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缘问题之申论
五、与种子识的关系
佛灭后九百年间,天亲菩萨出世,造唯识三十颂,乃有唯识宗兴。天亲菩萨造颂已,未及为长行广释,即便取灭。后有十论师释此颂,十论师,护法,德慧,安慧,亲胜,难陀,净月,火辨,胜友,胜子,智月。其中以护法论师声德独振,成唯识论述记云为贤劫千佛之一。玄奘大师,合十大论师所着,为成唯识论十卷,集唯识宗之大成。
唯识三十颂云:「初阿赖耶识,异熟一切种。」
以阿赖耶识,能执持诸法种子,令种子不失,故称阿赖耶识名种子识。阿赖耶识是体,种子是用。阿赖耶是约体言,名为藏识,藏者有能藏所藏执藏义。换句话说,藏识即是「体」义。
种子者依第八识,为由体所起之用。种子是因,能生于果。果以因生,因以体有,体即阿赖耶识,故一切因果,唯识无境。果以因生有三种情形,一、因变异,果方熟,名变异而熟,例如种子烂坏,禾方生故。二、与因异时果方成熟,名异时而熟,例如今日下种,他日禾生。三、果与因性质不同,例如下的是种,生的是禾,故名异类而熟。以有如是三种差异,所以第八识又名异熟识。何以故?因为果由因生,因由体有,归根结底,总是唯识,所以说初阿赖耶识,异熟一切种。
既然种子识是由体起用,用全归体,则知用是作法,体是无作。无作而作是由体起用,作而无作是用全归体。换句话说,无性随缘是识之用,随缘无性是识之体。
以随缘无性,体方不灭,体不灭故,方能起用。以无性随缘,作用方兴,作用虽兴,全不异体。若不如此,则于理不圆矣。
因为种子是因,能生于果,若不能生果,则不名种子,以因生果故,方名种子。但是我们要问,究系因灭生果?抑因不灭生果?若据异熟果而言,变异而熟,异时而熟,异类而熟,皆是因灭果方熟义。
我们假设因不灭而果熟。因既不灭,应仍能生。如是则因生果后,应更生果,生果无尽。例如众生成佛后,应再成佛,成后再成……无有尽止。证入初果,应再证初果,无有尽止,以因不灭故。
若如此者,众生便不能成佛。何以故?若因不灭,应仍是凡夫,焉得名佛?同理可知,若因不灭,应无初果,乃至无二果三果四果……何以故?若因不灭,则仍是因,何得生果?所以因不灭而能生果者,无有是处。
同时若因不灭而有果者,是因果为二。因果为二者,是因外有果,果不对因。果外有因,因不对果。不对果则不应名因,不对因亦不应名果,以二者无关故。若因不生果,果不由因生,云何名为种子识?所以若因不灭而果生者,不得名种子识。
既然因不灭生果不如道理,应该因灭而后生果了?但因灭而后生果亦不如道理,以灭法不应更生故。犹如火灭不应更烧,人死不应起作。若火灭后犹燃烧,不应名灭,人死犹起作,不应名死。
所以因灭而生果,则不应名种子识。何以故?果生与因无关故。因灭已无,果不由因起。既然果不由因起,则因者非因。如果非因而名种子者,应是非因皆能生果。如果非因皆能生果,何独谓阿赖耶为种子识?若无阿赖耶识为体,不应起种子之用也。
再者,因若能生果,生法应是无常,无常则非存在,既不存在,何得谓为种子?何故无常则非存在呢?因为存在必是常故。法若无常,剎那不住,剎那不住云何存在?故因若生果,不应名种子。
如此说来,常故存在,存在乃名种子了?不是的,常亦不名种子。何以故?种子是生义,能生于果,方名种子。诸法若常,常则不生,不生何得谓种?
何故因灭生果不得谓种,因不灭生果亦不得谓种,无常不得谓种,常亦不得谓种?因为因灭、无常,皆是断见,因不灭、常,皆是常见,断常二见不契中道。而种子识者,系甚深中道义。所以因灭不灭,或常或无常,皆非种子识。
中道义者,必是亦因灭亦不因灭,亦无常亦常。亦因灭方能生起异熟果,亦不因灭方能执持诸法种子,为种子识。亦无常方能生起异熟果,亦常方能执持诸法种子,为种子识。执持诸法种子者体也,生起异熟果者用也。由体起用,用虽息而体犹存,以体存故,用能再起。用虽连续生起,起止无尽,而体则不生不灭。
如是体不碍用,乃有万法繁兴,用不碍体,虽万法繁兴,而体本空寂。空生一切法,而一切法不可得。一切法即空,而空亦不可得。空不可得不碍有,乃有一切法生。一切法不可得不碍空,故虽现生灭而实无生灭。实无生灭,方能执持诸法种,由种起用,乃有诸法生,如是方为种子识也。
无性随缘,随缘无性,即中道义。无性随缘能生万法,是俗谛中道。万法缘生还归无性,是真谛中道。无性随缘,乃有一切果法生起,诸法缘生无性,无性则无生灭,无生无灭常住不坏,乃能执持诸法种子。
一切法以无性为性,一切法随缘而现相。法性无性常住不坏,相随缘现,体即无性,亦复常住不坏。相是幻有,性是常空,幻有不实亦复常空,故无论性相,俱无坏无杂,有佛无佛,性相常住。
无性即无生,随缘则无不生。无性随缘,则无生即生,虽生而不碍无性常体。随缘无性,则生而无生,虽无生而不碍生法常用。
无性则无和合,随缘而有和合。无性随缘,故不合即合,虽合而不碍体常无性。随缘无性,故合即不合,虽不合而不碍用常缘起。
无性则不可得,随缘则横遍 穷。无性随缘,故不可得即横遍 穷,是以体常空而用常起。随缘无性,故横遍 穷即不可得,是以用常起而体常空。常空常起,常起常空,体无尽用无竭,成种子识。
无性犹水,随缘犹波。水不自现,因波而现。波非自有,以水而有。水随缘而现波,波灭水不灭。波无性而是水,水不动而波动。
无性常空,空故能含藏一切,名为阿赖耶。随缘恒有,有故为一切法种。空为有之空,故全空即有。有为空之有,故全有即空。常空而常有,常有而常空,故曰:「初阿赖耶识,异熟一切种。」所以成唯识云,离此识以外,余法能遍执持诸法种子,不可得也。
依诸法唯识的原则,护法菩萨言,诸识体即自证分,转似相分见分而生。自证分即第八识,四分中之相分见分,皆由第八识转似而生。若不如此,相见二分不由第八识生,便不成诸法唯识了。
所以一切种子,依第八识有,即是第八识之相分,而非识外有法。一切种子,皆本性有,本性随缘而生。不从熏生,熏习力只令种子得增长而已。若由外熏习力而生,便不成唯识义了。
此与华严经性起义,极相吻合。华严经性起之义,后文再谈。
内识体是依他有,虽是假有,非是无体。依他起者,即因缘生,因缘生是名种子。此与遍计执不同,遍计执者,无有实体,纯系情执。而依他起者,即是无性随缘,故非无体。
遍计执,依他起,圆成实,名为三性,依三性复立三无性。见于楞伽及唯识论,今略作介绍。
遍计执性是凡夫虚妄谬执,诸法实相无相,而凡夫愚痴,执着实有一切法相,此即无明颠倒。圣者知诸法缘生,依他而有,幻有非实,假有诸相,即依他起性。如实知诸法随缘无性,于依他起上离遍计执,便名圆成实性。故诸法无性随缘,圆成实便名依他起性,诸法随缘无性,依他起便名圆成实性。此法二而不二,不二而二。
于遍计执立相无性,于依他起立生无性,于圆成实立胜义无性,是为三无性。 故依他起者,诸法虚妄幻现,圣者如实知不生谬执,便是诸法正义。凡夫不如实知,妄执假有为实有,便成无明颠倒。遍计依他,虽然二者俱假,然以圣凡智愚不同便有分别。于圣则曰有体施设假,有体施设假者依他起也。于凡则曰无体随情假,无体随情假者遍计执也。
依他起假有无性,假有无性即圆成实,法尔如是。此法非空非有,故不得执空执有。执空则落断边,执有则落常边,皆不契中道。以不契中道故,则不入圆成实,不入圆成实,便坏依他起。
圆成实即依他起无性,以无性故,乃能为一切法作圆满实性,故曰圆成实性。所以我们说无性随缘假有,便名依他起性,随缘无性真空,便名圆成实性。此亦即般若所谓的真空妙有,妙有真空。真空即是妙有,妙有即是真空,不纵不横,非一非异。真空即是妙有,则真空不可得。妙有即是真空,则妙有不可得。真空不可得,则不碍妙有。妙有不可得,则不碍真空。诸法不可得者圆成实性,诸法无碍者,依他起性。
兹举例说明凡因缘生法,其性皆空。譬如眼根、色尘、眼识,三事和合乃有见。然眼根中无见,若眼根有见,不应待和合方有见。色尘中无见,若色尘中有见,应是色尘见,不应眼根见。眼识中无见,根尘相入是生识处,既无眼根色尘,识云何生?
故眼根色尘眼识中皆无见,必待眼根色尘眼识三事和合,方有见生。既云和合方有见生,未和合时无见,无见和合云何生见?
见如此,闻嗅尝触念亦复如此,一切法皆悉如此。故知一切法无性幻有而非实,只有名字,而无实义。经云:说一切法,即非一切法,是名一切法,即此义也。犹如镜中像水中影,似有 不可捉执,似无 可分辨。
或者有人难曰:「汝谓未和合时无法,无法和合不应有法,事不尽然。例如未和合时,父体中无儿,母体中亦无儿。父母和合后生儿,是何道理?」
此人偏执于有,彼不知真空随缘现幻有,幻有无性是真空。例如纸上画人,皆谓是人,纸上画马,皆谓是马。智者观之,无人亦无马,原来是纸。
我们暂不谈父母是否生儿,先问父母是否因缘所生?若非因缘所生,焉有父母?若是因缘所生,因缘所生法即空,空云何和合?以此真空义,故华严经云,法非和合不和合。法者缘起性空,故曰法非和合。法者性空缘起,故曰非不和合。非和合者真空也,非不和合者妙有也。真空即是妙有,妙有即是真空。真空妙有,则空而非断。妙有真空,则有而非常,是契中道也。
再谈父母生儿,我们已经知道,法若有生,则是无常,无常即非实有,既非实有,云何生儿?再者,儿既是父母因缘所生,因缘所生即空,既然是空,云何有生?故生是空生,灭是空灭,非法生灭。何以故?法不可得故。所以永嘉大师云,迷时分明有六道,觉后空空无大千。
故圆成实者,缘生无性,以无性故,能执持一切法种子,是无作体。依他起者,无性缘成,以缘成故,能兴起一切因缘果报,是作法用。作而无作,故依他起本是虚妄有。迷者不如实知,执为实有,便成遍计执。
一家跨国农业生物技术公司足以对付一个国家? 这并非是耸人听闻。去年,法国独立导演玛丽*莫妮克*罗宾拍摄了一部名为《孟山都眼中的世界》,解开这家跨国农业生物技术及化
素食资讯时间:2025-03-19
1985年第三期第四天念佛的人,心要注意到“平”。所谓心平,就是心清净,心清净,就是心无所住,乐的时候,心要平,不忘念佛,苦的时候,心要平,不忘念佛。大家要注意到。乐的时候,
汉传人物时间:2025-03-07
1986年第二期第二天打佛七要忏悔,平时大家在家里,也要时时忏悔。发忏悔心,才得往生。因为我们无始劫来,轮回六道,就是因为我们的心起惑造业,以致落入苦道。大家忏悔的时候,
汉传人物时间:2025-03-07
这几天很冷,正象征着我们修行,有一句话「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所以大家念佛七天,要不嫌辛苦,精进努力,希望大家都有得力之处。打佛七是勇猛精进,克期求证,和平
汉传人物时间:2025-03-06
念佛平时要精勤,临命终时才有用。所谓精勤,就是随缘随力,记起来就念。不可以高兴了,念得很用功;不高兴,就放下了。一曝十寒,要不得。临命终时,我们业障深重,恐怕免不了有病
汉传人物时间:2025-03-06
1985年第三期第五天本来不应该多讲话,应该教大家尽量多念佛,因为佛七眼看就要圆满,不过,今天加香,不得不提醒各位。今天晚上开始加香,希望大家要捍劳忍苦,尽量念佛。所谓小
汉传人物时间:2025-03-06
向着一个地方掘下去,一定见水。如果东掘掘,西掘掘,处处有始无终,永不见水。所以,修念佛法门,贵在一心专注,一句佛号念到底,不换题目。有一些人贪心太重,看见人参禅
汉传人物时间:2025-03-06
观因缘品第一「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出能说是因缘善灭诸戏论我稽首礼佛诸说中第一」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出,称为「八不中道」。第一品,观
汉传人物时间:2025-03-06
绪言般若的义理甚深,出生三世诸佛及诸佛无上菩提,是学佛人根本之学。《大般若经》卷第四百四十三云,甚深般若波罗蜜,是诸佛母,是世间诸法实相。甚深般若波罗蜜,为大事故出现
汉传人物时间:2025-03-05
净土法门,教理甚深。佛无问自说,并且说,如此法门,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法华经说,诸法实相,唯佛与佛乃能究尽。约诸法来说,佛说,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
汉传人物时间:2025-03-05
卷上「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共大比丘僧五百人俱。菩萨九万二千人。其名曰众德庄严菩萨摩诃萨。师子游步菩萨。光无障净王菩萨。高山顶自在王菩萨。爱喜净光
汉传人物时间:2025-03-05
佛七讲话 第五集七十八年第二期第一天 发之于心还之于心经上说,有两种念佛,一种是观想念佛,一种是持名念佛。净土宗初到中国的时候,多修观想。善导和尚以后,就修持名念佛。
汉传人物时间:2025-03-05
圆觉经 述要 第三卷智谕法师【若诸菩萨唯取极静。由静力故永断烦恼究竟成就。不起于座便入涅盘。此菩萨者名单修奢摩他。】于二十五种清净定轮中,先讲三观单修。今讲单修奢
汉传人物时间:2025-03-05
净土持名一门,收机最广。所谓三根普被,利钝全收,就是持念佛名。尽虚空遍法界,不出一句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翻译无量光无量寿。无量光就是横遍十方,无量寿就是竖穷三际。所以
汉传人物时间:2025-03-05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修学记■第四十三次修学师父:佛法,大家要知道,不可思议的,确实有闻思修证四个阶段,你假实际修行 ,就知道了。真心起修行以后,在平常日用,做
汉传人物时间:2025-03-04
夏雨清凉解要 八苦我最先甘我最后今天和大家讲修福、惜福之道。多多贡献大众,贡献大众才是度化众生,菩萨行。凡有事情,苦我最先,甘我最后,苦的事情,我最先担下来,不要逃避;
汉传人物时间:2025-03-04
总持品第八「尔时地藏菩萨从众中起至于佛前。合掌跪而白佛言。尊者。我观大众心有疑事。犹未得决。今者如来欲为除疑。我今为众随疑所问。愿佛慈悲垂哀听许。佛言。菩萨摩诃
汉传人物时间:2025-03-04
夏雨清凉解要 九离开法身、慧命,叫业报身。什么是业报身呢?起贪瞋痴心,造诸恶业,一定受业报身。业报身,叫业系苦,落入惑业苦。如果不起贪瞋痴心,就得法身、慧命,脱离惑业苦
汉传人物时间:2025-03-04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句解唐三藏法师玄奘译释智谕作解心经译本甚多,唯玄奘大师因缘殊胜,且译笔简洁,古今独多采用。今作句解,亦采玄奘大师译本。此经翻译,计有鸠摩罗什译本,名「
汉传人物时间:2025-03-04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修学记■第五十六次修学普觉章「于是普觉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繞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快说禅病。令诸大众得未曾有
汉传人物时间:2025-03-03
释经文「观自在菩萨。」此经鸠摩罗什大师及玄奘大师译本,均简集纲要,唯取正宗分,略其序分流通分。余家所译,皆有序流二分。观自在菩萨,亦曰圣观自在菩萨。旧时罗什大师译为
汉传人物时间:2025-03-03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修学记 威德自在章▉第三十八次修学「于是威德自在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繞三匝。长跪叉 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广为我等。分别
汉传人物时间:2025-03-03
中国佛教素食网讯 针对日前出现的三鹿奶粉受污染导致千余名婴幼儿童“肾结石和肾损伤”事件,甘肃省消费者协会17日发布相关提示,提醒受到侵害的消费者及家属可以依法通过
素食资讯时间:2025-03-01
从个人主义到集体主义——论佛教革新运动中的困难问题关于佛教的整理或改革,一般人都认为是一桩艰巨的工作,有人并且说足一切改革工作中最困难的一环,我近来也深深觉得。但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1
七、几个小问题今天我要随意讲的几个问题:(1)宣传佛教与国家有没有关系?(2)佛教徒对于国民有没有利益?(3)要国家还要佛教否?(4)要国家不要佛教可以吗?希望在座诸君,以学者的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3
中国佛教素食网讯 世界人口不断增长,加上生物燃料的应用大量增加,造成粮食产量也跟着提高;由于需要大量水源灌溉农田,使得原本吃紧的水供问题恶化。斯德哥尔摩水资源研
素食资讯时间:2025-01-25
所有的问题都与下列因素有关:1、前世的业力(先天)。此生前很多世前累积的恶业,在今生遇缘引爆了。就如满身炸药,又常常抽烟和烤火,最后爆炸了。所以一定要持戒,努力断恶,因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9
慈善根力的无作妙用,能顺应众生的需要,出现为众生救苦救难的神奇现象。这种感应很难说是由于佛的力量,还是由于众生的力量,还是由于佛与众生和合的力量。非自非他,非自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9
末学今年29岁,从小时候有记忆开始就会了邪淫,我不知道自己怎么会的,断断续续的记忆片段大约自己只有4岁左右,早晨起来躺在被窝里,问母亲在干什么,母亲说在烧火做饭,
邪淫果报时间:2025-01-14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它主要说明两个问题:1、因果相续,贯通三世,不会中断。我们今生所受吉凶祸福,都是自因自果。明白此理,自然不怨天,不尤人。2
昌臻法师时间:2025-01-14
佛教讲修行的道路,离不开信解行证,什么是信解行证呢?一、信在佛教四众弟子里边,在家信众约占百分之九十,出家僧众只占百分之十,是少数。出家僧众专门讲修学佛法,就等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4
佛陀开示:多次的播下种子,才能多次的收获果实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早晨,佛陀穿好法衣,不择贫富,依序托钵乞食,由此来到火与婆罗门住所,火与婆罗
佛教知识时间:2024-12-31
时至今日,我们国家的古玩依然盛行不衰,佛珠的魅力更是与日俱增那么你知道吗?佛珠和你的出生年份竟然有这些关系,一起走进去了解了解吧!比如 1924及1984年出生的男人和
文玩知识时间:2024-12-16
一位童子说:“之前,听说至诚念佛一句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如果一个人他业障深重,肯念佛,这还是不可能消罪灭愆的吗?”请问为什么不是念自己的名字来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而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1
1、 现世因果与宿世因果互为助缘形成六根残缺等问题ㄧ个佛弟子,能够生生世世不失人身,『生而不残』,是成佛道上必备的行道资粮。而要获得尽未来际在菩萨道上,『生而不残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08
第六十二节 蒋总统与佛教的关系煮云法师著有人说:蒋总统是不信仰佛教的,因为他已公开承认是基督徒。关于这个,我不否认,可是我要说,总统信仰佛教也是真的呀!同时我们
南海普陀山传奇异闻录时间:2024-11-23
谈中印古代关系之偶感中印学会、国联同志会、国民外交协会,在中央图书馆欢迎新近返国之文化教育访印团顾一樵、吴俊升、吴文藻,沈宗濂氏,朱骝先氏主席。邀顾、吴、沈四氏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9
“量子纠缠”揭示一个事实,当两个相互关系的粒子,其中一个粒子(状态)发生变化,另一个粒子即刻发生相应的变化。佛弟子呵护自己的“三皈体”,就要每天念三皈依,跟佛建
道了法师时间:2024-11-18
第五章 马哈咖沙巴与佛陀的关系我们已看到马哈咖沙巴(Mahakassapa)尊者与佛陀之间有深刻的内在关系。根据传统资料,这关系在他们的前世中就已缔结了。根据本生故事,马哈咖
佛陀的圣弟子传时间:2024-11-14
我在少年时侯,见有前贤排斥佛教,遂以先入之言为主,也随着藐视佛法,这是无知啊。后来偶然在某戒坛经书流通处请得数卷佛经阅读,这才大吃一惊,不禁叹道:假如没有读到这些佛经,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09
第三章静坐与生理的关系第一节神经静坐能影响全部生理,外而五官四肢,内而五脏六腑,殆没有一处没有关系;然这里不是讲生理学,未便一一列举,只可就极有关系的神经、血液、呼吸
居士人物时间:2024-11-04
五欲把灵魂弄丢了宣化上人慈悲开示:世人都迷于财色名食睡,岂知那是地狱五条根。第一是嗜财如命,刚才已讲过。第二是好色。在很多家庭里,丈夫有不少女朋友,妻子也结交很
宣化上人时间:2024-10-27
观世音菩萨与准提菩萨的关系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今天六月十九,是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三个最重要节日之一。其分别是二月十九观音圣诞,六月十九观音成道日,九
佛教知识时间:2024-10-10
附录三(第六章 其它北传佛经与大圆满法关系)2第十节 从《大宝积经普明菩萨会第四十三》谈起一、平等菩萨有四正道,何谓为四,于诸众生其心平等,普化众生等以佛慧,于诸众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0
初学佛的几个基本问题刘先和如今社会经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学佛的人日趋增多,特别是居家学佛人的队伍增多趋势更为明显。面对这样一个宠大的学佛人群,所面临最大的问题是佛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17
杀的问题杀报循环,因果至理,本极明显极平常。杀人之父,人亦杀其父。但世人反以为陈腐,或指为迷信,把戒杀放生等文,当作《太上感应篇》同等,不值一看,并且取笑他人不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07
学佛最要把理路分清,不得情见用事。失去了宗旨,迷人眼目,并误自己,至可痛惜。在三十年前,我也是个专重净土谤密谤禅的人,及今思之无谓之争,殊觉可笑。嗣感生死之可怖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06
301.听人说,修净土不过是种种善根罢了,对吗?很对。树无根不长,怎么还能开花结果呢?念佛是因根,往生是果实。经上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某人这句话的毛病在不过
居士人物时间:2024-08-30
当我们深入地观察一朵花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它完全是由如阳光、雨水、土壤、肥料、空气以及时间等非花的因素构成。如果我们继续深入观察,我们还会发现,这朵花正在逐渐演变成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18
昨天的知识内容是关于禅法的基本类型,最有价值的是区别了静息型的禅修与念力型的禅修,区别了制感型的禅修与觉观型的禅修。制感型的禅修与觉观型的禅修二者比较,佛教似乎
汉传人物时间:2024-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