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丘坐禅救母脱离恶道明朝末年时,有一位出家比丘,大清早便望着山门发楞,他时而走到门口,时而徘徊在禅堂前,一副坐立不安的样子;原来比丘心中正想着:“在这里参禅打坐
佛教故事时间:2016-03-08
善财童子编者按:此篇故事摘自《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第一回。故事讲的是八岁的善财童子因看到众生困难的生活,发愿去寻求怎样解脱众生苦难办法的故事。据传,在很多年以前,
佛教故事时间:2016-01-14
皈依是学佛的开始。皈依不仅指一个仪式,更是一种心态:以三宝为师,依据佛法来指导自己生命的决心。有这样的心,才叫做“皈依”。以皈依心为内涵,再辅以庄严的仪式,强化
汉传法师时间:2015-10-14
三界无安犹如火宅,常人其实不懂轮回。贩卖佛法换取名利,果报惨烈不可思议。《法华经》云:“三界无安,犹如火宅。”学佛的第一步是生起出离心,知苦离苦。然而,厌离轮回
藏传法师时间:2015-06-26
一天不断渴爱之心,永远难逃生死轮回宇宙是众生活动的舞台,这是通俗的说法;若依佛陀的见地,宇宙是由众生的活动而形成的。比如,我们的家庭,我们的社团,我们的国家,是
汉传法师时间:2015-05-02
大乘佛法成就清净之后,他要产生愿力,这个就是修假观。前面的空观是在破假相的执取,假观它又创造一个假相,菩萨道没有假相,你是没有动力的!他要创造一个诸佛菩萨功德的
汉传法师时间:2015-02-04
太虚大师曾说“中国佛学的特质在禅”,而禅的特质又是什么呢?中国禅宗特别是四祖开创的禅风形成了祖师禅,可以说,中国禅的特质就是祖师禅。祖师禅的特点是把禅修的生活与
汉传法师时间:2015-01-14
这一段是世尊赞叹观世音菩萨,观音菩萨与我们这个世间确实有大因缘。这个世间包括娑婆的十法界,范围很大。十法界的众生,尤其是六道罪苦众生,世尊在《无量寿经》里面告诉
佛学入门时间:2014-12-25
比较困难。念佛最重要的,是在他没有断气之前,七天、或三天当中,念佛的效果最殊胜。这时要开导他,为他说明西方极乐世界的殊胜,劝他要放下,不要留恋世间。如果他业障习
佛学入门时间:2014-12-22
世上的人,都在醉生梦死中过生活,没有清醒的时候,不知设法脱离轮回之苦。自无量劫以来,被无明所牵,在六道轮回中,生了又死,死了又生,如同旋轮,永无了期。人生如演戏
汉传法师时间:2014-12-17
我们执著的快乐也不可信赖。有些人说:我过得特别特别快乐,可能天人也比不上!这是一种妄语,真正的快乐并不是这样的,只有远离了轮回,通达了空性,生起了无我智慧,那个
藏传法师时间:2014-02-16
常有人说既然轮回的现象是不争的事实,那么祖先亲朋去世了,我们为他诵经超荐有功效吗?能不能帮助他脱离轮回呢?根据《地藏经》的说法:诵经的功德,亡者能够得到二三分,
星云大师时间:2020-11-01
佛在王舍城,为五百罗汉、菩萨千人说:从前有一贫人因生活穷困,所以受雇于商人,入海采宝。途中,船突然停止无法前行,商人们见状心生恐惧,纷纷祈请祷告各方神祇救助。只
其他文章时间:2021-01-13
过去,久远阿僧祇劫前,有位觉华定自在王如来,住世四百千万亿阿僧祇劫。在觉华定自在王如来灭度之后的像法期间,有一名婆罗门女,由于宿福深厚,备受众人的钦仰与尊敬,行
其他文章时间:2021-02-03
佛说三界唯心,一切唯识。以真心随缘,而成妄识,妄识分别,而起诸惑,依惑起业,依业受苦,惑业苦三相续不断。惑即迷惑心,不达诸法如幻,认妄为真,而起憎爱,由憎爱惑,
圆瑛大师时间:2021-06-23
我们每一个人总是希望得到长远、究竟的快乐,完全远离痛苦;只是暂时离开一些痛苦,我们是不满足的。常有很多朋友来看我,跟我分享生活中的各种苦乐。有的朋友会说:我或
噶玛巴教言时间:2021-12-30
有一位同修,其父母早年跟随当今住世佛陀学佛,因此从小就随父母见证了不少佛门圣迹,并亲身领受到佛陀的教诫,应该说因缘非常殊胜。后来因缘变化,父母随佛陀去往西方,这
好好学佛时间:2022-08-30
而凡夫众生则以情想分别、有为诸法、执取分别、无为境相、不了世间诸法本空,处处我执贪取,利为己有,分别自他之利而为取舍,以心鉴境,心故缠缚,心缚则六根全缚,缚则随
佛陀住世时间:2022-09-12
故六根执力六尘之境坚固,到此以后啊,六根呢自然就执着六尘的境,愈来愈坚固、愈来愈坚固,认假为真。就把假象当成真谛,就把自己认真了,就是说我就是一个我嘛,哪里有别
佛陀住世时间:2022-09-21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