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安法师:一念相应一念生,宝池莲华已标名
净土宗祖师大德常常开示一句话:“一念相应一念生,念念相应念念生”。一个净业行人当下这一念,如果能跟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相应,跟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力相应,发的愿和弥
大安法师时间:2025-07-23
-
圣地红莲开:最公平的判决与执行唯有因果
前些日子,我与妻子谈到一位她的远房亲戚,曾经风光一时,但因为聚众赌博等罪名,最初被判了无期徒刑,后在监狱中表现良好,最后减刑到15年,但也是坐足了15年时间才出来,
因果报应时间:2025-07-10
-
宣化上人:临终前一念忏悔,就可以将一切罪业都灭除了
【合掌恭敬。问地藏菩萨言。大士。是南阎浮提众生。命终之后。小大眷属。为修功德。乃至设斋。造众善因。是命终人。得大利益。及解脱不。地藏答言。长者。我今为未来现在。
宣化上人时间:2025-06-16
-
何以解忧?唯有沉香!
愉悦鼻尖的好香要历经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沉淀、积累和自我修行才能来到我们面前,每一次悦动我们鼻尖的香味,都穿越了时间,历经了千幸万苦。沉香给现代人的六大价值伴随着
沉香知识时间:2025-05-06
-
纪晓岚写的因果故事:一念孝心
一念孝心去余家十余里,有瞽者姓卫。戊午除夕,遍诣常呼弹唱家辞岁。各与以食物,自负以归,半途失足堕枯井中,既在旷野僻径,又家家守岁,路无行人,呼号嗌干,无应者。幸
孝顺父母时间:2025-04-09
-
圣一法师:清晨醒来,话头便自然现前,这是否表示修行有进步呢?
问:我曾听过这一位高僧说:每早醒来时留意一下你的第一念是什么,是胡里胡涂,是一片混沌还是正念分明,那时你便知道自己的境界是什么。我现在每早醒来时,不用作意,更不
汉传人物时间:2025-03-31
-
时间:1970-01-01
-
智谕法师:万般皆下品唯有往生高
这几天很冷,正象征着我们修行,有一句话「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所以大家念佛七天,要不嫌辛苦,精进努力,希望大家都有得力之处。打佛七是勇猛精进,克期求证,和平
汉传人物时间:2025-03-06
-
她的一念改变,竟救了自己儿子的命
一个妇人给全家人煎薄饼吃,她总是多煎一个,留给饥饿的路人。她将多余的薄饼放到窗台外边,凭谁都能路过自取。每天,一个驼背老汉都来取走它。但他不仅不感恩,还会在离开
佛教知识时间:2025-02-28
-
大安法师:当下这一念是非常非常重要
我们当下这一念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修行人要把握这一念,祖师大德都在现前这一念加以指点。所以这一念起来,它一定会有一个受生之缘。怎么说呢?我们讲,爱因斯坦有个公式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16
-
海云继梦:第一个就是运用参话头的方法来停心!
第一个就是运用参话头的方法来停心!就一个修行人来讲,行住坐卧它都是禅。站也是禅、坐也是禅、卧也是禅,行住坐卧,四大威仪都可参禅。────────────────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7
-
宣化上人:唯有成佛才是真正的孝顺
讲起孝道,有的人一听到这样讲,就想:“我要回家孝顺我的父母。”可是,到了家里,见着父母,又忘了孝。为什么忘了?就因为我们没有明白什么是真正孝顺父母。真正孝顺父母
宣化上人时间:2025-01-22
-
净宗法师:念佛胜易 第五章 众生缘深 唯有弥陀
第五章 众生缘深 唯有弥陀我们这样学下来,只要各位来听,保证跟阿弥陀佛的关系越来越亲近,感情越来越浓厚,肯定喜欢念佛!请往下看:若论缘份,则十方诸佛、诸菩萨中,唯有阿弥陀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3
-
体光法师:如何看话头?
体光老和尚禅七开示十二古代的佛教徒,现代的佛教徒,古代的佛教徒他在心地上聪明、有智慧,现在的佛教徒在外边聪明,能说能讲,所得的受益跟古代不同。古代得受益是实际的,现在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7
-
一念忏悔,超八万大劫
一念忏悔,超八万大劫高峰妙禅师,他在西天目山的悬崖,倒挂莲华上打坐。为什么在那么危险的地方打坐呢?因为他在打坐的时候,常常入梦乡,而障碍修行,所以发愿,到悬崖处打坐。如
其他因果故事时间:2024-12-22
-
梦参老和尚:一念观世音菩萨,“三毒”就减轻了
【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若多瞋恚。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瞋。若多愚痴。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痴。】这是“三毒”,每个众生要求解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2-15
-
道证法师:时时念佛微笑,每一念都改造命运
我们无法要求环境都顺我们的心,但是要练习把一切都当作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一切都帮助我们忆佛念佛周围环境越是吵,我心念佛念越好。各种声音都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1
-
若睡前一念为善,则整夜睡眠中的心念都会停留在善念上,反之亦然
祈竹仁波切开示在正常情况下,我们临睡着的一念,会影响整夜的眠中念头。若睡前一念爲善,则整夜睡眠中的心念也会停留在善念上,反之亦然。由于这个原因,若把睡前一念专注
清净的本源时间:2024-08-09
-
净土法门法语:临终最后一念决定死后去处
极乐世界不难去,往生经上面,往生经就是净土的经论,三经一论,都告诉我们,要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只要具备三个条件,信、愿、行。你得相信,决定没有怀疑,信心坚定;第
向生净土时间:2024-08-04
-
净土法门法语:能不能往生净土,决定在最后一念
1佛家在习惯上,一个人过世,十二小时之后才可以碰他,为什么?怕他起嗔恚心。这一起嗔恚心,麻烦大了,最后这一念如果是嗔恚,必定堕恶道,嗔恚堕地狱!2往生的人断气最后这
向生净土时间:2024-07-27
-
问茶哪得香如许 唯有赵州禅机来
河北省向有燕赵大地之称,它所在地域是古老而悠久的。从五千年仰韶文化时期,先商祖先在这里繁衍,这里就成了历史的文明之区。在这块富饶的土地上,给后人留下了多少怀古
品茶论禅时间:2024-07-24
-
何以解忧 唯有茶疗
唐代药学家陈藏器在《本草拾遗》中曰:“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说到茶对“心病”的“药理”功效,历史上有多位名人予以高论。唐代陆羽在《茶经》中称茶能“涤烦
茶的知识时间:2024-07-21
-
明一法师:与祖师同行 玖 殷勤空里步 一念无生全体现
与祖师同行 玖 殷勤空里步 一念无生全体现学通三藏,坐证四禅,镇想无生,澄心空理一念无生全体现,是我们出家人的目标。其中无生这个东西,大家都在说,自己总也不能证得,总在似
汉传人物时间:2024-06-27
-
达真堪布:唯有自心不清净
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不要谈论他人的过失,也不要思量他人的过失。每个人的习气不同,有的人特别爱说别人的缺陷,第一,说他人身体缺陷。比如瞎子、聋子等等。如果是带着恶
邪淫果报时间:2024-04-09
-
唯有佛教能解答千古难题——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是一个古老而又难以解答的问题。很多人从生物进化论的角度,或从哲学的角度给出了不同的答案,但严格意义上说,这些都是假说,因为这是一个找不到最初
学佛受用时间:2024-03-12
-
别再迷信拜佛了,唯有虔诚学佛才能解开“命运锁链”
我曾经有一个温暖的家庭,夫妻恩爱,儿子乖巧,丈夫开车跑生意,虽不算富有,但也衣食无忧。我们家供奉着一尊观音像和一尊财神爷像,每月初一、十五我都会上香,上供。求观
学佛受用时间:2024-02-23
-
只因一念贪财,苦修二十年仍入轮回
江苏省崇明岛(今属上海)高石桥有王氏兄弟二人,长兄已忘其名,小弟名曰和尚,父母双亡。长兄已经娶妻,生育一子,当时正在上海经商。王和尚则自幼好善,心慕修行,自从父母
佛教故事时间:2024-01-18
-
一念淫心祸无央 堕阿鼻地狱
典故摘自:《出曜经˙卷四》一日,邻近舍卫城的村落中,发生了一件不幸的事。有位妇人抱着孩子、拿着水瓶,准备到井边打水。当时离井不远处,正坐着一位容貌正直的须眉在操
佛教故事时间:2024-01-06
-
一念善行积德 中年添丁及第
德清的地方有一举人名蔡启传。他四十岁时仍未有儿子;他妻子便用了五十两的私房钱为他买了一妾。该妾来到时,不断低头哭泣。蔡问她为何哭泣,她答说:我丈夫欠下巨债,因此
因果报应时间:2023-11-30
-
释门法戒录:一念忏悔 免铁轮报 (晋 法衡)
一念忏悔 免铁轮报 (晋 法衡)晋朝僧人支法衡,一次,患病十天后死去,经过三天又苏醒。说刚死时,有人带他先后去到四处衙门样的地方,都不接收他。忽然看见一个大铁轮,轮上有铁
佛教故事:释门法戒录时间:2023-09-03
-
释门法戒录:卅年诵经 一念堕落 (宋 法华尼)
卅年诵经 一念堕落 (宋 法华尼)宋朝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年),欧阳修做颍州太守(地区长官)。有个官妓名叫卢循,相貌端秀,口中常出莲花香气,散发满座。有四川僧人某,具有宿命
佛教故事:释门法戒录时间:2023-09-03
-
索达吉堪布:行持善法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唯有当下及时享乐才深得人心。是这样吗?
索达吉堪布:行持善法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唯有当下及时享乐才深得人心。是这样吗?问:在很多人看来,行持善法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唯有当下及时享乐才深得人心。是这样吗
佛学常识时间:2023-09-01
-
陈坚教授:论智????的“一念心”
陈坚教授:论智顗的“一念心”提要“一念心”是天台宗创始人智顗佛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何为“一念心”?学界以往对它的理解有所偏失。本文从多个角度对“一念心”作了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18
-
宽运法师:一念诚心 一念感应──布施塔庙 得福
一念诚心.一念感应 ──布施塔庙.得福无量我们东林念佛堂是专修净土的十方道场,由开山祖师定西法师始建于1952年,当时荃湾南天竺住持茂蕊法师将其东园菜地捐出,并得各
布施功德时间:2023-08-17
-
一念贪爱瞋痴变为毒蛇,一念觉醒布施智蛇升天
在过去劫中,波罗奈国有个痴人,他一生克勤克俭,却喜欢积聚黄金。那时工资低廉,积银都很难了,又怎么来储蓄黄金呢?幸而他所居住的是个热带地方,气候长年如夏,谷物瓜果
佛教公案时间:2023-08-16
-
第十五回 一念兴定中尘劫现 功行满心上白莲生
话说耶摩山下,经妙善大师济贫救苦之后,已成为一个市镇相彷。一班贫苦的人们,做做小本经纪,倒也足资糊口,安居乐业,都出于妙善大师一人所赐,故大家对她的信仰,自然格
因果报应时间:2023-08-14
-
一念贪心转世变鬼,请求高僧超拔魔难
在佛教中有一段故事:有一位高僧行脚于各个寺院,去礼拜参访。有一回,他来到瓦观寺挂单,在寺中礼拜《法华经》,同时也在那儿研究法华的事理。有一天,在半夜时分,他溘然
佛教故事时间:2023-08-12
-
第十一回 一念精诚感彼宫女 半宵操作怜此劳人
话说妙庄王与妙善公主,毕竟是情关骨肉,所以忍心将他发往灶下受苦,原想使她受此磨折,回心转意,顺从自己的主张。不料这位公主,立志坚决,情愿身体上受尽苦恼,却始终不
因果报应时间:2023-08-12
-
佛教故事:哲理故事:富翁将死,唯有不受宠的大夫人愿相随!
昔有大富之人,生平悭吝,既不修身又不修心。他娶了四位夫人,最宠爱的就是第四夫人,终日恩恩爱爱,从不离开;其次是三夫人,也有很大魅力,使这富翁相会欢喜,别离忧愁;
佛教故事:哲理故事时间:2023-08-09
-
佛教故事:唯有认真接纳,才知道痛下针砭
唯有认真接纳,才知道痛下针砭一个年轻人去拜访一位住在大山里的禅师,一起讨论关于美德的问题。这时候,一个强盗也找到了禅师。他跪在禅师面前说:禅师,我的罪过太大了,
佛教故事:放下就是快乐时间:2023-08-09
-
佛教故事:佛心禅语中的人生智慧:一念放下,万般自在
一念放下,万般自在很多时候,我们觉得累,一般都不是身体的累,而是心累,心被太多放不下的东西纠缠不休,被工作的压力折腾得疲惫不堪,于是,生命中最淳朴的快乐就会如同
佛教故事:佛心禅语中的人生智慧时间:2023-08-03
-
佛教故事:玄奘精神 第60节:第九章 人生无常,唯有把握当下(3)
性力派同时是印度教三大派别之一,主要崇拜时母,难近母和吉祥天女。玄奘到达印度时,正好是这个教派比较兴盛的时期。在这个教派的众多祭祀仪式中,人牲是最为残忍,也是最
佛教故事:玄奘精神时间:2023-07-31
-
佛教故事:玄奘精神 第61节:第九章 人生无常,唯有把握当下(4)
我们可以大胆设想,信徒们其实最愿意看到玄奘拼命求饶,跪倒在他们身前不断叩头念经,痛哭流涕的请求宽恕,就像当初那伙两千多人的突厥强盗一样,太过顺从的对手会让犯罪者
佛教故事:玄奘精神时间:2023-07-31
-
佛教故事:玄奘精神 第63节:第九章 人生无常,唯有把握当下(6)
人类文明大多是依河流而生,大地是母亲,大河就是母亲的乳汁--恒河和亚穆纳河是印度北方最重要的两条河流,都流传着许许多多的传奇故事,古印度的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和
佛教故事:玄奘精神时间:2023-07-31
-
佛教故事:玄奘精神 第58节:第九章 人生无常,唯有把握当下(1)
第 九 章 人生无常,唯有把握当下在很多人眼里,没有什么比生命更值得珍惜,可在玄奘看来,信念和理想才是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为了信念,他愿意在钢刀下化灭,为了理想,
佛教故事:玄奘精神时间:2023-07-31
-
佛教故事:玄奘精神 第62节:第九章 人生无常,唯有把握当下(5)
信徒们纷纷放下手中刀棍,首领连忙抓来一人,指着兀自端坐不动的玄奘问道:沙门从何处来?名字何等?他们似乎也意识到了这个僧人来历不凡,身份很不一般。那名同伴反应也很
佛教故事:玄奘精神时间:2023-07-31
-
佛教故事:玄奘精神 第59节:第九章 人生无常,唯有把握当下(2)
这些都是发生在玄奘之前的故事,玄奘到达迦湿弥罗的时候,虽然当地的佛教已不如当年那般兴盛,但依旧保留着由世友等五百高僧编写集结的完整佛经。这一点对玄奘来说非常重要
佛教故事:玄奘精神时间:2023-07-31
-
一念YIN心祸无央
一日,邻近舍卫城的村庄中,发生了一件不幸的事。有位妇人抱著孩子、拿著水瓶,准备到井边汲水。当时离井不远处,正坐著一位容貌端正的男子在弹琴自娱。妇人听到美妙的琴音
因果报应时间:2023-07-31
-
佛教故事:观世音菩萨传:第十五回 一念兴定中尘劫现 功行满心上白莲生
第十五回 一念兴定中尘劫现 功行满心上白莲生话说耶摩山下,经妙善大师济贫救苦之后,已成为一个市镇相彷。一班贫苦的人们,做做小本经纪,倒也足资糊口,安居乐业,都出于
佛教故事:观世音菩萨传时间:2023-07-29
-
佛教故事:观世音菩萨传:第十一回 一念精诚感彼宫女 半宵操作怜此劳人
第十一回 一念精诚感彼宫女 半宵操作怜此劳人话说妙庄王与妙善公主,毕竟是情关骨肉,所以忍心将他发往灶下受苦,原想使她受此磨折,回心转意,顺从自己的主张。不料这位公
佛教故事:观世音菩萨传时间:2023-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