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依据宣化上人讲述《楞严经浅释》整理而成。 一, 色阴十魔根据宣化上人整理的十种中魔表现:1. 觉得自己有神通了, 修为很高了, 了不起了, 功夫深了, 魔马上就被这念头招来.2. 一天到晚就想异性.3. 得到某种境界, 心里想:好境界, 再来一次或者好境界, 不要再来了,
宣化上人时间:2025-06-20
倓虚大师按:近代高僧倓虚法师,与虚云法师、太虚法师合称为中国近代佛教界的“三虚”。《影尘回忆录》是倓虚法师口述自传,由其弟子大光法师私下记录而成,记录倓虚法师从出生到1948年的传奇经历。倓虚法师在结束谈话时,引《楞严经》:“纵灭一切见闻觉知,内守幽闲,
佛教知识时间:2025-05-30
《圆通章》出自《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简称《楞严经》。明憨山大师云:不读《法华》,不知如来救世之苦心;不读《楞严》,不知修心迷悟之关键。此是一部非常殊胜的大乘经典,具有直指我人妙明真心,令众生就路还家、大彻大悟的殊胜功用。这部经
汉传人物时间:2025-05-28
《楞严经》诸经的骨髓研究佛法要了解经中的义理。佛所说的经典,每一部经都有其真正的义理;并且所有的经典,互相都有连带关系,其中的义理也都是有连贯性的。佛说小乘,说大乘,最后归纳到佛乘上。不论大乘、小乘、佛乘,首先都是教人去除习气毛病,去无明烦恼,去贪嗔痴。你若
宣化上人时间:2025-05-23
反闻闻自性该如何理解?明证法师开示:闻是什么意思,新闻的闻,这个闻在汉语里有两个意思,本来这个闻是耳闻目睹,所以,它一个门字,里边有一个耳,现在老百姓口语里边说,你闻一闻这是什么味道,也叫闻,真正的意思是听的意思,《楞严经》里边介绍了二十五种圆通,修楞严大定的方法
汉传人物时间:2025-05-22
你们若打坐,就能看见佛,和佛沟通。佛说什么话你也听得见。天津有一班人,看我的《开示录》、《华严经》、《楞严经》、《法华经》注解,他们都得到利益,开了五眼六通。佛说话他也听得懂,佛做什么他也看得见,天上他也看得见,谁有病他都可以给人治病的,都有这种能力
宣化上人时间:2025-05-20
问:我们生死凡夫有资格学《楞严》吗?净界法师答:《楞严经》所加被的正是我们这些生死凡夫,还有法执特别重的二乘人。你看经文开始:是时如来敷座晏安,为诸会中宣示深奥。其实这个深奥的道理就是后面佛陀所说的如来藏妙真如性圆三谛理,是后面的三卷半的纲要说明。佛
汉传人物时间:2025-05-16
阿弥陀佛西方净土离我们究竟有多远?来看省庵大师的一首净土诗:都言净土唯心是,十万余程是外求。但执妄心居在内(若言十万亿佛国之西方是外求者,则认方寸妄心居内,便同阿难所计七处之一),不知真性体全收(《楞严经》云,当知虚空,生汝心内,犹如片云,点太清里,
谈佛说禅悟人生时间:2025-05-09
邪YIN色欲是祸,戒YIN止色竟有如此多的善报 佛言。爱欲莫甚于色。色之为欲。其大无外。赖有一矣。若使二同。普天之人。无能为道者矣。 淫欲心若是断了,一定会证果,证得阿罗汉果。可惜这是不容易断的,所有的众生都有这种毛病。所以在《楞严经》上说:“淫心不除,尘
戒邪淫故事时间:2025-04-24
楞严经云:淫心不除,尘不可出。是说我们的身命来源于淫欲,又被淫欲系缚终生,继而牵入轮回,再次转世投胎,无休无止。那么人是如何投胎的,男女两性又是如何产生的,现代科学的染色体理论只看到了现象(果),但出现性别的深层原因又是什么,胚胎形成的前后到底发生了些
宣化上人时间:2025-04-22
--- 摘自《影尘回忆录》 湛山倓虚大师门人大光记刘文化看楞严经看的像入了魔一样,往往整宿整宿的在佛前求,果然他得一种灵验!有一天他在药铺里看楞严经,他的对面棹上坐着一位给药铺里管帐的先生,姓黄叫黄聘之。他两个人相距很近,黄正在低着头写帐,刘文化看经像入定一样,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7
(二)逐妄执:吾人内之身心,外之器界,无不唯心所现,如空花水月,本无实体。众生迷而不知,随逐妄想,执我执法;如阿难七番妄执,计心在内、在外、在中间,乃至推穷寻逐,名之为心。佛咄其非:此是前尘,虚妄想相;惑汝真心。由汝无始,至于今生,认贼为子,失汝元常,故受轮转。以是因缘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0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 (卷第六)海仁老法师主讲受业弟子释文珠笔记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六尔时观世音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于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9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 (卷第二)海仁老法师主讲受业弟子释文珠笔记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二尔时阿难,及诸大众,闻佛示诲,身心泰然。念无始来,失却本心,妄认缘尘分别影事;今日开悟,如失乳儿,忽遇慈母,合掌礼佛。愿闻如来,显出身心,真妄虚实,现前生灭,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9
(九)本生:是说及佛与弟子等,本因地中,曾生何处,作何佛事。如须菩提云:我旷劫来,心得无碍。自忆受生,如恒河沙,初在母胎,即知空寂。舍利弗亦云:我旷劫来,心见清净。如是受生,如恒河沙,世出世间,种种变化,一见即通,获无障碍。(十)方广:方是佛教化众生之方便,广是佛所证之理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9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 (卷第五)海仁老法师主讲受业弟子释文珠笔记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五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来虽说第二义门。今观世间解结之人,若不知其所结之元,我信是人,终不能解。世尊!我及会中,有学声闻,亦复如是。从无始际,与诸无明,俱滋灭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9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 (卷第四)海仁老法师主讲受业弟子释文珠笔记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四尔时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褊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丙二广破余疑分二。丁初明事理性相本融分三,戊初疑请分二。己初叙敬小乘无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9
以上总明相妄。或问:九界之相,可谓虚妄;佛界妙相,全由修得,云何亦名虚妄。佛顶文句云:对迷说悟,对染说净;其体虽真,其名则妄。譬如演若达多,忽悟本头,非从外得;头虽是实,而悟得两字,全无实法,不过因于迷失而言之耳。所谓:言妄显诸真,妄真同二妄。此之谓也。殊不能知以下,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7
是故当知,舌味为缘,生舌识界,三处都无。则舌与味,及舌界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此明缘生性空,即假即中,以是舌识,非根自生,非他尘生,非空非共生之故,当知根尘识三处都无实体。但有假名假相而已,此显相妄,即不空藏。则舌与味以下,是显性真,舌根味尘与舌识三处,本如来藏;以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6
佛言:汝今自伤发白面皱,其面必定皱于童年。则汝今时,观此恒河,与昔童时观河之见,有童耄不?王言:不也,世尊!佛言:大王!汝面虽皱,而此见精,性未曾皱。皱者为变,不皱非变,变者受灭,彼不变者,元无生灭,云何于中,受汝生死?而犹引彼末伽黎等,都言此身,死后全灭。前匿王答佛发白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6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