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教理甚深。佛无问自说,并且说,如此法门,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
法华经说,诸法实相,唯佛与佛乃能究尽。约诸法来说,佛说,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约实相来说,说西方,十方皆是西方。为什么呢?于一真法界之中,一即一切。所以净土法门甚深,不是像一般人所料想的那么浅显。佛把甚深之法,以大方便来说。
固然是净土法门,教理甚深,但是,净土法门,重行不重解。所以大家念佛的时候,不要把教理放到心里去思惟。把你了解的一切放下,单提一声佛号。如果是你念佛期间,还去思惟甚深道理,那都是独头意识,是妄想。无量劫来你落入生死,就是这种妄想造成。所以,佛号一起,重于修行,打断生死流。千万不可念佛之间还去想道理,想教理。
净土法门重于行,行有三种方便。大家都知道,就是信、愿、行。信是信有阿弥陀佛,信有西方极乐。愿是愿见阿弥陀佛,愿生西方极乐国土。行是持念佛名,好象失乳之儿,声声呼唤母亲。
信愿行虽然是三种方便,可是摄归一心。所以大家,一心信阿弥陀佛,一心信念佛即得往生,不作余杂想。一心愿见阿弥陀佛,一心愿生西方极乐,不作余杂想。一心称念阿弥陀佛名号,如子呼母,不作余杂想。
信愿行导归一心,不作余杂想,称为善心一处住不动,这也就是善思惟。
如此法门,和宗门下有相近似之处。禅宗说思惟修,净土法门就是一心念佛,不作余杂想,近似禅宗的思惟修。
可是略有不同之处。思惟修的境界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净土念佛法门所修的是「归家罢问程」。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那是路上风光;归家罢问程,就是已经回到家中了,不必再问路程了,这种法门,直透本地风光!
初学念佛,是如此修,信愿行摄归一心。往生极乐以后,也是信愿行摄归一心。究竟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还是信愿行摄归一心。所以古德讲,一句佛号念到底。不同其它法门。不须要另换题目。可以直证实相,直入法界。
本来,在一真法界之中,一切法即一法,没有差别,因为众生根机高低不平,佛才说无量法门。无量法门,即是一法;一法,即是无量法门。无量法门为诸法,一法为实相。无量即一,诸法实相;一即无量,实相诸法。
大家念佛之间,以行为主,不可思惟其理。你起思惟心,皆是生死流。只许你摄心念佛,心外更无一法。
思惟教理,是引导你修行,修行若起,千万不要再思惟道理了。
大海水无量无边,牛饮一斗,苍蝇喝,只喝一滴,都得饱满。大家念佛也是这样,各随其量,各尽其力,能摄取多少,摄取多少。
总要知道,一心生万法,万法归一心。虽入万法,不可执着,如果你还思惟道理、执着的话,是遍计执。不执着,一心修行念佛,直入实相。古德说,念佛法门,可以直入无为。直入无为就是直证实相,直入法界。
如此法门,甚深究竟,佛以大慈悲心,以大方便来说。
所以大家修的时候,佛号一起,一切杂念皆消。不念余法,只念弥陀。
所以,这个法门,也近似禅宗的思惟修,可是比思惟修方便究竟。证的果位很深。经上说,彼国众生,多有一生补佛处者。一生成佛,岂得不深?
今天讲到此地,现在大家开始念佛。
南无阿弥陀佛
1985年第三期第四天念佛的人,心要注意到“平”。所谓心平,就是心清净,心清净,就是心无所住,乐的时候,心要平,不忘念佛,苦的时候,心要平,不忘念佛。大家要注意到。乐的时候,
汉传人物时间:2025-03-07
1986年第二期第二天打佛七要忏悔,平时大家在家里,也要时时忏悔。发忏悔心,才得往生。因为我们无始劫来,轮回六道,就是因为我们的心起惑造业,以致落入苦道。大家忏悔的时候,
汉传人物时间:2025-03-07
这几天很冷,正象征着我们修行,有一句话「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所以大家念佛七天,要不嫌辛苦,精进努力,希望大家都有得力之处。打佛七是勇猛精进,克期求证,和平
汉传人物时间:2025-03-06
念佛平时要精勤,临命终时才有用。所谓精勤,就是随缘随力,记起来就念。不可以高兴了,念得很用功;不高兴,就放下了。一曝十寒,要不得。临命终时,我们业障深重,恐怕免不了有病
汉传人物时间:2025-03-06
1985年第三期第五天本来不应该多讲话,应该教大家尽量多念佛,因为佛七眼看就要圆满,不过,今天加香,不得不提醒各位。今天晚上开始加香,希望大家要捍劳忍苦,尽量念佛。所谓小
汉传人物时间:2025-03-06
向着一个地方掘下去,一定见水。如果东掘掘,西掘掘,处处有始无终,永不见水。所以,修念佛法门,贵在一心专注,一句佛号念到底,不换题目。有一些人贪心太重,看见人参禅
汉传人物时间:2025-03-06
观因缘品第一「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出能说是因缘善灭诸戏论我稽首礼佛诸说中第一」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出,称为「八不中道」。第一品,观
汉传人物时间:2025-03-06
因果 (950126早餐开示)般若与净土,都特别强调因缘果报-如是因,如是果,如是缘,如是报。所以我们起心动念,要是能想到将来的果报,心自然就会收敛,自然就会平静了。
净土法门时间:2025-03-06
绪言般若的义理甚深,出生三世诸佛及诸佛无上菩提,是学佛人根本之学。《大般若经》卷第四百四十三云,甚深般若波罗蜜,是诸佛母,是世间诸法实相。甚深般若波罗蜜,为大事故出现
汉传人物时间:2025-03-05
卷上「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共大比丘僧五百人俱。菩萨九万二千人。其名曰众德庄严菩萨摩诃萨。师子游步菩萨。光无障净王菩萨。高山顶自在王菩萨。爱喜净光
汉传人物时间:2025-03-05
佛七讲话 第五集七十八年第二期第一天 发之于心还之于心经上说,有两种念佛,一种是观想念佛,一种是持名念佛。净土宗初到中国的时候,多修观想。善导和尚以后,就修持名念佛。
汉传人物时间:2025-03-05
圆觉经 述要 第三卷智谕法师【若诸菩萨唯取极静。由静力故永断烦恼究竟成就。不起于座便入涅盘。此菩萨者名单修奢摩他。】于二十五种清净定轮中,先讲三观单修。今讲单修奢
汉传人物时间:2025-03-05
净土持名一门,收机最广。所谓三根普被,利钝全收,就是持念佛名。尽虚空遍法界,不出一句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翻译无量光无量寿。无量光就是横遍十方,无量寿就是竖穷三际。所以
汉传人物时间:2025-03-05
性缘问题之申论五、与种子识的关系佛灭后九百年间,天亲菩萨出世,造唯识三十颂,乃有唯识宗兴。天亲菩萨造颂已,未及为长行广释,即便取灭。后有十论师释此颂,十论师,护法,德慧
汉传人物时间:2025-03-04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修学记■第四十三次修学师父:佛法,大家要知道,不可思议的,确实有闻思修证四个阶段,你假实际修行 ,就知道了。真心起修行以后,在平常日用,做
汉传人物时间:2025-03-04
夏雨清凉解要 八苦我最先甘我最后今天和大家讲修福、惜福之道。多多贡献大众,贡献大众才是度化众生,菩萨行。凡有事情,苦我最先,甘我最后,苦的事情,我最先担下来,不要逃避;
汉传人物时间:2025-03-04
总持品第八「尔时地藏菩萨从众中起至于佛前。合掌跪而白佛言。尊者。我观大众心有疑事。犹未得决。今者如来欲为除疑。我今为众随疑所问。愿佛慈悲垂哀听许。佛言。菩萨摩诃
汉传人物时间:2025-03-04
夏雨清凉解要 九离开法身、慧命,叫业报身。什么是业报身呢?起贪瞋痴心,造诸恶业,一定受业报身。业报身,叫业系苦,落入惑业苦。如果不起贪瞋痴心,就得法身、慧命,脱离惑业苦
汉传人物时间:2025-03-04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句解唐三藏法师玄奘译释智谕作解心经译本甚多,唯玄奘大师因缘殊胜,且译笔简洁,古今独多采用。今作句解,亦采玄奘大师译本。此经翻译,计有鸠摩罗什译本,名「
汉传人物时间:2025-03-04
净土法门劝世人要忍辱、知足常乐,身心要清净《金刚经》上佛告诉我们,“一切法得成於忍”,你得有耐心!耐心的反面就是心浮气躁,心浮气躁很难成就。古人讲的“不如意事常
净土法门时间:2025-03-04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修学记■第五十六次修学普觉章「于是普觉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繞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快说禅病。令诸大众得未曾有
汉传人物时间:2025-03-03
释经文「观自在菩萨。」此经鸠摩罗什大师及玄奘大师译本,均简集纲要,唯取正宗分,略其序分流通分。余家所译,皆有序流二分。观自在菩萨,亦曰圣观自在菩萨。旧时罗什大师译为
汉传人物时间:2025-03-03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修学记 威德自在章▉第三十八次修学「于是威德自在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繞三匝。长跪叉 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广为我等。分别
汉传人物时间:2025-03-03
501、临终助念的重要作用是什么?临终蒙善知识开导,令生信心。又为助念佛号,令彼随大众音声,或出声念,或心中默念。果能如法助念,无一切破坏正念等事,亦可往生。以佛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5
《中论要解》第一卷--观五阴品第四中论要解 作者:释智谕观五阴品第四问曰:汝云若破于见,则为破见者。然经说有五阴法,五阴和合为人。云何无见者呢?答曰:五阴皆空也。[若离于
汉传人物时间:2024-05-23
《中论要解》第二卷--观三相品第七(下)汝先言生住灭无无穷过,以本生生生生,生生生本生。今复言生时生,若生时有生者,应生本生及生生。汝既曰本生生生生,生生生本生,何得更有
汉传人物时间:2024-05-23
《中论要解》第四卷--观四谛品第二十四(上)中论要解 作者:释智谕观四谛品第二十四外人问言:众生以四颠倒,造作集而致苦报。若不颠倒,则修道可以证灭。故破四颠倒可证四谛,证
汉传人物时间:2024-05-23
听经听多了,能够懂得这些道理,这叫什么?解悟,解悟不管用。譬如我所说的这些境界,我都能说得出来,我是解悟,我说得出来,我做不到!譬如我能把清净法身讲得清清楚楚,
佛教故事时间:2024-03-26
净土法门的纲领,概括起来,就是四句话,十六个字:“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这是清代彻悟禅师提出来的。彻悟禅师早年参禅,大彻大悟后,改修净土,
念佛法门时间:2023-09-03
释昌臻佛所说的一切法门,都能了生死,证菩提,法法平等,无有高下。但是,由于时节因缘不同,众生根机各异。如同治病,心须对症用药,方能获得疗效。从这个意义讲,当前提
念佛法门时间:2023-09-03
善信问:阿弥陀佛!顶礼师父!什么是一门深入?净土法门如何修持?请师父开示。觉火法师答:阿弥陀佛!一门深入的意思是我们单独选一个主修法门,我们能够深入进去。不仅净
佛学常识时间:2023-06-19
清达禅达禅,俗姓狄,浙江嘉善人,出家于县城的景德寺,曾经两次修持般舟三昧。后来,居住在北港的荻秋庵,念佛的声音时常响彻户外。平时见到人就以生死无常来相互警示策
因果实录时间:2022-06-26
净土法门大意今日在本寺演讲,适值念佛会期。故为说修净土宗者应注意的几项。修净土宗者,第一须发大菩提心。无量寿经中所说三辈往生者,皆须发无上菩提之心。观无量寿佛经
弘一大师时间:2022-03-30
第一天 万缘放下单提佛号今天是佛七第一天,要和大家讲的是,如何打好这次佛七。要想打好佛七,必须万缘放下,至诚恳切单提一句阿弥陀佛佛号。不过要想提起佛号,并不是一
智谕法师时间:2022-03-17
彻悟大师(17411810)清代著名高僧,中国净土宗第十二代祖师。彻悟大师的学修历程是基于儒学、历经禅教而终归净土的,在佛法修学上大师博通性相二宗、参究禅门要旨,持戒奉
其他文章时间:2021-08-23
其他法门,依靠自力修行,要成就很难。好像我们要游过长江,如果依靠自己的力量,身上背一块石头,由此岸游过长江到彼岸,很困难。为什么?因为可能游到江中间,我们就没有
大愿法师时间:2021-07-06
在过去好多祖师大德,为众生示现一生勤苦办道,一生成就,从今走上永恒的快乐,证到佛心。而我们所学到的净土法门,也即是用最快的速度来修学就能够即刻成功。在华严经里,
方海权时间:2021-05-19
如来苦口婆心劝导众生,劝谏我们老实念佛,修净土法门,带业往生,别再想这个想那个,一心念佛就行了。带业往生,根据我的看法,末法众生生死习气非常重,贪、瞋、痴的生死
成刚法师时间:2021-02-09
净土法门,唯信能入。信根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珍贵的。莲池大师在《阿弥陀经疏钞》中说:往生净土,要须有信。千信即千生,万信即万生。信佛名字,诸佛即救,诸佛即护。但
其他文章时间:2021-02-09
今天我们依然是讲净土缘起的第七门,就是为什么说净土,是显现它的大胜方便。所以,今天的这个法,相对来讲很简短,可是非常高妙,大家一定要把这个聚精会神的功夫拿出来。
宏海法师时间:2021-02-01
用力少而收效大,净土法门的这个特点是适合一切人去修行的。不需要说你非得要出家不可,你非得要一天有很长时间的修行不可。它只要你具足信愿,每天哪怕你念十声,阿弥陀佛
大安法师时间:2021-01-28
问:请问师父,色不异空和色即是空的区别是什么?在净土法门如何去理解?大安法师答:这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里面的两句话。色是指有形色、质碍之物。眼、耳、鼻、舌、身
大安法师时间:2020-12-17
《莫道老来方修道》,我们讲《西方合论》的第九,修持门。上一讲讲这个净悟门,要用心去体悟。如果不能够顿悟,那么应该深深地培植我们的信根,不惊不动,决定如此,所以这
宏海法师时间:2020-12-16
现在很多人没有自知之明,他觉得他一修行就目空四海,觉得自己很了不起,我修行怎么怎么样,我马上就能开悟,我马上能证到三果,怎么怎么回事,这些都是没有自知之明的。所
大安法师时间:2020-12-16
问:净土法门有没有口传心授的秘诀?印光法师答:净土法门,绝无口传心授之事。任人于经教著述中自行领会,无不得者。莲宗九祖,非各宗之一一亲传,乃后人择其宏净功深者而
佛学入门时间:2013-12-26
问:刚开始对净土法门不能深信,怎么办?印光法师答:净土法门若信得及,何善如之。若己智有不了,即当仰信诸佛诸祖诚言,断不可有一念疑心,疑则与佛相背,临终定难感通矣
佛学入门时间:2013-12-26
问:修净土法门什么最为要紧?印光法师答:须知西方极乐世界,莫说凡夫不能到,即小乘圣人亦不能到。以彼系大乘不思议境界故也。小圣回心向大即能到。凡夫若无信愿感佛,纵
佛学入门时间:2013-12-26
问:为什么说末法众生唯依净土法门得度生死?印光法师答:如来出世,说法度生,原欲一切众生,直下了生脱死,亲证无上觉道而已。但以众生根机不等,不能究竟畅佛本怀。只得
佛学入门时间:2013-12-26
问:净土法门的“信”该如何理解?印光法师答:所言信者,须信娑婆实实是苦,极乐实实是乐。娑婆之苦,无量无边。总而言之,不出八苦。所谓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
佛学入门时间:2013-12-26
问:净土法门的“愿”该如何理解?印光法师答:既知娑婆是苦,极乐是乐。应发切实誓愿,愿离娑婆苦,愿得极乐乐。其愿之切,当如堕厕坑之急求出离,又如系牢狱之切念家乡。
佛学入门时间:2013-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