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寂尼师:净土探究(十三)
六、天眼普见愿本愿开演大菩萨的天眼通境界法藏比丘说:当我成佛的时候,如果国土之中的天人,没有天眼通,不能够以天眼看见十方世界中百千亿个有诸佛出世的佛国世界的话(意指
汉传人物时间:2025-05-01
-
惟传法师:四念处禅修开示 十三、法念处修习法要
十三、法念处修习法要1.结 缚现在继续再跟大家来介绍法念处。「四念处」里面的法念处,以及出入息安那般那的法念处,它是相同、相通的。在「四念处」的法念处第一个具体的
汉传人物时间:2025-04-04
-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四【十三】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四【十三】佛告阿难。汝今已得须陀洹果。已灭三界众生世间见所断惑。然犹未知根中积生无始虚习。彼习要因修所断得。何况此中生住异灭。分剂头数。今汝且观
楞严经感应时间:2024-09-20
-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九【十三】
又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三摩地中。心爱悬应。周流精研。贪求冥感。尔时天魔候得其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其人元不觉知魔著。亦言自得无上涅槃。来彼求
楞严经感应时间:2024-09-02
-
顾小失大:百喻经故事
顾小失大:百喻经故事从前有个富翁,他家里有最珍贵的宝物,有珍珠玛瑙金银财宝无数,还有广大的田地房屋,可以说富可敌国。可是他经商的时候,还是斤斤计较,一点都不肯马
佛本生故事时间:2024-08-27
-
大佛顶首楞严经白话译文(十三)
复次,阿难!为什么这样说,对于十八界法相,从根本上来讲,都是如来藏精妙真如性之所显现?阿难!正如你明白的,眼色为缘,产生眼识。对于这个眼识,他是因眼所生,以眼作为
佛学知识时间:2024-05-05
-
论坛戒邪淫第一帖邪淫恶报案例之十三:我的邪淫、杀生果报,
论坛戒邪YIN第一帖邪YIN恶报案例之十三:我的邪YIN、杀生果报, 论坛戒邪淫第一帖邪淫恶报案例之十三:我的邪淫、杀生果报,真实不虚,大家引以为戒参加工作后,有了经济收
戒邪淫故事时间:2024-05-01
-
体光法师:体光老和尚 开示十三
开示十三佛在世有六师外道,各说各的高尚,他们观察佛这些弟子,像舍利弗、迦叶那些大阿罗汉,日中一食,树下一宿,剃除须发,穿粪扫衣,他们一看也佩服,也有点嫉妒,说:翟昙沙门他
汉传人物时间:2024-04-26
-
佛教仪轨制度:十三、忏法
十三、忏法忏法是悔除所犯罪过以便积极修行的一种宗教仪式。中国佛教中的忏法,起源于晋代,渐盛于南北朝,至隋、唐大为流行。唐道宣说:「诸佛善权方便,立悔罪之仪。道安
佛教仪轨制度时间:2024-03-30
-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三)~L 1175经(紧兽喻经):本经以紧兽为喻,告诫比丘不要为表象所惑,而要拥有正知正
1175经(紧兽喻经):本经以紧兽为喻,告诫比丘不要为表象所惑,而要拥有正知正见与正观,运用自己的智慧去如实观察,如此方得清净无染。佛教自传入中国,自南北朝、隋唐乃至
邪淫果报时间:2023-10-12
-
佛教圣众因缘集 十三、诬谤苦报 疮儿呻号
十三、诬谤苦报 疮儿呻号诗曰:疮孩呻号令人悲,苦楚连绵众见奇;往昔进谗诬陷善,精诚忏悔业难移。在印度舍卫城中,有一个大富长者,他娶了一位名门望族,温柔淑德的女子为妻。照
佛教故事:佛教圣众因缘集时间:2023-09-01
-
二十徒劳行--十三:若常沉掉,修禅定徒劳也
禅定谓何?于此不重复啰嗦,行人习定修禅做功课,是必为之修行之一大事。于此事中,昏沉、掉举既非正念,亦非为正念所缘之境,乃是惑业,故谓其为之妄。此二妄,是禅定即
学佛常识时间:2023-09-01
-
百喻经--妇诈称死喻(四)
妇诈称死喻原文: 昔有愚人,其妇端正,情甚爱重。妇封锁直贞信,后于中间共他交往,邪淫心盛,欲逐旁夫,舍离已婿。是密语一老母言:“我去之后,汝可赍一死妇女尸,安著屋
佛教典故时间:2023-08-30
-
百喻经--子死欲停置家中喻(六)
子死欲停置家中喻原文: 昔有愚人,养育七子。一子先死。时此愚人见子既死,便欲停置于其家中,自欲弃去。 傍人见已,而语之言:“生死道异当速庄严,致于远处而殡葬之。云
佛教典故时间:2023-08-30
-
百喻经--渴见水喻(五)
渴见水喻原文: 过去有人,痴无智慧,极渴须水,见热时焰,谓为是水,即便逐走,至辛河头。既至河所,对视不饮。 傍人语言:“汝患渴逐水,今至水所,何故不饮?” 愚人答言
佛教典故时间:2023-08-30
-
百喻经-叹父德行喻(九)
叹父德行喻 原文昔时有人,于众人中叹已父德,而作是言:“我父仁慈,不害不盗,直作实语,兼行布施。”时有愚人,闻其此语,便作是念,言:“我父德行,复过汝父。”诸人
佛教典故时间:2023-08-29
-
百喻经--山羌偷官库衣喻(八)
山羌偷官库衣喻原文: 过去之世,有一山羌,偷王库物而远逃走。尔时国王遣人四出推寻,捕得将至王边,王即债其所得衣处。山羌答言:“我衣乃是祖父之物。” 王遣著衣,实非
佛教典故时间:2023-08-29
-
百喻经-三重楼喻(十)
三重楼喻原文 往昔之世,有富愚人,痴无所知。到余富家,见三重楼,高广严丽,轩敞疏朗,心生渴仰,即作是念:“我有财钱,不减于彼,云何顷来而不造作如是之楼?”即唤木
佛教典故时间:2023-08-29
-
百喻经--认人为兄喻(七)
认人为兄喻原文: 昔有一人,形容端正,智慧具足,复多钱财,举世人间无不称叹。 时有愚人,见其如此,便言我兄。所以尔者,彼有钱财,须者则用之,是故为兄。见其还债,言
佛教典故时间:2023-08-29
-
百喻经-婆罗门杀子喻(十一)
婆罗门杀子喻原文昔有婆罗门,自谓多知,于诸星术种种技艺无不明达。恃已如此,欲显其德,遂至他国,抱儿而哭! 有人问婆罗门言:“汝何故哭?” 婆罗门言:“
佛教典故时间:2023-08-29
-
百喻经-奴守门(四十五)
奴守门原文譬如有人,将欲远行,敕其奴言:“尔好守门,并看驴索。”其主行后,时邻里家有作乐者,此奴欲听,不能自安。寻以索系门,置于驴上,负至戏处,听其作乐。奴去之
佛教典故时间:2023-08-28
-
百喻经-煮黑石蜜浆喻(十二)
煮黑石蜜浆喻原文 昔有愚人煮黑石蜜,有一富人来至其家。此时愚人便作是想:“我今当取黑石蜜浆与此富人。”即著少水用置火中,即于火上,以扇扇之,望得使冷。 傍人语言:
佛教典故时间:2023-08-28
-
百喻经-欲食半饼(四十四)
欲食半饼原文譬如有人,因其饥故,食七枚煎饼。食六枚半已,便得饱满。其人嗔恚,以手自打,而作是言:“我今饱足,由此半饼。然前六饼,唐自捐弃,设知半饼能充足者,应先
佛教典故时间:2023-08-28
-
百喻经-偷牦牛(四十六)
偷犛牛原文譬如一村,共偷犛牛,而共食之。其失牛者,逐迹至村,唤此村人,问其由状,而语之言:“在尔此村否?”偷者对曰:“我实无村。”又问:“尔村中有池,在此池边共
佛教典故时间:2023-08-28
-
百喻经-贫人作鸳鸯鸣喻(四十七)
贫人作鸳鸯鸣喻原文昔外国节,法庆之日,一切妇女,尽持优钵罗华以为鬘饰。有一贫人,其妇语言:“尔若能得优钵罗华来用与我,为尔作妻;若不能得,我舍尔去。”其夫先来常
佛教典故时间:2023-08-27
-
百喻经-野干为折树枝所打喻(四十八)
野干为折树枝所打喻原文 譬如野干,在于树下。风吹枝折,堕其脊上。即便闭目,不欲看树,舍弃而走,到于露地,乃至日暮,亦不肯来。遥见风吹大树,枝柯动摇上下,便言唤我
佛教典故时间:2023-08-27
-
百喻经-小儿争分别毛喻(四十九)
小儿争分别毛喻原文 譬如昔日有二小儿入河邀戏,于此水底得一把毛。一小儿言:「此是仙须。」一小儿言:「此是罴毛。」尔时河边有一仙人,此二小儿诤之不已,谐彼仙所,决
佛教典故时间:2023-08-26
-
隆莲法师:阿弥陀经讲记 十三
隆莲法师:阿弥陀经讲记 十三阿弥陀经讲记(十三)佛道无上誓愿成,这个就是我们的大志向,这才是大事,一大事因缘。我们当了出家人,成佛就是大事,因为我们中国汉传佛法都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15
-
隆莲法师:阿弥陀经 十三
隆莲法师:阿弥陀经 十三佛道无上誓愿成,这个就是我们的大志向,这才是大事,一大事因缘。我们当了出家人,成佛就是大事,因为我们中国汉传佛法都是大乘,出家也是大乘,汉传比丘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14
-
静波法师:《维摩诘所说经》讲义十三 见阿閦佛品第十二
静波法师:《维摩诘所说经》讲义十三 见阿閦佛品第十二《维摩诘所说经》讲义十三:见阿閦佛品第十二 见阿閦佛品第十二 阿閦是梵语,译为无动,此是从佛的法身而言,即诸佛法身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11
-
百喻经--愚人食盐喻(一)
愚人食盐喻原文: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为益盐。 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 愚人无智,便空食盐。
佛教典故时间:2023-08-11
-
百喻经-愚人集牛乳喻(二)
愚人集牛乳喻原文: 昔有愚人,将会宾客,欲集牛乳,以拟供设,而作是念:“我今若预于日日中吸取牛乳,牛乳渐多,卒无安处,或复酢败。不如即就牛腹盛之,待临会时,当顿吸
佛教典故时间:2023-08-11
-
百喻经--以梨打破头喻(三)
以梨打破头喻原文: 昔有愚人,头上无毛。时有一人,以梨打头,乃至二三,悉皆伤破。 时此愚人,默然忍受,不知避去。傍人见已,而语之言:“何不避去?乃往受打,致使头破
佛教典故时间:2023-08-11
-
百喻经-、医治脊偻喻(五十)
医治脊偻喻 原文譬如有人,卒患脊偻,请医疗治。医以酥涂,上下着板,用力痛压,不觉双目一时并出。世间愚人亦复如是,为修福故,治生估贩,作诸非法,其事虽成,利不补害
佛教典故时间:2023-08-10
-
百喻经-五人买婢共使作喻(五十一)
五人买婢共使作喻原文譬如五人共买一婢,其中一人语此婢言:「与我浣衣。」次有一人复语浣衣。婢语次者,先与其浣。后者恚曰:「我共前人同买于汝,云何独尔?」即鞭十下。
佛教典故时间:2023-08-10
-
百喻经-伎儿作乐喻(五十二)
伎儿作乐喻原文譬如伎儿王前作乐,王许千钱。后从王索,王不与之。王语之言:「汝向作乐,空乐我耳;我与汝钱,亦乐汝耳。」世间果报亦复如是。人中天上,虽受少乐,亦无有
佛教典故时间:2023-08-10
-
佛教故事:阿含经和生活禅修:十三、紧兽树
紧兽树林崇安教授一、前言由于根性的不同,佛陀对不同的弟子教导出不同的修行法门。但是修行的目的地都是相同的,例如,到台北101大楼参观的人,来的方式有不同:有的开车
佛教故事:阿含经和生活禅修时间:2023-08-07
-
佛教故事:金山活佛神异录:十三、活佛显示定力
十三、活佛显示定力活佛,他在民国十八年从上海到香港,要来缅甸那时候,曾经在香港一个富豪家里显示过一次「定」力,谈起这个故事,颇堪发噱!那时他落住在香港一个寺院中
佛教故事:金山活佛神异录时间:2023-07-28
-
佛教故事:百业经故事集:十三、吉祥跛子
佛教故事:百业经故事集时间:2023-07-17
-
达真堪布:普贤行愿品讲记(十三)
达真堪布:普贤行愿品讲记(十三)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接着给大家讲《普贤行愿品》。继
入门知识时间:2023-06-18
-
佛陀说法【世法哲言】之十三 凡事应三思再行之
凡事应三思之弗觉,体实而再行之,不可闻言而从,亦不可听之否虚,三思之下实施无道者,当进而穷根之研,欲觅高天彩虹而遇乌云之布,则疑于霞辉之弗成也,是为过失。古人有
佛陀住世时间:2022-05-28
-
妙境法师讲授《妙法莲华经》正文(十三)
1993年结夏妙境长老宣讲于正觉精舍第4讲 / 1993年6月9日〈叙品‧第一〉连载(三十)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烦恼,逮得己利,尽诸有结,心得自在。我们中国佛教是大乘佛
当阳玉泉寺时间:2022-04-30
-
佛学常见辞汇(十三画)
【乱心】 散乱的心。【乱善】 乱心所做的善事。【传心】 见以心传心条。【传戒】 传授戒法。【传灯】 传法于他人,如灯灯相传,心心相印。【势速】 谓有为法刻刻生灭,其势
陈义孝居士时间:2022-03-11
-
傻和尚别传-十三(要好就难)
要好就难 “你醒了!”善契隐隐约约地觉得有人在说话,想睁开眼睛,可就是无力使自己的上眼皮听话,只是奋力动了一下,感觉是搬了一座山似的。隐隐约约中,善契觉得心里有
传记故事时间:2021-03-16
-
时间:1970-01-01
-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十三)~M 第335经(第一义空经)
更多文章时间:2020-04-11
-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十三)~I 第322经(眼内入处经)
更多文章时间:2020-04-11
-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十三)~N 第336经~342经
572经:讲述的是诸比丘为根、境之间谁为系缚的问题争论不休,而质多罗长者为之决疑。比丘之间争论的话题是:“谓眼系色耶?色系眼耶?如是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
更多文章时间:2020-04-11
-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十三)~K 第331经(顾念经)、332经(覆念经)
第346经:本经叙述佛以十种三法,为诸比丘说法。此十种三法分别是:1、老、病、死——此三法为世间所不爱、不念、不可意,意思是说大家都不喜欢此三法,世间有谁愿意衰老、
更多文章时间:2020-04-11
-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十三)~L 第334经(有因有缘有缚法经)
第459经:本经是佛陀与婆罗门之间的问答语录:婆罗门主张众生非自作、非他作,佛陀乃告之说众生有自作、有他作。有一位婆罗门来拜访佛陀,提出他自己的观点主张:“众生非
更多文章时间:202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