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就忍让也是一种智慧
有时,生活就是一种妥协,一种忍让,一种迁就。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适宜针锋相对,铿锵有力,多彩的生活,既有阳光明媚,也有倾盆大雨。强硬有强硬的好处,忍让有忍让的优势,任何时候,都需要我们审时度势,适宜而为。妥协不一定全是软弱,忍让不一定就是无能,和为贵,有时,迁就忍让也是一种智慧!
迁就忍让也是一种智慧
有时,生活就是一种妥协,一种忍让,一种迁就。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适宜针锋相对,铿锵有力,多彩的生活,既有阳光明媚,也有倾盆大雨。强硬有强硬的好处,忍让有忍让的优势,任何时候,都需要我们审时度势,适宜而为。妥协不一定全是软弱,忍让不一定就是无能,和为贵,有时,迁就忍让也是一种智慧!
◎陈亦新:有没有一种办法可以鉴别真假善知识?●雪漠:佛教中有一种鉴别真假善知识的方法。你要看跟他在一起的人,是愈加贪婪、仇恨、愚痴,还是日渐清凉、明白、破执?他
居士人物时间:2025-10-19
鬼谷子:真正有智慧的人都在这样做事,你学会了吗?值得一看鬼谷子:真正有智慧的人都在这样做事,你学会了吗?值得一看
五福临门时间:2025-10-18
黄念祖:有鬼通是一种可怕的、不好的现象说到“通”,有各种的通。头一个是“妖通”。就是不正确的“通”。由于他修的是邪定,他就得到邪通,我们称之为“妖通”。 “修罗
五福临门时间:2025-10-15
真实无论是利益,还是伤害,若是真正有智慧的话,对自己来说都是应该的,都是一样的。为什么说学佛首先要相信轮回,相信因果?父母众生对我怎么样都行,无论是伤害我,还是
因果报应时间:2025-10-13
尊敬的诸位校长,大家好。我们这几天一直在谈,不能只看到结果,应该从原因下手。就像种了一棵果树,果子是酸的,我们找到原因,应该是在根上施肥,而不是把果子全打掉,它再怎么长
居士人物时间:2025-10-05
译者按:韦布尊者(Webu Sayadaw,U Kumara, 1896-1977)生于上缅甸,剃度出家后,心仪佛陀教法中的实践面,与缅甸佛教侧重论疏的传统,大相径庭。1927年,年仅三十一岁,便
南传人物时间:2025-09-19
日前,笔者在江滨景观带散步时,看到一名八九岁的孩子捞出水桶内的鱼“放生”,在他放了3尾鱼后,笔者看到水桶内的鱼,浑身呈深褐色,长满带棘的花纹。孩子说,这种鱼名叫
放生知识时间:2025-09-19
坦尼沙罗尊者答:我们有时谈论业力的公平性,不过业力的运作形式与我们一般理解的公平性并不对应。以下稍作解释。业是动机[意志]。每一时刻体验的业力由三部分构成: 旧业的果
南传人物时间:2025-09-18
这些僧袍是佛陀的标志。想一想,明天你们就要去村里托钵了,人们会很欢喜地供养与顶礼你们。即使是老人,发已灰白、背已佝偻,也将礼敬你们。为什么?因为僧袍的力量。这些
南传人物时间:2025-09-07
(从心里跳脱不是逃避面对事情再举另外一个例子。假设有个比丘,下定决心不逃避事物,要勇敢面对它们。他照顾自己,并了解自己和他人,持续努力地解决各种问题。假设他是位住持,
南传人物时间:2025-09-07
逸尘居士:低调做人是一种智慧 山不解释自己的高度,并不影响它耸立云端;海不解释自己的深度,并不影响它容纳百川;地不解释自己的厚度,但没有谁能取代她作为万物的地位
佛学问答类编时间:2025-09-01
净土法门是超越智慧的一个法门。可以讲佛法是追求智慧的,而净土法门是超越智慧的,是不需要智慧的。它需要一种信仰,有智慧可以进来,没智慧也能进来,而要真正彻底地进来,是要
汉传人物时间:2025-08-14
达真堪布:若是有菩提心的摄持,睡觉也是间接的利益众生行住坐卧、吃喝拉撒,任何时候都应该存利他心,做利他事。不是吃饭了,就没有利他心了,就不做利益众生的事情了,贪
佛学问答类编时间:2025-08-04
问题:作为母亲,怎样用佛法的智慧来教育好孩子呢?宗性法师:这是不是问错人了?我既不能当母亲,也不能当父亲,只能当和尚呢!但是,和尚既是母亲也是父亲,为啥呀?因为
汉传人物时间:2025-08-02
有病了,不用害怕,发慈悲心,这也是修行的机会。我跟大家讲,这是去病、去魔,不是生病、着魔。有的人不理解。这主要看你自己的心态,看你自己的修行。如果你把它当作好事
因果报应时间:2025-08-02
在《地藏经》第十二品《见闻利益品》,说读经的时候、没有记忆力,这个我们或多或少都有。像我们读过一遍经不能全背诵,甚至比这个更差,那该怎么办?在地藏菩萨像前供养一
佛像知识时间:2025-07-27
达真堪布:有禅定、有智慧的力量,持戒就会变成成就的助缘,变成方便如果懂得佛理,有智慧,受戒是不难的,是轻松、自在的。我们真正回到轨道上,那时是轻松、自在的!一点
佛学问答类编时间:2025-07-26
达真堪布:把自己放在他人的位置上去思维是一种很有效的修持方法自己快乐无比,而他人在那儿闷闷不乐;自己处处都高高在上,他人处处都低三下四。无论何时,自己都在搞自己
佛学问答类编时间:2025-07-18
吃亏是福是郑板桥流传下来的一句至理名言,经过漫长时间的洗涤和锤炼,走到现在这个浮躁喧嚣、争端不断的时代,仍然为很多智者所推崇,成为他们的处事之道,不能不说,吃亏
汉传人物时间:2025-07-17
一个人为什么要做公益慈善?为什么要有道德?为什么?社会舆论。舆论就觉得,啊,这个人是个善长仁翁。这个够吗?不够。慈善是本能,生命觉醒以后,做慈善,道德高尚这个是
汉传人物时间:2025-07-11
达真堪布:度化众生,智慧比神通重要现在很多人都想玩神通玩神变,说的还很好听:“有神通多好啊!更有能力帮助众生,利益众生。”如果你的内心里有智慧、有觉悟,那你活着
佛学问答类编时间:2025-07-10
修普贤行愿法门,发广大的菩提心,尽虚空、遍法界,尽未来际不间断地教化众生,这样地去行持,不说断自烦恼,而自烦恼自然就能够灭除尽无余。以甚深广大的菩提心,尽未来际
汉传人物时间:2025-07-09
道大师在《心要》中指出:释迦牟尼佛应化人间讲法四十九年,三藏十二部经典浩瀚广博,道理渊博深奥。这些经典把显教和密教的修行方法和理论,统括无遗。为与广大准提行者
佛像文化时间:2025-07-08
有一种失眠会致命,揭5个治失眠秘方上班族们经常会有这种现象,上了一天的班,回到家想要好好休息下,可是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的总是睡不着,导致第二天上班精神萎靡,也许是
早吃素时间:2025-07-07
以「《金刚经》的智慧共建和谐社会」「以《金刚经》的智慧,共建和谐社会」。这一主题,以下分三个层面作一简单的探讨。一、「应无所住」这句话,是《金刚经》的重心,其中妙理
汉传人物时间:2025-07-03
一小强掉进了同事的茶杯里,因为茶杯里还有点剩水,小强在里面拼命地游。有一同学喊到:快拿开水烫死他。我说:等你哪天落水求救的时候,路人拿开水浇你,你有何感受?他当
放生心得时间:2025-07-03
只要用心注意足下,便能收摄身心,此是修行的一个方法。有些时我看到信徒在大殿行走,足踵不着地而在跑。使我想起注意足下这句名言,几年前曾到日本,发觉寺院禅堂前面挂上
汉传人物时间:2025-07-01
智慧与福德福报今天上午我们已经把人身难得的道理讲了,佛法难闻还没有讲。说佛法难闻,但是我们在座的同修已经闻到佛法了,难在哪里呢?佛教的经典有三藏十二部,佛法难闻
汉传人物时间:2025-06-30
法王晋美彭措金刚上师传讲堪布索达吉译导一时,佛在舍卫城。(译者:据说佛在此居住了二十五年,也有说是二十四年。佛当年所居的遗址尚在,在更顿秋培所著的《印度佛教史》与
佛教知识时间:2025-06-21
目前有很多出名医师亦依放生而治病。四川遂宁市有一位医生,她在海内外影响极大,她的家里挂满了省市中央、及国外经其治疗而痊愈的病人敬献的锦旗,以感谢表彰其医术的高明
放生愈病时间:2025-06-21
2008年,先是缅甸遭受台风袭击,造成人员伤亡,接着不出半月,中国四川遭受巨大地震,造成的巨大生命伤亡目前还在延续着。人们一边积极地抢救伤病,一边积极地恢复民生,尽力将自
汉传人物时间:2025-06-13
放生要运用智慧放生也必须运用一些智慧,只有悲心而没有智慧,是不能对众生带来大利益的。有些人竟把淡水鱼放在海中,或把海鱼放淡水河中,又或把外国鸟类放本地林中,这并
放生心得时间:2025-06-09
摘自《妙法莲华经》浅释宣化上人讲述羸瘦憔悴:羸在这儿是没有智慧,没有修出大智大慧;没有福报,就是瘦。这二乘人,他没有三祇修福慧、百劫种相好,所以就表示他的身体羸
因果报应时间:2025-06-08
退一步是生存和处世的智慧 五代后梁高僧契此,俗称布袋和尚,他曾经作过这样一首偈子:“手把青苗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初读这首禅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5-06-06
为什么十善业道又有决定胜的一种作用呢?十善业道的最后一道,是远离愚痴。十善业道,一会我讲到十善业道,一共十条。其中最后一条是远离愚痴,它有这一条。所以说它是决定
汉传人物时间:2025-06-02
据国外媒体9月23日报道,美国《肥胖》杂志刊登一项新研究发现,要想成功减肥,一日三餐比少吃多餐效果更好。美国普渡大学研究人员发现,吃地热量高蛋白饮食的体重超标或肥
美容健身时间:2025-05-20
随和是一种素质和修养很久以来,总是在思考,什么是随和?有人说,随和就是顺从众议,不固执己见;有人说,随和就是不斤斤计较,为人和蔼;还有人说,随和其实就是傻,就是
金玉良言时间:2025-05-13
随缘是一种解脱随缘是一种解脱、无著与智慧的表现。领众中最需要的,正是这种能善观因缘而随机诱导的智慧。 它看起来不著痕迹,也没有任何勉强;胸有成竹,可是却不死执既定
谈佛说禅悟人生时间:2025-05-02
佛陀过去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为比丘们开示:“有四种修行人,可敬、可贵,为世间之福田。是哪四种修行人呢?就是持信、奉法、身证、见道这四种修行人。什么是持信人呢?
佛教知识时间:2025-04-04
银叶荧荧宿火明,碧烟不动水沉清;绿屏竹榻澄怀地,细雨轻寒燕寝情;妙境可能先鼻观,俗缘都尽洗心兵;日长自展南华读,转觉逍遥道味生。这首《焚香》将品闻沉香时的感官体
沉香文化时间:2025-03-30
高价争烧头柱香毫无意义!因为佛祖喜欢的不是这一种,而是心香现在社会安宁,物质丰富,已经开始达到小康生活的人们,开始努力追求物质文明以外的精神层面的生活,有些人出
金玉良言时间:2025-03-28
星云大师曾经说过:我的外婆是一个吃素念佛的修行人,但是很不幸,讨了一个凶恶的媳妇。哎呀!真是一哭、二闹、三上吊都来了。后来这个媳妇却改过了,怎么改的呢?有一个人
汉传人物时间:2025-03-24
智海法师答:我们究竟目标是什么?是追求解脱与自在。是你有不自在的地方,才追求。或者,换一种说法,我们不解脱不自在的地方在哪里呢?我们现前学佛人认识到因果之后,要从改变
汉传人物时间:2025-03-18
天涯,也是我的家你不是一直在修行吗?朋友,为何你说自己都没有进步?为何你说自己有点失去了信心?请你回忆近来的一段时间,回答自己三个问题:第一,我的心量是否比原来更大一些
汉传人物时间:2025-03-11
高僧告诉你!说人是非本身就是一种恶念编者按:六祖大师曾说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但自却非心,打除烦恼破,印光大师
其他因果故事时间:2025-03-07
宇宙的精华是生命,生命的精华是人,人的精华是智慧,智慧的精华是佛!佛云:实智慧者,则是度老病死海之坚牢船也,亦是无明黑暗之大明灯也,一切病者之良药也,伐烦恼树之利斧也。
禅宗公案时间:2025-02-25
漆黑的夜晚,一个远行寻佛的苦行僧走到一个荒僻的村落中。漆黑的街道上,络绎的村民们在默默地你来我往。苦行僧转过一条巷道,他看见有一团晕黄的灯光正从巷道的深处静静地亮
禅宗公案时间:2025-02-24
第一大愿:礼敬诸佛。普贤菩萨自己礼敬诸佛,是为行;希望大众各各礼敬诸佛,是为愿。愿与行,二而一、一而二也。礼敬诸佛者,即俗称拜佛。普贤菩萨拜佛,欲人人皆如彼拜佛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4
这是真正消灭战争的法门也是消灾延寿的法门宣化上人慈悲开示:明天(一九七六年四月十二日)举行一个西方人所不了解的法门——放生。因为西方人没有见过放生的仪式,所以不
宣化上人时间:2025-01-25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