示:“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可见信愿念佛之重要。然而,学佛者皆感杂念难除,念佛实难达一心。如何
佛学入门时间:2015-05-25
-
每日一禅:好事不如无事
有一次赵州从谂禅师提起一句禅话道:“佛是烦恼,烦恼是佛。”学僧不解,因而纷纷要求赵州解释,学僧们问道:“不知佛在为谁烦恼?”赵州从谂回答道:“为一切众生烦恼!”学
其他文章时间:2015-07-28
-
心中有事世间小,心中无事一床宽
人是很不明理的,常常为了一点芝麻小事,而背负了很长时间的误会。有一位囚犯被关在牢里,埋怨房子小,有一天,有一只苍蝇飞进房里,他就去扑捕,飞东抓东,飞西捕西,还是
汉传法师时间:2016-01-25
-
佛说调伏自己的心就能无事不办
【经典介绍】《楞严经》是佛教非常重要的一部大经,举凡发心、解、行、证、悟,皆详尽剖析开示,包含了显密性相各方面重要的道理,可说是一部佛教修行大全,也是一部著名的
其他文章时间:2016-01-28
-
如何有效摄心念佛?
现在念佛就要懂得怎么有效地摄住这颗心。要用念佛的声音来摄住。这样把握声音的音节就很重要。这时你内心的状态、身体的状况等都跟声音的节奏有密切关系。节奏一乱,心肯定
藏传法师时间:2016-02-19
-
每日一禅:无事心不空,有事心不乱
无事心不空,有事心不乱,大事心不畏,小事心不慢。人生的悲欢离合,酸甜苦辣,皆系于心,心态若安好,有什么是真正过不去的坎呢?身在红尘之中,凡事以善为本,有所为,有
其他文章时间:2016-03-24
-
时间:1970-01-01
-
有事心不乱,无事心不空
有事此心不乱,无事此心不空。大事心不畏,小事心不慢。人生的悲欢离合,酸甜苦辣,皆系于心,心若安然,又有什么是真正过不去的呢?心如莲花不着水,又如日月不住空。身在
其他文章时间:2016-07-02
-
幸福的境界,身上无病,心里无事
人活在世上,都希望活得轻松,过得幸福。不同的人对幸福的理解不同,要求也不一定一样,至少两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希望,身上无病,心里无事,这其实已经是一种较高的幸福境
其他文章时间:2016-09-07
-
佛教主题摄影漫谈:拍山拍庙 摄影摄心
张望一、从“摄”之本义谈“摄影”近年来,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与弘传,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佛教文化渐受重视。时至今日,佛教文化亦逐渐在社会的部分领域产生
其他文章时间:2016-09-19
-
发个清净的大愿 让佛菩萨与阎罗无事可做
发清净愿发愿要具有持戒、智慧、布施这三种功德。第一,持戒。护持三门,让身口意三门变得清净。身口意清净了,才会有能量和加持,才能真正地度化众生。所以身口意清净是很
藏传法师时间:2016-11-28
-
悟公上人:摄心的先决条件是什么
世间上,皈依人多,吃素人少;受戒人多,持戒人少;杂乱心多,念佛心少;既然大家是修行人,那就必须把三少转为三多,甚至圆满!那么怎样子才能转为多呢?我看还是先从这心
汉传法师时间:2016-12-28
-
圣空法师:摄心念佛,摄心持戒,怎样做能快速摄心?
答:念咒。我发现你念咒也打妄想,要不立知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知道这个意思,不在这个意思上再产生自己的意思,就这么简单。就这样去练,这个就是真正的禅定功夫,你现
汉传法师时间:2017-02-17
-
奇迹!这个人念《金刚经》被砍三刀竟无事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有一天,唐朝的高僧一行禅师遇到了三刀和尚,告诉他说:“我看你一身好像火喷,头部好像沥血,这是头与身躯的灾戾之气,恐怕难逃白刃的劫难。何况,
佛教故事时间:2017-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