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雨清凉解要 九
离开法身、慧命,叫业报身。什么是业报身呢?起贪瞋痴心,造诸恶业,一定受业报身。业报身,叫业系苦,落入惑业苦。
如果不起贪瞋痴心,就得法身、慧命,脱离惑业苦。
大家应该时刻检讨自己。我对人是不是有不恭敬之心?有的,赶紧改过来。对自己是不是有犯戒之处?有的,赶紧改过来。
不起憎爱心
大家时刻检讨自己,是否造业。如果身口动,起造作行,叫现行业。还有微细的业,就是起妄想,大家不要起妄想。怎么叫不要起妄想呢?万般随缘过,事事不动心。怎么叫动心呢?动心是用情不用智,不动心是用智不用情。什么是情呢?情是憎爱二心。不叫你起妄想,不是叫你什么事情都不想。那是愚痴法。想什么事情,都没有用情之处。怎么叫用情呢?憎爱二心叫情。凡是起憎恨心、厌恶心、欢喜心、贪着心,这叫情。一天二六时,考虑自己,不要动憎爱二心。动憎爱二心,你在六道之中。不起憎爱二心,不妨你做一切事情。
对于过去的一切,不起憎爱心,叫过去心断;对未来的一切,不起憎爱心,未来心断;对现前的一切,不起憎爱心,叫现在心断。如果起憎爱心,在生死之中。
如果是对一切事情起憎爱心,它的根源在第六识,只要是第六识不起憎爱心的话,逐渐逐渐变为妙观察智,前五识自然不动心,前五识慢慢转变成成所作智,第七识慢慢转成平等性智,第八识转成大圆镜智。这样修行。
遇事,用智不用情,不动憎爱二心,叫分别一切法,不作分别想。所以,大家切实知道,时时刻刻检讨自己,是否动憎爱二心,憎爱二心不是佛道,是六道轮回生死之道。千万小心。
一切事情可以做,一切事情可以想,没有憎爱心。这个情形好比什么呢?好比一面镜子,来了美的可以照出来,来了丑的它也照出来。毫发毕现,照得清清楚楚,可是它没有憎爱心,美者没有爱着心,丑者没有憎恨心。大家本这目标修行。
最后提醒大家,憎爱心在那里起?你要切实注意到。爱着心,在亲缘眷属;憎恨心,在冤家仇对。你时时刻刻要注意到。如果你修行,看到冤家好比亲人一样,你憎爱心快断了。大乘人初修行,叫冤亲平等,到后来,就是无我法了。
*******
△冤家是从亲人来的,众生心无常,世事无常,总以平等心对待。
放下攀缘心
大家不知如何修道,了生死,虚妄起攀缘心。不知道攀缘心,实在可怕。
攀缘心就是心有所属,讲明白点,就是有我、我所心,分别心。心有所住,取着于相。
攀缘什么东西呢?经上说有六法,色声香味触法。经上又说,攀缘于三界。因为三界是有法。在三界中,攀缘于有法。
三界中有四生九有。四生是胎生、卵生、湿生、化生。九有,欲界五趣杂居是一有,色界初禅、二禅、三禅,于四禅中,单指无想天,计为五有,加上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非想非非想处天,共为九有,你不过攀缘这九有。
攀缘相,从那儿可看出来?从怨亲分别看出来。对亲缘眷属,爱着心太重,那是攀缘心;对怨家时刻放不下,那是攀缘心。对怨亲放不下,皆是攀缘心。
攀缘心必受业系,受业系者,必受其苦。苦有四种,生老病死,不得出离。
大家有这个心的话,千万远离。要知道诸法实相,实相无相,无有分别。一切法无所有,有什么好取相呢?希望大家时时刻刻注意,不要起攀缘心。
佛说攀缘心是生死根本。攀缘心就是无明妄想,如果断攀缘心,就断无明妄想,必然证入实相,会入法身。
如果攀缘心不息的话,一定落入四生九有,不得往生。为什么不得往生呢?不是佛不接引你,而是你被业所系,不愿往生。爱着心放不下,怎么能往生西方呢?
临命终时,念佛人,对眷属,不可起爱着心、放不下。若起爱着心,就不得往生。对怨家,不可起厌恶心、放不下,若还放不下,你还来受苦。
攀缘心有两项,还来落生死。那两项?爱见烦恼。一有攀缘心,一定有爱见烦恼。爱见烦恼是什么呢?见烦恼是见惑;爱烦恼是思惑。因为见思惑的关系,不出轮回,不出生死。如果你不放下,往生都没有希望。不是佛不接引你,是你不想去。
希望大家从今以后,放下你的攀缘心。好好念佛,好好持戒念佛修道。
*******
△一念才动被云遮。佛言众生心如猕猴。真正有修行的人,再闹心也不动。美女对两种人不起作用:一为幼童,一为道人。十字街头好参禅,看自己有没有动心?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若心不攀缘,放得下,就是不退道心。
△女众,亦要如男众,作大丈夫。有四法作大丈夫:闻法(听闻)、思法(思惟)、修法(修行)、证法。无此四法,有如畜生。顶天立地的大丈夫,有什么放不下?
△出家人要心清净,把一切放下。凡所要求都是苦,到一切无所求就修对了。
不动心得无上佛果
修行要领在于不动心,不动心得无上佛果,所以,佛叫无心道人。
动心,五根皆动,眼耳鼻舌身皆动,因为五识一动,有一分意识在里头。
五根里头,最动心的是耳根。什么原因?耳根一摄,意根就摄,和其它根不同,所以大家平时,耳根不要叫它动心。
听好话,不动心;听坏话,不动心。甚而言之,人骂你,不动心。这样才能往生。
如果是动心的话,有两种业,一种是思业,在意根里头。一种思已业,思过了,就生烦恼,在身口。所以说,大家千万不要因耳根,叫它动身口意,坚持不舍,临命终时还起,不得往生。
这个思业、思已业,叫现行业。现行业,不得往生净土。
净土带业往生,但,不带现行。不过,它有两种情形。什么样情形?如果,你起忏悔心,持念佛名,亦得往生。如果你不起忏悔心,坚持不舍,临命终时,还起现行业,不得往生。
十六观经说,临命终时,地狱相现,持念佛名,即得往生,那是因为忏悔的缘故、大家注意到。
现行业不起,可证初果。再比现行业深一点的是种子业,叫随眠,在第八识里头。身口现行,叫有表,第八识是无表。
要知道,往生净土,是带种子业往生。如果第八识还有种子业,若起忏悔心,可带种子业往生,其它法门则不带。
不过,种子不断,不得解脱。种子断,得四果阿罗汉,叫无学位。
种子,是思业一部份,叫思惑。二果以上逐渐断,四果断尽。所以种子断,分段生死了。
习气,是比种子还要细,太微细了,四果人断种子业,不断习气。
习气业,不受后有,不落三界。辟支佛,逐渐逐渐破习气。阿罗汉,不破习气。地上菩萨,破习气,破一分习气,证一分法性,成一分佛道,所以地上菩萨,叫分证成佛。一直到等觉最后身,习气断尽,转成妙觉。
平时听到好听、坏听的话,很快就过去,不动心。千万不可叫它起思业,再起思已业,造身口意业,坚持不舍,不得往生。这点很重要。
如果要起身口意业时,赶紧忏悔放下,求阿弥陀佛接引往生,经有明证,如果坚持不舍,临终还起现行业,不得往生。
种子业,可带业往生,习气业,更不要说,上品上生的四五六地菩萨,仍有一部份习气。
修清净法身莫修业报身
出家人有三件事,诵经、念佛、作僧众事。
成名露脸的事情,让别人去,荣华富贵的事情让别人去,苦的事情,我们来担当。谨谨慎慎把一生度了,不造恶业,不犯过错,兢兢业业,把一生度了,不希图荣华富贵,不希图名闻利养。
大家生病了,随缘看病。要知道,为了修道,才看病。不可为自己的身体,消耗一切福报。愚痴人给五阴身妆扮,给它好东西吃,好衣服穿,擦胭脂抹粉,好好地享受。你没想到,迟早要受它大害,临命终时被刀杀、被火烧、被水淹,没有好受的,迟早为身体受苦报,为什么还维护它?维护冤家雠对,太划不来了。
大家千万记住,随缘看病,不要太执着,为修道而看病,不为它造恶业。身中享受的,口中享受的,不为它造恶业。怎么不造恶业呢?没有贪瞋痴。诵经、念佛、作僧众事,不起贪瞋痴,皆是功德。
告诉大家,身体从何而来?由烦恼和业,因贪瞋痴来。烦恼简单说,就是贪瞋痴。所以,因贪瞋痴,才受身。
你要是能把身舍掉,你是法身。所以,大家努力修自己的法身,莫修自己业报五受阴身。
大家知道,造杀盗淫,为五阴身;造恶口妄语绮语两舌,为五阴身;造贪瞋痴,为五阴身。因此身,才受苦。正因造十恶业,才生死不断,最后那一天,一定要受大苦报。所以,佛说身是怨贼。
我们过去造恶业,都是由于色身而造,所以今天知道了以后,赶紧反悔改过。
*******
△世间如幻如化,假的,无常的,一切靠不住。怎能执着?要对人生有深刻了解,莫生贪着,充实人生。怎么充实法?当孝父母,则孝父母;当敬长上,则敬长上……莫生贪着。贪着心一起,则没有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充实人生,不外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不外乎不生贪着,不生贪着,才看破世间,一切如幻如化、无常。……出外换衣服、化妆……是假的,回家就恢复本来面目。要体会到:唯有本来面目,才真正靠得住。
有病不要烦恼
有病,有困难,不要烦恼,现在受病苦,好得多了,最怕临命终时才受,那就不好了。现在有病痛,可能命终减轻。
我们受病苦,都是这家伙(指身体)害的,临命终不知叫你怎么死。切实认识他,他是坏东西,是我们的冤家仇对。
命终要死,怎么死法都不好,被水淹死也不好,被火烧死也不好……,总是让我们没好受的。可是众生却认不清,把他当好人,赚钱,弄点好的给他吃,买点好的给他穿,其实他是大坏蛋!
可是不能怪它,病苦是他拖的,业还是我造的。打开报纸,天天有多少众生为他造业,可是大家都把他认为好人。颠倒!颠倒!
有几种重病,大家不知道。生老病死,这是重病。既然生,一定有病,业报到了,老老实实还债,安安稳稳还债。
*******
△病苦,难免,第一念阿弥陀佛,再者,发愿,愿我以此病苦,令一切众生皆免病苦。
△一切功德回向历劫冤亲债主,不可只求自己往生。船要开,若有绳子绑住,就开不了,冤亲债主就是绳子──写常住大众个人历劫冤亲债主牌位回向。
△有病可看医生。病的根本在业,若不知道念佛,消业障、修功德,若消耗福报会更苦。一念回心,心要转,消业障、修功德。可灾难化消,化凶为吉。
△解除病因最好的办法是作功德、消业障。印光大师眼疾,为戒坛不断写东西,不但眼好了,还眼光明亮。大家要记得:诸恶不作,众善奉行,功德不可思议。
△大家有病,要看自己有没有老实念佛、作功德、消业障?如果有,要欢喜──病是重报改轻报,远报改近报;如果没有──那真的是实际上受果报了!要消业障,不可使他发芽。有的人业障现前,不知道;有的人知道,已经迟了一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要老实念佛!
断除淫欲
今天讲修行要注意的事。招邪鬼有两种原因。
一、起淫欲念,犯自不净行,邪鬼便轻慢调戏。大家千万不可犯自不净行。如果有时犯的话,赶紧向观音菩萨忏悔。求观音菩萨令我断除淫欲,因为观音菩萨寻声救苦,大慈大悲 。
二、有人想得神通,想得怪异。你起这个心就把邪鬼引来了,那叫盲修瞎炼,那是外道法,千万注意到不要那么修。这两样事情注意到不要犯。
年老的人,不要认为我老了,没有淫欲。那骗人!你没有淫欲行不错,但还有淫欲心。如果没有淫欲心,应该脱离六道轮回,成四果阿罗汉。自己再不要以那个话骗人,说年老了没有,不可能,你不假修行,怎么能断?二果圣人还要到欲界来一次,何况你?三果圣人还没出三界,唯有四果断尽淫欲出三界。不要自夸大口,要记住这两种情形──不犯自不净行,不要招引邪鬼。
不犯自不净行,邪鬼不会轻慢你。世间法也是一样,一个正规的女人,男人不会对他起邪念的。
大家一定具足守持戒律、威仪。戒律和威仪具足,身上会有光,神鬼不敢轻慢。
经上说,无戒无威仪之人,日间无常大鬼在其身边,夜间无常大鬼在其床前。你和无常大鬼天天在一起,怎么会得道?甚而言之,怎么会得平安?
和世间道理一样,如果行为端正不可犯,邪男邪女不敢亲近你。出家人也是一样,戒仪具足,一切邪念众生不敢侵犯你。
如果你做邪鬼奴隶,你就苦了,生死都在他手中。被人所奴役就很苦了,何况被鬼所奴役?
*******
△断淫欲很重要,能断即是圣人。乃至仅伏,众生供养你,得百千倍福;若断,众生供养你,得无量福。那时候,想救历代父母,乃至度众生,皆可成办。但此病不好治。
随缘消旧业莫更造新殃
「随缘消旧业,莫更造新殃。」这是很深的学问,深在什么地方?在如何消旧业,如何不造新殃。
告诉大家一个原则,造新殃,唯在一个「情」字。消业除殃,唯在一个「道」字。
各人下去以后善思惟,它的含义无量无边,如果能思惟出来,得大受用。
大丈夫不被业系
各人检讨自己,结夏快一个月了。修行是长时期的,不是一个月的事。
如果你淫欲心重,分别心重(分别心是什么?这个人与我好,那个人与我坏,起这个分别。)那你是被业所系。有善业,生三善道;有恶业,堕三恶道,升堕随业。如果你至诚恳切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可接引你往生西方。虽下品下生,也可远离痛苦。
人唯有作梦的时候,骗不了自己,心里想什么,就有什么梦,我们以梦来讲。你不要看大家平头正脸的,不晓得你心里在想什么?这在梦中,完全可以现出自己的原形。
如果你在梦中有恶梦,证明你妄想多,攀缘心重,过去恶业重,这是被业所系。
如果你在梦中,因念佛的关系,恶梦逐渐减少了,不过还是乱做梦,证明你妄想多,攀缘心重,还是被业所系。善者生三善道,恶者生三恶道。如果至诚恳切念佛,可以往生。
如果你在梦中,还梦到自己穿在家的衣服,做在家的事情,上学的上学,做工的做工,做生意的做生意,证明你凡染心重,被业所系。善者生三善道,恶者生三恶道。
如果你梦逐渐减少了,可是你做梦的时候,梦见自己不穿衣服,赤身露体,证明你淫欲心重,妄想重,攀缘心重,还随业道转。善者生三善道,恶者堕三恶道。赶紧念佛,可以救度你往生西方。
甚而言之,你念佛功德增进,观察到自己识心烦动,这个时候,还是被业所系。善者生三善道,恶者堕三恶道。观察出你的识心烦动,你的妄想心、攀缘心,已经伏了,但,还是被业系。念佛就得往生。
所以我们要深深知道,出家是为什么的?就是挣脱业,不被业所系。世间国王、大臣,甚而言之,天地鬼神、业道冥官,皆被业所系。
出家人的事业,要求不被业所系。不被业所系,自己力量不够,须借阿弥陀佛的力量。这种事业,叫大丈夫事业。大家各自精进修行。
1985年第三期第四天念佛的人,心要注意到“平”。所谓心平,就是心清净,心清净,就是心无所住,乐的时候,心要平,不忘念佛,苦的时候,心要平,不忘念佛。大家要注意到。乐的时候,
汉传人物时间:2025-03-07
1986年第二期第二天打佛七要忏悔,平时大家在家里,也要时时忏悔。发忏悔心,才得往生。因为我们无始劫来,轮回六道,就是因为我们的心起惑造业,以致落入苦道。大家忏悔的时候,
汉传人物时间:2025-03-07
这几天很冷,正象征着我们修行,有一句话「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所以大家念佛七天,要不嫌辛苦,精进努力,希望大家都有得力之处。打佛七是勇猛精进,克期求证,和平
汉传人物时间:2025-03-06
念佛平时要精勤,临命终时才有用。所谓精勤,就是随缘随力,记起来就念。不可以高兴了,念得很用功;不高兴,就放下了。一曝十寒,要不得。临命终时,我们业障深重,恐怕免不了有病
汉传人物时间:2025-03-06
1985年第三期第五天本来不应该多讲话,应该教大家尽量多念佛,因为佛七眼看就要圆满,不过,今天加香,不得不提醒各位。今天晚上开始加香,希望大家要捍劳忍苦,尽量念佛。所谓小
汉传人物时间:2025-03-06
向着一个地方掘下去,一定见水。如果东掘掘,西掘掘,处处有始无终,永不见水。所以,修念佛法门,贵在一心专注,一句佛号念到底,不换题目。有一些人贪心太重,看见人参禅
汉传人物时间:2025-03-06
观因缘品第一「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出能说是因缘善灭诸戏论我稽首礼佛诸说中第一」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出,称为「八不中道」。第一品,观
汉传人物时间:2025-03-06
绪言般若的义理甚深,出生三世诸佛及诸佛无上菩提,是学佛人根本之学。《大般若经》卷第四百四十三云,甚深般若波罗蜜,是诸佛母,是世间诸法实相。甚深般若波罗蜜,为大事故出现
汉传人物时间:2025-03-05
净土法门,教理甚深。佛无问自说,并且说,如此法门,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法华经说,诸法实相,唯佛与佛乃能究尽。约诸法来说,佛说,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
汉传人物时间:2025-03-05
卷上「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共大比丘僧五百人俱。菩萨九万二千人。其名曰众德庄严菩萨摩诃萨。师子游步菩萨。光无障净王菩萨。高山顶自在王菩萨。爱喜净光
汉传人物时间:2025-03-05
佛七讲话 第五集七十八年第二期第一天 发之于心还之于心经上说,有两种念佛,一种是观想念佛,一种是持名念佛。净土宗初到中国的时候,多修观想。善导和尚以后,就修持名念佛。
汉传人物时间:2025-03-05
圆觉经 述要 第三卷智谕法师【若诸菩萨唯取极静。由静力故永断烦恼究竟成就。不起于座便入涅盘。此菩萨者名单修奢摩他。】于二十五种清净定轮中,先讲三观单修。今讲单修奢
汉传人物时间:2025-03-05
净土持名一门,收机最广。所谓三根普被,利钝全收,就是持念佛名。尽虚空遍法界,不出一句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翻译无量光无量寿。无量光就是横遍十方,无量寿就是竖穷三际。所以
汉传人物时间:2025-03-05
性缘问题之申论五、与种子识的关系佛灭后九百年间,天亲菩萨出世,造唯识三十颂,乃有唯识宗兴。天亲菩萨造颂已,未及为长行广释,即便取灭。后有十论师释此颂,十论师,护法,德慧
汉传人物时间:2025-03-04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修学记■第四十三次修学师父:佛法,大家要知道,不可思议的,确实有闻思修证四个阶段,你假实际修行 ,就知道了。真心起修行以后,在平常日用,做
汉传人物时间:2025-03-04
夏雨清凉解要 八苦我最先甘我最后今天和大家讲修福、惜福之道。多多贡献大众,贡献大众才是度化众生,菩萨行。凡有事情,苦我最先,甘我最后,苦的事情,我最先担下来,不要逃避;
汉传人物时间:2025-03-04
总持品第八「尔时地藏菩萨从众中起至于佛前。合掌跪而白佛言。尊者。我观大众心有疑事。犹未得决。今者如来欲为除疑。我今为众随疑所问。愿佛慈悲垂哀听许。佛言。菩萨摩诃
汉传人物时间:2025-03-04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句解唐三藏法师玄奘译释智谕作解心经译本甚多,唯玄奘大师因缘殊胜,且译笔简洁,古今独多采用。今作句解,亦采玄奘大师译本。此经翻译,计有鸠摩罗什译本,名「
汉传人物时间:2025-03-04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修学记■第五十六次修学普觉章「于是普觉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繞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快说禅病。令诸大众得未曾有
汉传人物时间:2025-03-03
释经文「观自在菩萨。」此经鸠摩罗什大师及玄奘大师译本,均简集纲要,唯取正宗分,略其序分流通分。余家所译,皆有序流二分。观自在菩萨,亦曰圣观自在菩萨。旧时罗什大师译为
汉传人物时间:2025-03-03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修学记 威德自在章▉第三十八次修学「于是威德自在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繞三匝。长跪叉 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广为我等。分别
汉传人物时间:2025-03-03
《中论要解》第一卷--观五阴品第四中论要解 作者:释智谕观五阴品第四问曰:汝云若破于见,则为破见者。然经说有五阴法,五阴和合为人。云何无见者呢?答曰:五阴皆空也。[若离于
汉传人物时间:2024-05-23
《中论要解》第二卷--观三相品第七(下)汝先言生住灭无无穷过,以本生生生生,生生生本生。今复言生时生,若生时有生者,应生本生及生生。汝既曰本生生生生,生生生本生,何得更有
汉传人物时间:2024-05-23
《中论要解》第四卷--观四谛品第二十四(上)中论要解 作者:释智谕观四谛品第二十四外人问言:众生以四颠倒,造作集而致苦报。若不颠倒,则修道可以证灭。故破四颠倒可证四谛,证
汉传人物时间:2024-05-23
第三节清凉的华严心要观与三圣圆融观清凉的华严心要观,是在答唐顺宗所问心要法门时,结合禅宗思想,解说华严心要,大意如下:至道本乎其心,心法本乎无住。无住心体,灵知不昧,性
汉传人物时间:2024-04-19
猛火中的清凉从前有一位常年在外经商的人,因年关已近,於是提著行囊准备回乡与家人团圆。在路上突然想起妻子终年辛苦持家,应该买个礼物慰劳她一下。於是商人来到了市集,走来
布衣百姓时间:2024-01-21
清凉文益禅师悟道因缘金陵清凉院文益禅师,罗汉桂琛禅师之法嗣,俗姓鲁,余杭(今浙江杭州)人。七岁时从新定智通院全伟禅师落发出家,二十岁于越州(治所在今浙江绍兴)开元寺受具
佛教故事: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时间:2024-01-18
猛火中的清凉从前有一位常年在外经商的人,因年关已近,於是提著行囊准备回乡与家人团圆。在路上突然想起妻子终年辛苦持家,应该买个礼物慰劳她一下。於是商人来到了市集,走来
佛教故事:布衣百姓时间:2023-08-16
修行到后来就发生轻灵。越来越轻灵,身体的障碍没有,心理上烦恼越来越轻了。由薄到轻,安祥。这个安祥是身心都安祥,就叫轻安,轻安是有现象的。气脉通了才能达到轻安,轻
和尚家风时间:2023-03-01
视频播放地址https://mp.weixin.qq.com/mp/readtemplate?t=pages/video_player_tmpl&action=mpvideo&auto=0&vid=wxv_1593079636257767430
自在罗汉时间:2022-09-01
三宝颂唱:黑鸭子合唱组南无佛陀耶南无达摩耶南无僧伽耶南无佛陀耶南无佛陀耶南无达摩耶南无僧伽耶南无佛陀耶您是我们的救主您是我们的真理您是我们的导师您是我们的光明我
自在罗汉时间:2022-08-28
自在罗汉时间:2022-08-15
自在罗汉时间:2022-07-26
自在罗汉时间:2022-07-25
当传统与创新相遇,总会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文创雪糕,就是这股特别的火花之一。近年来,文创雪糕在各个热门景区备受追捧,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和市场的青睐。历史文化突
师父曰时间:2022-06-27
第一天 万缘放下单提佛号今天是佛七第一天,要和大家讲的是,如何打好这次佛七。要想打好佛七,必须万缘放下,至诚恳切单提一句阿弥陀佛佛号。不过要想提起佛号,并不是一
智谕法师时间:2022-03-17
由于受到吹袭台湾超强热带气旋的影响,这两天香港气温上升至入夏以来最高点,14区空气污浊爆表,昨天35度,今天37度(7月9日);盛夏毒暑,热恼难耐,感觉就好像进入了一间
宽运法师时间:2021-10-01
原文:古人云:热乱场中,难当冷眼。以三界无安,犹如火宅,出入其中者,靡不为其烧煮。若从烈焰中觅得一片清凉地,非冷眼人不能得。苟能当下一念清凉,顿见大地皆冰,自不
憨山大师时间:2020-12-30
问:“清凉”、“润泽”,不可以“劫火不可使其热、涸”等销之。何则?万法从缘,变化不测。真如性非生灭,尚自随缘。净土虽曰唯心,宁无转变?若不转变,是顽碍物,何足为
佛学入门时间:2013-12-19
佛号让地狱变清凉佛陀证得无上的佛果以后,很多人跟着出家学道。在佛陀的教导下,很多人成了罗汉,解脱生死的痛苦,到处可以自由自在地往来,一点不受障碍。在这一群阿罗汉
佛教故事时间:2014-02-14
你听说过复制快乐吗?你知道如何播种快乐吗?你知道“傻人”为什么有福吗?《孟子·梁惠王下》中,孟子与梁惠王有这样几句对话,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梁惠
汉传法师时间:2014-09-26
禅是清凉自在的享受,是超越一切对立的圆满,是脱离生死的大自在,是不住生死不住涅槃的究竟自由。棉花是磨不出刀子来的。人的一生,经历了种种的磨难、种种的痛苦,才会知
汉传法师时间:2015-04-04
五台山,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大智文殊师利菩萨之清凉道场。以寺院众多、圣教灵应而为全世界佛教徒所崇拜。每年夏季,来自全国各地的僧人们到此结夏安居,清净修行。来自
新闻资讯时间:2015-04-08
自古以来佛家有一句成语说:“一子持斋千佛喜,九玄七祖能超生”这倒是事实。一句佛号能消灾解怨,凶煞之地化为清凉。诸位假若不相信我就举一事来证明。这事是发生在新竹文
大德居士时间:2015-06-05
一九八五年第二期第一天 持念佛名 一心不乱今天是我们佛七第一天,先告诉大家,为什么打佛七,怎么样打好这次佛七。要是你不知道打佛七的目的、那末,在这次佛七中,是用不
汉传法师时间:2015-06-16
经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批准,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自2004年起开始举办宗教学(佛学方向)专业高等教育全日制自考助学专业教学班。清凉书院与2014年9月和扬州大学
新闻资讯时间:2015-07-15
定情锁(图片来源:国际在线)[原标题]夏日峨眉“三大游” 天赐“凉缘”等你来世界著名景区四川峨眉山除了拥有“峨眉天下秀”之美誉外,亦以清凉著称于世。炎炎夏日已经到
其他文章时间:2015-07-22
学佛,就是要超越自己。但要从何下手呢?第一,要从去'贪'下手。“贪”也可以解释为“执著”,我们执著就会有痛苦。仔细想一想,我们那一种痛苦不是由贪延伸而来的
其他文章时间:2016-01-19
红尘已是夏,五台春始发;5月,一禅与您一起重走,朝圣清凉圣地五台山,亲见文殊菩萨修行道场。梦参老和尚一百多岁,在五台山弘法,他说:“能来五台山,起码要修七辈子的
其他文章时间:2016-05-10
营员风采(刘青 摄)“初发心菩萨绕清凉”活动至今,可以说已经进入“白炽化”阶段,大家在朝拜过程中也不断分享自己的心得感悟,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真实的朝拜吧!陈
其他文章时间:2016-06-17