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佛?我们要依六度来学佛。
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就是菩萨成就佛道的身体力行的工具。如今我们学佛,也要从这六种工具来成就。
第一个是要布施。我们每个人都有病,有人不以为然,说我没病。你只是在身体上没有病,你的思想,你的思维、你的心灵有很多病,所以我们几乎每个人都比较奸贪,不是贪名、贪利,就是贪色、贪食、贪睡,反正有各种各样的贪,但是如果你对于这种病,不去对治它,不对症下药,你的病几乎是没有什么希望,所以我们要用布施波罗蜜来对待,来医治。因为只有用布施波罗蜜来对治,我们悭贪的病才可能痊愈。有人总是原谅自己,我本来很穷,你可以去做别的,你可能布施一文钱,但是跟百万富翁没有什么差距,佛法讲平等,看你的发心。但是你不能不做呀,你帮助老人推一下车,你都不做,那你还哪有希望呀?布施是随处可见的事,随处都可以做的事,有人举手投足之劳他都不做,这是不应该的,所以要把我们奸贪的病去掉,就必须要用布施这个药,必须布施,不然的话,没有希望。
第二是持戒,我们每个人都有毁犯当然有的是没有犯法,但是对学佛的戒律来讲、按要求来讲,常常是未尽人意,这个时候你要规范自己,为什么?因为戒律是对治毁犯的,如果你总是违犯、犯戒,犯这个、犯那个的戒条,最终你心猿意马、你的心浮想联翩,你还能定下来吗?所以,它也是对治我们毁犯这个病的。
忍辱,是对治嗔恨的,因为几乎连我们学佛的人也难免不能脱俗,为什么?因为我们也有病,也生病,嗔恨很重,我们就看着这人不顺眼,死不对眼,所以没有办法。这个时候,怎么办呢?你要修理自己,就必须服忍辱这个药。所以有人说忍辱真的很艰难,忍得肚子乱响,憋得难受,我觉得这个是不得法的。我们为什么讲六度呢?因为它有波罗蜜,如果没有波罗蜜,这种忍辱忍来忍去最后就忍麻烦了,肚子可能就炸了。要知道,真正的忍辱就像我刚才所说的:往昔所造罪障罪业,今日偿还,岂不快哉。
因为你欠了人家的,你今天还债,你应该很高兴。第二做游戏想,本来是一场游戏,因为无常无我,那么这个时候哪里还有什么有人使我嗔恨的呢?没有了。第三点就是以学佛增上缘想,如果这个人真正使你很生气,很烦恼,那你可以去转化这种烦恼,为什么?因为在《涅槃经》里有这样一句话:一切诸鬼神等皆是诸佛菩萨之所实现。你想想,惹你烦恼这个人焉知道他是不是在考验你?焉知道他不是圣贤?你应该很感激他。如果你想学人的话,恐怕是应该烦恼。如果你想学佛,我倒觉得你应该转化思维观念。为什么?因为这个时候你很幸运,有人考验你,你就更容易成就,如果一个人没有任何的坎坷与烦恼,那么这个人几乎可以说是没有任何成就。有人说我学佛什么事也没有啊,我就觉着一天迷迷糊糊这样过着,那你也就迷迷糊糊活着,你也就会迷迷糊糊地没有成就。所以一个人经历过是一件好事,苦难是你的一笔财富,尤其对学佛的人来讲,越是苦难越是财富。
精进是对治懈怠的。一个人也学佛了,也皈依了,然后他就迷迷糊糊一天一天的,没有做什么。你皈依了,至少你要有功课,至少你每天都要提醒自己:你要三皈依一次。如果你不能够执行一个只皈依法、只皈依佛、只皈依僧,那你根本不能是一个佛教徒,你每天都在混。皈依,本身要有责任,应该有义务,你应该提醒自己:我是一个佛教徒,佛教徒应该怎么办?应该要求自己,而不是要求别人。我发现很多学佛的佛教徒自从皈依之后,他就与众不同了。他确实一天端着架子,就有权力说别人。我想我从不去说别人,为什么?因为别人是别人的因缘,别人可以教化的时候,你可以说上两句,其实更多的人是不愿意接受别人的说理的,所以我们就应该自己修理自己。
修理自己都是很艰难的,因为我们太爱自己了。所以我们就像刚才所说的:我有我在,人才轮回,人才烦恼,有我在,人才不得自在,不得解脱。所以我才说诸法无我,这是佛陀的三法印。我们明白这一点,就不应该懈怠。我们要精进,此生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真正的我们老死将至的时候,后悔已经晚了。所以趁着我们现在这个身体是健康的,我们自己也有因缘学佛,又能够闻到真正佛法,此时不精进,更待何时?一世人生,谁知道哪里去了呢?流浪生死,那是很可悲的。
禅定是度散乱,人在往事里纠缠着,一会喜,一会怒,一会哀,一会乐,然后就在回忆中生存,其实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反思。《圣经》里有一句话:让年轻人憧憬未来,让老年人回忆过去。我觉得回忆过去、憧憬未来都不合适,应该要把握当下。只有把握当下,我们才会有希望,这是根本。只有这样,我们才会真正的用我们的禅定去对治我们散乱的病。
最后一点是般若,般若是最重要的,因为他是佛母。只有母亲才能生儿子,只有般若才能出生出佛子,才能生成佛陀。如果我们周围没有般若智慧,那么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都不能叫六度,只能叫做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如果加上了般若,就可以叫波罗蜜了,否则人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都是有漏的,都是狭隘的,都是不完善的,所以我们今天一定要知道五度如盲,六度如导,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瞎子,但是六度般若是眼睛,只有有了眼睛,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才会走得更好,才会更完善。对我们每个人来讲,我们应该在般若的指导下,来完成我们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
般若就要从三法印开始升起,应该从一实相印升起来。就像我刚才说的:这个世界的真相是什么?实相以无相为相,是为实相。也就是说没有真的也就是真的。那你还会挂碍什么呢?你就明白了,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你就不会再挂碍什么了。来的你就接受,去的你也就不挽留,为什么?因为你知道了事物发展的规律,你知道了之后,你就会对治你自己的苦恼,因为人都贪得无厌,去了的他要挽留,来的他要拒绝,人都是这样,人的毛病是这样。所以我们要反思,如果你真的想学佛,就要反思、反省、转变,这才叫真正的学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法不孤起,仗境方生。道不虚行,遇缘则应。今天在这里能够有这样一个殊胜的因缘,同大家结一次法缘,来表示我的法供养。《维摩经》中有这样一
汉传人物时间:2025-03-25
学佛要走正道,不走正道,不能称其为学佛者。对我们每个人来讲,现在正是反思的时候。我们过去曾经走了许许多多的弯路,没关系,只要你能够回到正道上来,还为时不晚。如果
汉传人物时间:2025-03-22
智海法师答:我们究竟目标是什么?是追求解脱与自在。是你有不自在的地方,才追求。或者,换一种说法,我们不解脱不自在的地方在哪里呢?我们现前学佛人认识到因果之后,要从改变
汉传人物时间:2025-03-18
智海法师答:有关的,梦里遇险,梦里发誓吃斋,说明它有因果关系。你遇险就知道发誓吃斋,总是在相关教理当中听闻过,和往昔时亲近佛法,亲近善知识有关。这可以说是梦里的造作等
汉传人物时间:2025-03-18
通过学佛改变人的命运 很多人经常在问一个问题,如何能富贵,回答一定是布施。这个回答不完整。富贵的人,是有富贵的心才能富贵,不是靠布施。因果不是做交易。布施是让我
为人处世时间:2025-03-17
莫言:“可能是因为我经历过长期的艰难生活,使我对人性有较为深刻的了解。我知道真正的勇敢是什么,也明白真正的悲悯是什么。”——题记我从小单亲,父亲与母亲一边一个家
因果报应时间:2025-03-16
《茶之六度》明海大和尚遇水舍己,而成茶饮,是为布施;叶蕴茶香,犹如戒香,是为持戒;忍蒸炒酵,受挤压揉,是为忍辱;除懒去惰,醒神益思,是为精进;和敬清寂,茶味一如,是为禅定;行
汉传人物时间:2025-03-13
佛学是哲学的最高境界,闲来无事研究一些佛学,至少能提高你心胸的境界,你会感觉至少你不是再那么庸碌无知。夜里怕鬼、心里烦闷、想要发火等等这些时刻,只需在心里虔诚的
学佛感应时间:2025-03-13
这十大佛教经典,非常适合我们初期学佛的人!人们往往用“浩如烟海”或“汗牛充栋”等词汇来形容佛经数量之多。对于一些想了解佛教的人来说,面对如此浩瀚的经典,难免望洋
谈佛说禅悟人生时间:2025-03-02
学佛的人为什么要“戒烟”?抽烟这个问题比喝酒还厉害宣化上人慈悲开示:好像有一个人到外面抽香烟。回来我问他:“你抽了几支香烟?”“我没有抽啊!”“有人看见你抽了嘛!他
宣化上人时间:2025-02-22
干扰修行的八种违缘我们在修学过程中会经常反复出现的八种负面心态或违缘:第一是五毒烦恼粗重学佛以后,我们并不能一夜之间烦恼顿消,有时贪嗔痴慢疑会以相当狂暴激烈的形
地藏菩萨平台时间:2025-02-10
古人说,早起赚半天。为什么,因为早上做事效率高啊。一个小时抵得上白天两个小时。中午做事效率最低,下午三点到五六点。早上七点到九点做事效率,比较高。所以大家要跟生
地藏菩萨平台时间:2025-02-10
1 人生苦短,人生太苦了,人生太短暂了,愈是年岁大愈容易体会。尤其是现在这个社会,整个社会反常。反常就是违背了自性,这是从咱们佛家来说;如果从世法来说,违背了伦常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3
1 学佛一定是越学越欢喜,所谓法喜充满、破迷开悟、离苦得乐!2 迷惑、烦恼、妄想一天比一天少,不容易做到;至少是一年比一年少,这总是一定要做到的。功夫再好一点,一个月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2
在没学佛之前,多数人都非常散漫,容易放纵,也经常会生起烦恼,喜欢造作恶业,而自己也不觉得这样做不对或是不应该,不但没有后悔之心,还会觉得自己精明强干、心安理得。
清净的本源时间:2025-01-25
在工作和生活中很多人喜欢“凑合”觉得差不多就行殊不知这样做事做人,很难做出成绩学佛修行更是如此千万不能将就,跟自己“讨价还价”只有严格要求自己才能最终有所成就皈
佛答时间:2025-01-25
居士:家里人反对我学佛、拜佛、诵经,怎么办? 法师:遇到这个情况,首先你要了解一下你家里的人为什么反对你学佛。通常是家里人对佛教有些偏见,认为学佛迷信,会走火入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9
我们在修行过程当中,总是会选择很多法门,在七觉分里面,择法觉支是摆在第一。所以我们读很多经典,接触了很多法师,跟我们讲了种种的法,搞得我们眼花缭乱啊。我修这个念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6
学佛人不能脱离生活,日常的起居都包含着禅意的存在,修行不离世间觉,修行是改变自己的心境,使自己的心境得以升华。当你的心还不能转物时,你的一切要顺其自然,生病时一定要看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0
我说几个例子。一个例子是:儿子遇到难了,是被冤枉了,他妈妈到五台山来诚诚恳恳地求那是真正的诚恳,母子连心嘛,她对这个儿子特别爱。她朝完五台山回去,问题就解决了,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8
这些我们平常要细心去反省,观察自己,自己在日常生活当中有没有定意,就是有没有定的意思,心清净、杂念少。中国古人有两句话,谚语里所说的,非常有道理,「知事少时烦恼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2
佛法讲因果,其实说来应该是因缘果报,还要注意时间这一因素。只要因缘、时间相聚会,则果报自然成,大至宇宙,小至微尘,皆离不开此理。俗云: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苦瓜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6
话说世间上有左右邻居两家,左边这一家日日吵闹、日日有是非,不但夫妇间、儿女间互相吵闹,有时儿女也会同爸爸妈妈吵闹。吵闹太多,大家都烦了!而他们隔壁的邻居,一家人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6
要知道,佛陀看我们人生是最宝贵的。人生怎么样宝贵?一切众生都是未来的诸佛。我们有了凡情作祟,人间的平安就没有了,又怎么得到佛陀无上寂静之乐?有烦恼的人把烦恼当成敌人,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6
为什么学佛要先从做人下手?太虚大师说,学佛先学做人,把人做好了,才能成佛。佛陀,梵文音译,意译是“觉悟的人”,并不是神,也不是天生的。我们大家是“没有觉悟的佛”
昌臻法师时间:2024-12-19
布施的重点是指要自然生起给予的心,而不是指外在所给予的东西。戒律即是要能够守规矩。就好像在座有很多学生,学生们在学校守持校规,而在家的善男信女们尽到自己的责任,
大宝法王时间:2024-12-19
在有些人的观念中,之所以选择修行佛法,大部分是因为生活出现了问题。他们认为,有的人突遭不幸,心情郁郁,学佛是想找寻一个心灵的寄托;有的人脾气不好,难以改变,是想
佛答时间:2024-12-19
针对网络信众学佛的几句良言2008、12、02网络让我们更方便的了解到一些佛教活动,了解到一些佛法的内容。但是真正想好好学佛,要把佛教当作你生命当中的皈依处,甚至要修行,就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4
学佛不要贪名利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往真处来做。◎一九七七年三月十五日开示我们学佛的人,要脚踏实地修行,老老实实用功,不要贪图虚名。若是爱好假名,对修道是没有
宣化上人时间:2024-11-22
梦参长老,当代高僧,出生于1915年,现在五台山真容寺静修。1931年在北京出家,法名“觉醒”,他认为自己没有觉也没有醒,再加上是作梦因缘出家,遂自己取名为“梦参”。梦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1-20
我们推广的是 圣 玄奘大师的如来藏妙义亲爱的朋友,您想了解:什么是真正的佛法?如何快乐学佛?佛法如何让我们断除烦恼?请联系我们电话:151 9580 6515微信:151 9580 65
文化资讯时间:2024-11-15
今天承诸位善友请我演讲。我以为谈玄说妙虽然极为高尚,但于现在行持终觉了不相涉,所以今天我所讲的,且就常人现在即能实行的约略说之。因为专尚谈玄说妙,譬如那饥饿的人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3
佛学在我国非常的盛行,很多人都会去学佛、拜佛,那我们为什么要学佛、拜佛。学佛是为了利益众生、自利利他、离苦得乐的。拜佛是对诸佛菩萨的礼敬、感恩,是为了折服我们的
学佛感应时间:2024-11-11
药师山近期发现有些修行人,因为因果业障关系,修行上无法突破,又急于上求佛道以致于身心俱疲。由于佛菩萨的慈悲心,故而以方便法协助修行人有一个身心的避风港。这就是净土法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31
学佛最大的毛病各位善知识,我们学佛主要不要在佛教里造罪业。如果造了罪业,这就是得不偿失;你在佛教里头,应该立功、立德、立言,不要造罪业。在佛教里头,一天到晚就给
宣化上人时间:2024-10-26
学佛人不能脱离生活,日常的起居都包含着禅意的存在,修行不离世间觉,修行是改变自己的心境,使自己的心境得以升华。当你的心还不能转物时,你的一切要顺其自然,生病时一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0-24
周六下午,一到道场,某女莲友笑嘻嘻地对我说:“给我女儿的宝宝挂个往生牌位。” 我心里咯噔一下,因为我知道她的女儿并没有生孩子,所以她所指的宝宝应该是流产或堕胎的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5
老年人的学佛方法按照传统的说法,六十岁以上就称为老年人了。在中国佛教徒中,老年人约占百分之八十左右。因此,如何使老年人在学佛修行的生涯中,沿著正确的方向进取,得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3
六度布施度 持戒度 忍辱度 精进度禅定度智慧度 自他苦 从此度梵语六波罗蜜,汉译六到彼岸,或六度。意谓以此布施等六法认真修学,自能由生死苦海的此岸,度化到解脱自在的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08
勉强找时间来学一学,不能一心一意去做,拔除“根本业缘”是不可能的,刚强众生难调难伏就在这里。不说一般的道友,我们出家弟子对这种道理人人都懂,也知道修行好,也是下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09-25
把财色关过了,修学佛法才算入门。古来大德经常说这个世界只有两种人:一种贪财的,一种好色的。很多人学法学了很久,信佛也信了很多年,始终不知道怎么样修道、怎么样入道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09-25
1 学佛第一个阶段的收获是法喜充满,这种法喜,不是受外面境界刺激,是从内心里面发出来的。2 法喜是从清净心里面生的,不是外面五欲六尘的刺激。保持自己心清净,能与佛菩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18
我在初学佛的时候,第一次遇到章嘉大师,我就向他请教,我说:“佛法好,我们每个人都晓得好,从什么地方能入得进去?”佛法真实的受用和利益,我们总希望很快地就能得到。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17
1 我们学佛,学什么?学佛的存心、学佛的大愿。佛的心,念念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佛的愿,希望一切众生破迷开悟。2 诸佛如来都是用真心,不用妄心。我们今天学佛,无非是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13
一、《六祖坛经》什么是功德见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无滞、常见本性、名为功德。内谦下是功、外行礼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
佛教知识时间:2024-09-13
我们学佛人最重要的一点,就会有一个什麼藉口?就是什麼?「冤亲债主。」就完了,下边故事就没了。什麼「今天我妈说我了,跟我发脾气了业障现前!」就把自己堂而皇之地给避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01
学佛之人,先以知因果、慎独上下手。既能慎独,则邪念自消,何至有所不如法处。若有则当力令断灭,方为真实行履[1]。否则学在一边,行在一边,知见愈高,行履愈下,此今学
因果报应时间:2024-08-25
导读:学佛成佛不是一朝一日或一生一世的事,乃是多生多劫不断修行的事。许多学佛人在初学佛时,即使发了很坚固的誓愿,但若时间一久,或者是遇到了挫折、逆境、违缘,就忘
佛答时间:2024-08-18
1 佛教我们善护三业,第一句话就是“善护口业,不讥他过”。不要讥笑别人,不要说人家的过失,要从这里做起。2 别人说我们的过失,侮辱我们、毁谤我们、陷害我们,乃至于杀
向生净土时间:2024-08-16
茶 之 六 度 明海法师遇水舍己,而成茶饮,是为布施,叶蕴茶香,犹如戒香,是为持戒,忍蒸炒酵,受挤压揉,是为忍辱;除懒去惰,醒神益思,是为精进;和敬清寂,茶味如,
行业资讯时间:2024-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